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两个凡是”的内容及影响。

2.掌握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及其意义。

3.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及其意义。

4.掌握拨乱反正及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两个凡是”实质和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及意义的分析,切实使学生理解“伟大的历史转折”的含义。

培养学生阐释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文革”结束后,百废待兴,摆在中国人民面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是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力。

2.“文化大革命”造成了思想混乱,是非颠倒,要全面否定“文化大革命”,就必须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不仅有哲学意义和现实意义,尤其是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从思想和路线上拨乱反正,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它标志着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教学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伟大意义.名师精编优秀教案●教学难点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现实意义●教学方法1.讲解分析法。

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讲解分析必须到位,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学效果。

2.比较法。

通过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党的思想、组织、政治路线方面所起到的作用的分析,再和“文化大革命”的路线作一比较,使学生全面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3.讨论法。

通过引导学生对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加深对课本的理解。

4.例证法。

通过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本内容,提高课堂效率。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设计:2008年我国开展一系列纪念改革开放的活动,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在这年开展这一系列活动?因为,2008年,是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30周年,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举行的30周年,是改革开放的30周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30周年。

无论在个人经历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常常会出现转折。

今天就让我们把视角定格在“转折”上,共同去探究共和国发展历史上“伟大的历史转折”。

新课推进: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板书]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名师精编优秀教案[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第一段的内容,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

[板书]1.背景[学生看书]……[学生概括]一、经过十年的“文革”动乱,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

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二、“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阻碍着拨乱反正的正常进行。

引起了人们的不满。

三、理论界展开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教师板书]纠正“文革”错误→人心所向[教师讲解]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十年动乱至此结束,但“文革”后,党和国家面临许多遗留下来的政治、思想、组织问题,清除这些遗留问题,进行全面的拨乱反正,纠正“文革”错误,就成为共和国面临的迫切任务,也是人心所向。

拨乱反正首先从教育和科学战线开始了,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

[教师过渡]1978年的春天孕育着无限的生机,但它的脚步却仍然显得沉重,“文化大革命”结束了,但向前涌动的历史潮流遇到了严重的阻碍。

历史前进的潮流遇到严重阻碍的症结究竟在哪里?(学生讨论、结合课本回答)当时中共中央的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方针。

[板书]“两个凡是”的提出→阻挡纠错↓.名师精编优秀教案[教师讲解]“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即“两个凡是”方针,实质是“左”倾错误的继续。

引导学生思考:全国人民是如何破除“左”倾错误的束缚的?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开始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板书]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思想↓奠定基础[教师小结]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

[板书]2.召开[教师引导]请大家把课本上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看一下,然后复述。

[学生看书]……[学生复述]内容有:一、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二、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三、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教师讲解]经过中央工作会议的充分准备,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年起把党和国家的工作1979全会一致同意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优秀教案名师精编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完成了各项议程。

这次全会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彻底否定“两个凡是”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工作重点转移的决策,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实现了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这些具有决定意义的重要成果,不但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来党在徘徊中前从此,进的局面,而且实现了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拨乱反正[板书]3.意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转折开端: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教师引导](1)结合“文化大革命”的史实,你能说说为什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吗?这次大会是在文革结束以后,中国面临文革遗留的政治、思想、组织、经济上的混乱,如何摆脱困境,开创新局面的情况下召开的。

这次会议完成了党在思想、组织、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起点;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大会前后开始发展起来和逐步形成的,所以说这次大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2)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会议有哪些?1.第一次是1935年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

2.第二次是1949年的七届二中全会,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进入城市领导农村的建设时期。

3. 第三次是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教师过渡]要顺利地进行工作重心的转移,必须纠正“文革”遗留的冤假错案。

因此,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展开。

并且经过了“文革”的动荡,人们更加认识到民主和法制的重要性,因此,在平反冤假错案工作的同时,全国人大加紧了全面的立法工作。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加强”一节。

[板书]二、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加强1.平反冤假错案(教师引导学生看书,了解我国民主和法制建设加强的表现,并让学生通过例子来证明民主和法制的加强)[教师讲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1982年底,基本结束。

1980年,中共中央撤消了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恢复名誉。

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设置问题:怎样看待平凡冤假错案的工作?这是深得人心的举措,彻底废除了“文革”强加给广大干部群众的枷锁,是他名师精编优秀教案们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

2.法制建设的加强[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书,找出法制建设加强的表现和意义。

[学生概括]1982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备的宪法。

此后,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系列法律。

基本上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实现了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有法可依的局面。

[教师讲解]这些法律的颁布和实施,反映了我国法制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办事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

设置思考题: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三次巨变依次发生于20世纪的前期、中期和后期,时间上具有连续性,三次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

据此请回答:三次历史性巨变分别是指什么?每次巨变产生的伟人分别是谁?第一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孙中山)第二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毛泽东)第三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邓小平)课堂总结:优秀教案名师精编是改革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加强,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饭的开端,人们精神振奋地投身到社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

巩固练习:板书设计:伟大的历史转折第八课一、一、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纠正“文革”错误→人心所向“两个凡是”的提出→阻挡纠错↓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思想↓奠定基础北京2.召开:1978年拨乱反正思想路线3.意义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伟大的转折开端: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二、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加强优秀教案名师精编1.平反冤假错案法制建设的加强表现: 2.意义:教学后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