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物理课题

高中物理课题

校级物理小课题——《课堂教学模式探索》课堂教学模式探索研究方案课题研究过程: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年9月到2014年11月)通过对学生的座谈,以及调查问卷形式,剖析当前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对物理教学的要求。

课题组教师制订计划,申报课题。

第二阶段:教学模式的构建阶段(2014年11月到2015年2月)确定子课题,分工合作,初步构建物理小课题课堂教学的模式。

课题组两个星期开展一次活动,交流研究思路,修改探讨最佳方案。

第三阶段:教学模式的实施阶段(2015年2月到2015年9月)选择实验班和对比班,进行课堂教学实验。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15年9月到2015年10月)通过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物理小课题教学的新模式,撰写结题报告。

课堂教学模式探索课题第一阶段小结彬县范公中学王彬平(一)构建学生“自我探究”小课题研究教学模式其教学程序可表示如下(启迪思维)(体现学生主体性)(体现学生主体性)(培养协作精神)(获取新知)教师创设情景,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确立课题。

在各个环节中,“自主探究”是教学的重点。

以下内容介绍教学的过程。

①确立课题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活动中获取与已有的经验矛盾的疑惑,确立课题。

如“重力”一节,上课开始时,教师首先请学生观察几个小实验:将纸片和铁钉从同一高度下落,铁钉先落地,学生得出结论重的物体下落快;然后,取相同的两纸片,一个揉成一团,另一个伸展,从同一高度下落下,揉成一团纸片先落地。

目睹此景,学生自然会产生疑问:同一物体为什么受到的下落的快慢不同?落的快慢不同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在这一问题导引下,让学生自由讨论,提出猜想,然设计实验检验自己的猜想。

为让学生积极投身到自我探究中来,小课题要尽量体现以下特点:目的性要明确;有一定悬念,要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探究兴趣;注重其趣味性;学生认为有价值。

②自我探究首先,讨论制定一个探究计划,让小组成员统一思想。

计划由中心发言人提出,小组其他成员补充;也可以各个成员发言,然后组长,集中统一。

教师介绍背景知识和参考方法等。

如“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在课题确立之后,教师给出提示:参考方法:控制变量法背景知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规则,二力平衡自我探究时,不同类型的课题,研究方法和能力要求以及研究条件都有所不同,有些是理论性稍强,有些是实验性较强,有些是技术性较强,其活动的特点和目标要求也有所不同。

我们对学生研究的课题按探究活动方式进行分类,学生可采取不同的探究形式。

基本方式有四种:(1)实验型:利用实验手段观察研究的课题,例如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焦耳定律等,探究过程是:首先明确实验目的,然后动手实验、观察、记录、分析、讨论总结。

(2)阅读型:用于介绍新概念或阅读了解的教学内容,如分子运动论、能量守恒定律等。

(3)讨论型:用于习题课、应用类课。

(4)整理型:用于复习课。

自我探究之后写出报告.报告主要内容有:课题名称、探究的形式、小结、发现和提出的问题。

下面例举某小组在学习“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后写出的一份报告:课题: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的形式:阅读课文、实验、讨论小结: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的大小疑问: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面积是否有关?提出的“疑问”,是学生的实验中“发现”的,在教师意料之外。

这启示我们:教师不要低估学生的自学、研究、创新能力,只要进行科学的引导,提供相应的参考资料和实验物品,学生完全可以创造性地研究性学习。

③、交流评价学生自评、互评后,教师点评,加强对知识点的认识。

教师的点评放在学生有了一系列真切的感受后,更有针对性,学生的积极性也会更高,效果特别好。

教师在点评知识时,还要简评各组活动的情况,使学生知道哪些方面做得很好,哪些方面还不够好,哪些方面有待于改进,让他们今后扬长避短,逐步地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学会创新。

简评时教师还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激发小组成员的集体荣誉感,要重视弘扬科学精神。

④、延伸拓展在每节课的结尾时,让学生谈体会和发问。

如通过本节学习,你有哪些体会或感悟?还有什么疑问?既可以是知识方面的,联系生活实际的,也可以是科学方法、思想、观念方面的。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引发全体学生思考,相互讨论解答。

因为问题是他们自己提出的,往往是他们普遍关心的话题,所以辩论之热烈,参与之广泛,常出乎教师的意料之外。

有些问题利用学生现有知识暂时不能解决,要合理引导,给有举的学生列出查阅的资料、预习的章节,或者留下悬念,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物理的兴趣。

课堂教学模式探索课题第二阶段小结彬县范公中学王彬平(一)课题实践还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实践证明,这种教育理念是受欢迎的,符合教育规律和教学改革的。

1.实验课得到专家、物理组其他老师、实验班学生的一致好评。

实验课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的兴趣明显提高,课堂气氛热烈,任何创新的想法、聪明的方法、勤奋的美德得到全体的鼓励,每个人在这种合作的学习中得到启发,得到满足。

2.实验班的学生比对照班学生实验水平更高。

实验课中学生的注意力,用实验检验理论的意识,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都有很大提高。

3.实验班的学生在教师评定中比对照班给予教师更高的评价。

4.使课题组成员学习了新的教学理论,培养了他们的教研意识,了解了教学改革实践的方法和步骤分析教师在“物理小课题探究”中的角色和作用(二)教师是“物理小课题探究”活动管理者传统物理课堂教学,教师是管理者和主导者。

开展“物理小课题探究”活动,活动场所已经不再是通常意义上的课堂,学生分成了许多小组,分散在各处,各自进行课题的研究,对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课堂管理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成分,也是教师最关注的领域之一。

成为一个良好的管理者,教师除了认真教学外,还应做好课堂管理的设计。

做好课堂管理的设计,首先要确定所期望的学生行为,并将期望转化为程序和规则,即为学生树立管理的目标并把它以规则的形式表现出来。

比如,在管理中给学生确立的行为目标是学会尊重,包括尊重他人和尊重自己。

2、教师是“物理小课题探究”活动平等的合作者开展“物理小课题探究”活动,师生之间的合作是极为重要的。

教师与学生合作,也是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一种人文关怀。

这就要求教师真正转变教育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做学生的合作者。

对绝大多数学生还只是刚刚接触这种活动方式,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预料不到的问题和各种各样的困难,特别是技术上的困难,需要教师及时地发现问题,成为学生顺利进行课题研究的帮助者。

但是,作为帮助者角色的教师千万不能包办一切。

3、教师是“物理小课题探究”活动的引导者在“物理小课题探究”活动中,教师是引导者,引导者不同于主导者,教师是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发现,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总结,引导学生交流、合作、共享。

4、教师是“物理小课题研究”活动的促进者要做一个在“物理小课题研究”活动中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

只有民主的教育,才会有个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惟有自我意识的觉醒,才能有个性潜能的释放。

所以,教师要重视营造民主的氛围,做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

让每个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都得到尊重,有发言权,积极进取,进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5. 教师是“物理小课题探究”活动的仲裁者教师评价学生工作及成果的价值、意义。

教师引导学生作的评价,也可以让学生作一些练习来巩固学习的成果。

教师要做好总结性的发言。

在鼓励学生创造性的想法和做法的基础上,知识的深化,促使学生的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交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

(三)小课题探究的意义和功能1、“物理小课题探究”活动有利于教师的教育观念的改变开展“物理小课题探究”活动,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在活动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提出的课题,令教师自叹不如。

在活动中,学生表现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活跃、敏捷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教师相形见绌。

通过“物理小课题研究”活动,教师改变了对学生的认识,使以后的教学活动转变为师生间的互动学习过程。

2、“物理小课题探究”活动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学物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物理小课题研究”的源头是物理课堂教学,在此基础上再发挥和发展。

例如同学参与“会直立的鸡蛋”是物体的平衡知识的应用,“悬浮在水中的鸡蛋”是浮力知识的应用,“广口瓶吞吐鸡蛋的实验”是气体知识的应用,“鸡蛋有多硬”、“生熟鸡蛋判断方法”是物理综合知识的应用。

将这些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实现了知识的内化、活化,实现了将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

培养了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精神、主动求知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努力开拓着未知的领域。

学生可以逐步形成在日常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

3、“物理小课题探究”活动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能改变学生在原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下所形成的偏重记忆与理解,立足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形成一种主动探究知识,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单一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相结合,探究式学习转变成学生学习的一种基本方式。

4、“物理小课题探究”活动发掘了学生潜能及个性在“物理小课题探究”活动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学生的表现与课堂中的表现判若两人,一些课堂中无声无息的人成了活动的积极分子,而课堂中的活跃分子成了活动的配角,而学习成绩不怎么理想的人,无论是查找资料、采购器材,还是设计方案、动手操作,都表现得得心应手。

面对这样的反差,我们不得不思考我们的教学方式,是否太注重了什么,又忽视了什么?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强调接受、继承和积累,忽视研究、批判和创造,没有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反而扼杀了学生的聪明才智。

学习过程中研究的问题具有相当的开放式,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做出不同形式的解答。

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勇于发表独立见解,对权威观点提出质疑,敢于标新立异,与众不同。

5、“物理小课题探究”活动实现了跨学科知识整合在这个迅速变化的世界,知识更新的速度惊人,学习对于每个人已成为终身的过程。

接受正规教育仅仅是学生终身学习的一小部分,学会研究和体验研究成功的快乐是很必要的。

在物理课题研究中,通过现代科技问题进行学习,既保留了传统物理课程中把那些重要的基本的主干知识作为物理教学中的主要内容,同时也体现了物理内容的现代化。

原来不能在物理课堂上出现的知识以课题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

如电冰箱对臭氧层的影响、温室效应、暗物质等的小课题研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