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物设计学 第11章

药物设计学 第11章

# H-Bond Acceptors <= 3
cLogP <= 3(# Rotatable bonds <= 3)
2.片段库的筛选: 筛选和识别与靶蛋白弱结合的活性片段 3.结构信息的确定 磁共振、质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都能直接或者 间接地进行结构信息的测定。
4.基于片段构建新分子
由苗头物发展成先导物的性质变化
分子大小影响物化和药代性质。 减少苗头、先导物中冗余原子的必要性。
配体效率是衡量苗头物或先导物以及优化的化合物
的质量的参数,表征化合物的活性效率。
系指配体(苗头、先导物、优化物等)中每个原子对结
合能的贡献,在选取先导物和优化过程中是个有用的指标。
计算方法:
首先是将复合物结合常数Kd转换为在温度300K的结
LE scale 0.7204 0.6972 0.6685 0.6367 0.6091 0.5809 0.5545 0.5300 0.5072 0.4877 0.4672 0.4494 0.4331 0.4179 0.4039 0.3908 0.3787 0.3674 0.3568 0.3471 0.3378
相邻差值 - 0.0232 0.0287 0.0318 0.0276 0.0282 0.0264 0.0245 0.0228 0.0195 0.0205 0.0178 0.0167 0.0152 0.0149 0.0131 0.0121 0.0113 0.0106 0.0097 0.0093
基于片断的药物设计:方法的整合性
片断化合物库(约1000-2000个化合物) 体外活性筛选 结构生物学:复合物X-线晶体学或 NMR或MS 计算机分子设计辅助 药物设计和化学合成 活性评价 结构生物学或分子对接 构效分析 确定先导物
片断化合物库 体外筛选评价
达到规定活性


复合物单晶结构
计算机辅助设计 药物化学合成
参数 分子量 氢键给体 氢键接受体 苗头物均值 174.1 1.7 2.9 先导物均值 382.8 1.7 5.6 增量 207.7 0 2.7
非氢原子数
12.8
28.5
15.7
增量大
由先导物发展成药物的性质变化
参数
分子量 氢键给体 氢键接受体 Clog P
先导物均值
272.0 0.8 2.2 1.9
到相应的LE-Scale,分子中不同原子数,LE-Scale值不同, 按如下定义: LE-Scale = -0.064 + 0.873×e(-0.026×HA) 或将幂式展开: LE-Scale = 0.0715 + (7.5382/HA) + (25.7079/HA2) + (361.4722/HA3)
HTS具有微量、快速、灵敏和准确等特点。简言之就
是可以通过一次实验获得大量的信息,并从中找到有价值
的信息。
片断及其特征
片断是比类药分子小的化合物,分子量或非氢原子数 低于类药性化合物。 化学结构比类药分子简单。
片断应易溶于水,因需要高浓度试液方呈现与靶标的
结合信号。
结构上有可以延伸的位置、原子或基团。
Fragment Rule of 3 MW < 300 # H-Bond Donor <= 3 # H-Bond Acceptors <= 3 cLogP = 3 # Rotatable bonds <= 3
高通量筛选所得化合物的分子量范围一般在250-600 之间,高通量筛选活性一般在微摩尔级,而药物分子的分 子量范围一般在300-500之间,活性一般为一至数十个钠
成药后均值
314.0 0.8 2.5 2.4
增量
42.0 0 0.3 0.5
非氢原子数
19
22
3
增量小
FBDD的背景1
Andrews分析了200个药物和抑制剂的结合常数与结 构的关系,得出了10 个常见功能基和原子对结合能的贡 献均值。
带电荷基团 功能基 结合能* * kcal/mol N+ 11.5 PO2-4- CO2- 10.0 8.2 CO 3.4 OH 2.5 极性基团 卤素 1.3 N 1.2 O,S醚 1.1 非极性基团 C(sp3) 0.8 C(sp2) 0.7
上市的口服药物平均分子量为340。
700
相 对 分 子 质 量
处于 I 期临床试验的候选药物,分子
药物候选物
600
量小于400的成功率为50%,分子量加 大,成功率降低。
500
HTS苗头物
药物
400
300
片断化合物
200
100 0
1 mM 100 μM 1μM 药效强度 10 nM 1 nM
Rees et al., Nature Rev. Drug Disc. 2004
带电荷的基团与受体结合的贡献强于极性基团,极性基 团又强于非极性基团。
FBDD的背景2
Kuntz等分析了150个含有1~67个原子构成的离子或化 合物与受体的结合常数,按照下式计算了结合常数与系统 自由能变化的关系,进而推定出每个原子对结合的贡献。
ΔΔG结合 = ΔΔG复合物 -ΔΔG参比态 = -RTlnK
对靶标认识水平不同的药物分子设计
对 靶 标 的 认 识 程 度
有蛋白质晶体结构 基于结构的设计
只有药效团特征
基于药效团的设计
只有相关蛋白质组
有目标的化合物库
什么都不知道
多样性化合物库
化合物的多样性
From Leach AR, Hann MM, Burrows JN et al. Fragment screening: an introduction. Mol. BioSyst., 2006, 2: 429-446

达到规定活性
是 确定先导物
片断化合物举例
NH N N H N N H N NH2 NH2 H3C O F N N H OH COOH COOH
O NH2 COOH HO Br OH O CH3 H3C O N N N H N N N H3C N H N H O O O H N O N H H3C N CF3 N NH2
第十一章 基于片断的药物设计
Fragment-based drug discovery
FBDD 魏丹丹
学习要求: 掌握:基于片段药物设计的基本思路;基于片段药物设计的优 点;片段筛选的主要检测技术;片段优化的常用方法。
熟悉:磁共振检测技术的分类和原理;SAR-by-NMR的原理
和应用;Tether和二次Tether技术的原理;结晶筛选 的研究流程。 了解:基于片段药物设计的发展历史;基于片段药物设计与高 通量筛选的比较;基于片段药物设计的成功实例。
O NH H7C3 N NH2
O COOH NH N NH2 N N O S O N S COOH O N O S CH3
O OCH3
N H
OH NH2 N O Cl N H
Cl N HN
O NH2 HO
O COOH O O COOH S N H3C N H N
O
O
N N H NH2
H N N
NH2 N H2N N N S CH3
基于片断分子设计的研究方法
一般来说,基于片段分子的设计研究可以分为三个 阶段:片段筛选、片段与药靶复合物的结构确证和基于片 段构建新分子。
1.片段库的建立:
需要考虑三个因素:库容量、化学结构多样性和类药
性,类药性符合三规则。
Fragment Rule of 3
MW < 300
# H-Bond Donor <= 3
苗头和先导物的发现途径
天然活性物质
基于结构的分子设计
随机筛选
虚拟筛选
问题的出现
以靶标为核心的新药研发,切入点是用体外方法评价
活性。
苗头化合物(hit)多以活性强度为衡量标准。 hit-tolead和先导物优化,大都加入或变换基团,以增加与靶标 结合的机会和强度。
一般“不敢”去除基团或片断,以免丢失参与结合的 原子或基团(即药效团)。 高通量筛选的化合物过于“成熟”,留给后续的结构
变换的余地小,导致投入-产出比低。
基于片段分子设计的优点(高通量筛选的不足)
1.可以探索更为广阔的空间
发现苗头的概率很低。理论计算,含有30个C、N、
O、S原子的化合物有1060种,而高通量筛选的化合物数即
使以百万计(106),筛选也只占很少部分。
化合物分子量比较大,亲脂性强,优化成药的难度大。
组合化学库尤甚。
契合质 量
在结构优化中,当分子量的加大,即使活性增大,配体
效率却变化不大,甚至减小。以致不能反映和揭示优化过
程的实际状态。
Reynolds等提出了配体的契合质量的概念(fit quality,
FQ),以消除因分子量加大,LE的变化被掩饰和拉平的效
应。
计算方法是将化合物的非氢原子数归一和标度化,得
O O N S N N H
O N H
OH H3C O O
N NH CH3
N
片断分子分别筛选与组合库比较
片断连接 受体结合部位 片断选 基于结构的 筛选低分子量、低 亲和力片段 与药靶亲和力高并 且类药性强 新方法
FQ将上述的非线性标准化,使配体之间的结合效率有
可比性。
契合质量
配 体 效 率
pIC50
非氢原子数 非氢原子数
当非氢原子低于20时,最大亲和 力与原子数成线性关系;超过20 后活性趋于不变或下降。
若以非氢原子数与配体效率作 图,原子数在10~25的化合物 配体效率呈线性变化。
非氢原子数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