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08章类药性及其在药物设计中的应用(1)
.08章类药性及其在药物设计中的应用(1)
药物毒性(根据引起毒性的原因分类)
1. 靶标(生物靶点)毒性
药物与靶标结合产生药效的同时所产生的
毒副作用。
2. 脱靶效应
药物与靶标之外的酶或受体的作用而引起
的毒性。
第一节 基本概念
3. 活性代谢物
4. 氧化应激
氧化应激是指机体在遭受各种有害刺激时,体
内高活性分子如活性氧自由基产生过多,使氧化
系统和抗氧化系统失衡,从而导致组织损伤。
代谢
转化为其它物质
第一节 基本概念
其它组织
分布 吸收 血管 排泄
排出体外
代谢
转化为其它物质
分布:药物从给药部位接入血液循环后转运
至各脏器的过程
第一节 基本概念
其它组织
分布 吸收 血管 排泄
排出体外
代谢
转化为其它物质
代谢:药物转化为其它化学
分布 吸收 血管 排泄
第二节 类药性及其评价方法和应用
Veber法
极性表面积≤140Å 可旋转单键数≤10
2
(或氢键给体与氢键受体数之和≤12)
类药片段(P212)
第二节 类药性及其评价方法和应用
非类药化合物(Lajiness提出)
分子量<100 或 >1000
碳原子数<3
分子中有毒性结构(P212)
分子中有“非药物”元素(如过渡金属,毒性)
血液中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结合型)
+未结合的药物(游离型)
结合型较难进入细胞内,使表观分布容积减小
结合型起贮库作用,使消除减慢,作用时间延长 主要与分布、消除有关
第一节 基本概念
5. 清除率
单位时间内从体内消除的含药血浆体积
主要与消除有关
6. 生物(消除)半衰期
主要与消除有关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八章 类药性及其在药物设计中的应用
ADME、ADMET Absorption 吸收 Distribution 分布
Metabolism 代谢
Excretion 排泄
Toxicity 毒性
从最一般的药物结构性质和理化性质
第一节 基本概念
其它组织
分布 吸收 血管 排泄
排出体外 吸收: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分子量<500
氢键给体≤5
氢键受体≤10
CLogP≤5 (或MLogP≤4.15)
第二节 类药性及其评价方法和应用
Ghose法
分子量160~ 480
ALogP=-0.4~5.6
摩尔折射率 40 ~130
氢键给体 0~2,氢键受体 2~ 9
可旋转单键数 2~8
C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 50 t 100 150
第一节 基本概念
药物(代)动力学参数
1. 药-时曲线下面积AUC (Area Under Curve)
峰浓度
C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 50 t 100 150
达峰时间
生物等效性 与吸收、分布、消除有关
第一节 基本概念
2. 生物利用度
受试制剂AUC 绝对生物利用度 静脉注射AUC 受试制剂AUC 相对生物利用度 参比制剂AUC
与吸收、分布、消除有关
第一节 基本概念
3. 表观分布容积
体内药物量 表观分布容积 血药浓度
主要与分布有关
脂溶性大的药物通常表观分布容积较大
第一节 基本概念
4. 血浆蛋白结合率
分子中无N、O、S原子
?环数≤2、可旋转键数≤17、刚性键数≤5(无此项)
第二节 类药性及其评价方法和应用
口服药物的脂溶性
要求:有较好的溶出度和透膜性
溶出度:水溶性( LogS: -1~-5 )
透膜性:脂溶性( LogP: 0~3 )
药物引起氧化应激(如从脂肪组织获取氢原
子,导致产生自由基)
第二节 类药性及其评价方法和应用
类药性:药物动力学性质和安全性的总和
类药性分子:具有类药性的分子
非类药化合物:具有不宜成药特性的化合物
类药性分子成药的可能性大
第二节 类药性及其评价方法和应用
Lipinski 五规则 ,Rule of five(口服药物,被动转运)
排出体外
代谢
转化为其它物质
排泄:药物排出体内的过程
消除:代谢+排泄
第一节 基本概念
如何定量描述药物吸收、分布、消除过程?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简称药-时曲线)
C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 50 t 100 150
第一节 基本概念
如何定量描述药物吸收、分布、消除过程? 定量描述药物吸收、分布、消除过程大小的物 理量—— 药物(代)动力学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