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肾部分切除的入路
入路例数: 经腹VS 腹膜后= 356 VS 373
肿瘤大小 (cm): 经腹VS 腹膜后= 2.84 VS 2.54 选择经腹膜后途径的例数较多,但切除的肿瘤大小较经腹途径小
国内术者多倾向于腹膜后入路,国外则更倾向经腹入路
3. 后腹腔入路优势——动脉暴露
腹膜后入路动脉控制时间显著短于经腹入路(59 VS 64 min,P<0.001)
4. 后腹腔入路的局限—问题???
后腹腔入路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 缝合困难 • 肿瘤位于肾脏下极 • 右手为优势手的术者处理左肾腹侧肿瘤 • 空间限制
• 体积较大的肿瘤
• 过度肥胖患者
• 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对大于4cm肿瘤选择经 腹入路占54%,显著高于小于4cm肿瘤的24% • 临床效果无显著差异
5. 经腹入路的问题——肾动脉分离
经腹右肾动脉分离
经腹左肾动脉分离
6. 如何有效结合两种路径的优势?
无腹腔 手术史
• 越大优势越明显
肿瘤 大小
适应证
术者 经验 • • 肾脏腹侧 肾上极、外侧和下极
肿瘤 位置
• 经腹腔入路——空间大,标志清,但肾动脉游离不直接 • 后腹腔入路——动脉游离直接,但空间局限,肿瘤位置影响操作
9. 经腹辅助腹膜后技术LPN
10. 小结
经腹入路腹膜后技术处理肾动脉肾部分切除术:
1.借助辅助通道可有效结合经腹和后腹腔入路的优势,
即:后腹腔的动脉显露与腹腔的大空间以及缝合的便利 2.对于下极肿瘤、左肾腹侧肿瘤、较大体积肿瘤优势 尤为明显
谢
谢
• Transperitoneal approach
• 优点:空间大,更多熟悉的解剖标志,器械活动角度广,可操作性强 • 缺点:暴露肾脏不可避免骚扰肠管,分离阻断动脉不直接
• Retroperitonaeal approach
• 优点:更直接的路径到达肾脏和肾门位置,腹腔骚扰小 • 缺点:空间小,缺乏熟悉的解剖标志,下极肿瘤缝合相对困难
7. 经腹入路腹膜后技术处理肾动脉LPN
我们的初步经验:
腹膜后操作孔 腹膜后操作孔 经腹操作孔 操作孔 经腹观察孔
腹膜后操作孔
腹膜后操作孔 腹膜后观察孔
下极肿瘤、左侧腹侧肿瘤、体积较大肿瘤等
8. 患者资料
• •
•
刘**,男,74岁,因“左侧腰腹部不适2年余”入院 入院CTU示:左肾下极肿瘤性病变:考虑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大小66.2mm × 46.1mm 术后病理检查示:左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腹腔镜不同入路的优势联合
肾部分切除术
程 帆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1. 肾部分切除术的适应证
绝对适应证
• 功能或解剖性 孤立肾患者
适应证
相对适应证
可选择适应证
• 对侧肾存在良 性病变
• 对侧肾功能正 常的T1患者
肿瘤大 小无具 体限制
随着技术的提高,适应证在扩大,循证医学证据较少
2. 两种入路的特点及选择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