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里昂惕夫悖论

里昂惕夫悖论


Thank you~
1、劳动力不同质论(劳动熟练说)
H-O假设:劳动力为同质生产要素 里昂惕夫认为1947年美国的劳动生产率大约是国外的3倍, 因此,美国如果将劳动力乘以3再与国家可利用的资本相 比,美国实际上是一个劳动力丰富的国家。
Summary 1.里昂惕夫之谜的提出开创了用统计数据实证国际贸易理 论的先河。 2.里昂惕夫之谜源于H-O理论过于严格的假设前提脱离了 现实经济世界。尤其在二战之后,国际经济格局与古典模 型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呼唤现代贸易理论的诞生。 3.从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可以看出,影响国际贸易格局 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对谜的解释,深化了对要素禀赋的认识 新要素贸易理论的提出 对国际贸易现象作出新解释,提出了新贸易理论
里昂惕夫悖论的解释
要素密集度逆转
•H-O模型缺陷论
需求偏好说 自然资源要素说
•里昂剔夫实证分析缺陷论
贸易壁垒说(关税结构 说) 劳动力不同质论(劳动熟练说)
•非矛盾论
人力资本说
(一) H-O模型缺陷论 这类解释认为模型本身存在缺陷,不能用来说明现实的贸 易格局,代表性的观点有: 要素密集度逆转 需求偏好说
2、需求偏好说
假设:各国消费者偏好相同 China:偏好于大米消费(劳动密集型) labor abundant US: 偏好于自行车消费(资本密集型) capital abundant 结果:中国进口大米;美国进口自行车.
(二)实证分析缺陷论
这类解释认为列昂惕夫研究方法存在问题,结论不足推翻 H-O模型,代表性观点的是 自然资源要素说 贸易壁垒说(关税结构说)
贸易壁垒说
假设:不存在贸易壁垒(no trade barriers)。 但实际上,贸易壁垒多多少少是存在的。最常用的手段是 关税。 关税会使市场发生扭曲,从而使国际贸易格局偏离要素禀 赋理论。
(三)非矛盾论 这类解释认为H-O模型与里昂剔夫之谜不矛盾,只要在研 究方法上进行一些改进,就可以统一起来。 1.劳动力不同质论(劳动熟练说) 2.人力资本说
验证结果
1947美国每百万元进出口商品需要的资本和劳动 出口商品 与进口竞争商品 与进口竞争/出口 资本(美元) 2550780 3091339 劳动(人/年) 182 170 资本/劳动 14010 18180 1.3
KX LX
KM LM
KX LX
<
KM LM
里昂惕夫之谜 促进了国贸理论的发展
1、要素密集度逆转 假设:各国生产同一种商品时使用相同的技术. (也就是说同一种商品有相同的要素密集度) 而事实上,由于各国要素禀赋和技术发展水平的差异,这 种假设不很现实。如粮食在中国是劳动密集型的,而在美 国就是资本密集型的。 因此,由于要素密集度的逆转,事实上是资本密集型的美 国农产品被统计成了劳动密集型产品。
里昂惕夫悖论
Leontief paradox
定义 里昂惕夫悖论,是俄裔美国经济学家华西里· 里昂惕夫在 二战后的1953年根据自己的调查提出的一种于当时占主导 的经济论点不同的观点即美国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这个论点就是里昂惕夫悖论。
Hale Waihona Puke 里昂惕夫之谜”20世纪40年代,美国是世界上资本拥有最多的国家,按照 H-O模型可以确定其贸易模式。 但是里昂惕夫根据美国1947年的统计数据发现了令人费解 的现象--美国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是劳动 密集型产品。这与赫--俄模型刚好相反。由于赫--俄模型已 经被西方经济学界广泛接受,因此里昂惕夫的结论被称为" 里昂惕夫迷"或"里昂惕夫反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