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质质量溶液质量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溶液教学案【考点归纳】一、常见的溶液1.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特点:固液混合物,且不稳定,易分层。
如:黄河水,豆奶,石灰浆。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特点:液液不稳定混合物,易分层。
如:植物油滴入水中经振荡后而形成的水油混合物。
3.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特点:一种可长期稳定存在的分散体系。
它不一定是无色,但一般透明。
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呈气、固、液三态。
溶剂:能够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一般为液体,也可以为气体。
4.饱和溶液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5.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6.饱和和不饱和溶液的意义在于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且可以相互转化:二、溶解度和质量分数1.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克数。
(1)理解溶解度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状态:必须是饱和溶液,且溶剂固定为100克①条件:某固定温度下①单位:克 (2)计算公式:2.质量分数(1)任一溶液中溶质所占的质量百分含量,溶液可为饱和,也可为不饱和。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①降温②加溶质③蒸发溶剂①加溶剂②升温 溶解度100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2)计算公式:质量分数= ×100% 。
3.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问题探究】【例1】:下列各组中的物质混合后能形成溶液的是()A.碘晶体与酒精B.硫酸钡与水C.煤油与水D.氢氧化铁与水审题与思路:煤油和水互不相溶则形成乳浊液;BaSO4和Fe(OH)3不溶于水,则形成悬浊液;碘晶体溶于酒精,即得碘酒。
答案:A总结:关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三种混合物之间的关系,我们一定要理解透彻,掌握其本质(见前所述)【例2】:今有t①时A物质的溶液100克,向该溶液中加入10克A物质后,结果完全溶解,则下列说法中肯定正确的是()A.t①时该溶液中加入5克A物质后溶液还未达饱和B.原溶液是一种稀溶液C.t①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10克D.原溶液不能通过降温的方法达到饱和审题与思路:t①时溶液中加入10克A溶质能完全溶解,所得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若只加入5克A,溶液一定不饱和,并且100克溶液中溶剂量小于100克,所以可以判断t①时A的溶解度大于10克。
答案:A、C总结: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而稀溶液也不一定就是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大,即使是同种溶液也不一定,因为温度不确定,如:0①时的KNO 3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60①时的KNO 3不饱和溶液。
【例3】:下图是A 、B 两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现分别向50克A 、80克B 固体中各加水150克,加热溶解,同时蒸发掉50克水,冷却至t ①,这时( )A .A 、B 均析出B .A 、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C .A 、B 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 .只有A 析出审题与思路:曲线图表示了温度与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而不是温度与溶解度的关系,解题时要注意思维的转换。
由饱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可求出溶质的溶解度,只有饱和溶液才能析出晶体,A 、B 各溶解在150克水中又蒸发了50克水,则A 、B 在100克水中分别溶解了50克和80克,计算出t ①时A 、B 的溶解度与之比较,即可判断析出的晶体是何种物质。
t ①时,A 、B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为40%,则A 、B 的溶解度相等。
溶解度S 为: 100①40=(100+S )①S S=604000=66.7(克)则可知,对于A 物质,因只溶有50克,所以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无晶体析出。
对于B 物质,因溶解了80克,大于66.7克,所以蒸发50克水冷却至t ①时,有晶体析出。
A 、B 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因A 不饱和而B 饱和,所以t ①时二者不可能相等。
解此题时要非常细心,考虑要面面俱到,否则极易出错。
答案:B总结:对于数据型曲线图,关键要利用已学过的知识深刻理解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并结合相关化学知识分析题意,一般要求我们数学、物理等学科有一定基础和实力。
专题四综合测试题一、三思而选(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3分×10=30分)1.在一定温度下,将少量生石灰放入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搅拌并冷却到原来的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剂质量不变B.溶质质量增加C.溶液浓度不变D.溶解度增大2.在25①时,向足量的硫酸铜饱和溶液中入16g无水硫酸铜粉末,搅拌后静置,最终所得晶体的质量()A.等于16g B.等于25g C.大于16g而小于25g D.大于25g 3.某温度时,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则该温度时KNO3的溶解度是()A.20g B.25g C.30g D.40g4.溶液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的是()A.溶质的质量分数B.溶质的质量C.溶液的质量D.溶剂的质量5.20①时,NaC1的溶解度为36g,向100gNaC1饱和溶液中加5克食盐晶体后,溶液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其溶液的质量分数为()A.25%B.26.5%C.29.5%D.30%6.现有一杯20①时的Ca(OH)2饱和溶液,在下列情况下,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的是()A.温度不变,往溶液中加蒸馏水B.温度不变,往溶液中加入Ca(OH)2固体C.温度不变,往溶液中通入CO2气体D.温度由20①升到50①(忽略水的蒸发)7.下列是关于粗盐提纯实验的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A.为加快过滤速度,应用玻璃不断搅拌过滤器中的液体B.如果经两次过滤,滤液仍浑浊,则应检查实验装置并分析原因C.蒸发滤液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用酒精灯持续加热,直到蒸干为止D.蒸发完毕后,待其冷却,由于食盐无毒,可用手指将食盐转移到纸上称量8.20①时,50g水中最多溶解2.5gM物质;30①时,80g水中最多溶解4.0gN物质,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比较是()A.M>N B.M<N C.M=N D.无法比较9.t①时的硝酸钾溶液200g蒸发20g水后,析出晶体8g,又蒸发20g水后析出晶体12g,则t①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A.60g B.50g C.40g D.100g10.20①时120g质量分数为15%的A物质的溶液,温度不变蒸发掉22g水后析出2g溶质,则A物质在20①时的溶解度为()A.20g B.9g C.18g D.16g二、有空来做做(本大题共8小题,除注明分数外,其余每空1分,共34分)1.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气泡从瓶口逸出,这是因为。
烧开水时,加热不久在锅底出现许多气泡,这说明。
2.将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碘酒写名称)填在相应的短线上。
硫酸溶液;澄清石灰水;碘酒;锌与盐酸反应后的溶液;硝酸钾溶液。
3.把5g食盐、20g蔗糖完全溶解在100g水里,此时形成的混合物中,溶质是,溶剂是,所形成溶液的质量是g。
4.澄清的石灰水中,溶质是,溶剂是。
向石灰水中通入一定量的CO2后,静置一会儿就有(填化学式)沉淀下来,这时滴加稀盐酸,待沉淀恰好完全消失,剩余溶液中是溶质, 是溶剂。
5.如图4-2所示是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看图回答下列问题:(1)t1①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2)在①时,Y与Z溶解度相等。
(3)t3①时,X,Y,Z的饱和溶液各W g,冷却到t1①,析出晶体最多的是,没有晶体析出的是。
(4)要从含X,Y,Z的混合物中分离出Z,最好采用。
6.t①时的KNO3溶液,恒温蒸发Ag水时,析出晶体ag;再恒温蒸发Ag水双析出晶体bg (a≠b),回答下列问题:(本小题4分)(1)a b(“>”或“<”)(2)时KNO3的溶解度为。
7.根据你的日常生活的经验,你能想到哪些可能影响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率的因素,写出其中两项,并预测此因素对食盐溶解速率的影响。
因素① ,你的预测 ,因素① ,你的预测 。
8.(1)图4-3为a 、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t ①时,a 、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液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2)温度高于t ①时,将等质量a 、b 的饱和溶液同时从相同的温度降至t ①,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 是ab (填大于、等于、小于);(3)t①时,将接近饱和的a 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若要求溶液的质量不发生改变,可采取的方法是 ;若要求溶液的温度不改变,可采取的方法是 。
三、简答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1.我国的内蒙古自治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天然碱产地之一,每年的10月至来年的4月为天然碱的开采期,这时,人们砸开湖面上的冰层,深入湖底捞取“碱块”,称之为“破冰取碱”。
试简要解释其中的道理。
5.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是C 3H 8)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如下所示:CH 4+2O 2 CO 2+2H 2O C 3H 8+5O 23CO 2+4H 2O现在一套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今改用液化石油气为燃料,为保证燃料充分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 )A .减少空气的进入量,增大液化石油的进入量B .增大空气的进入量,减少液化石油气的进入量C .增大空气的进入量,也增大液化石油气的进入量D .同时减少空气、液化石油气的进入量四、综合题(共6分)两瓶试剂瓶中分别盛放蒸馏水和食盐溶液,试分别用物理、化学、生物方法分别鉴别出来。
点燃点燃图4-3五、探究题(本大题共8分)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如果有多种因素同时影响某一实验结果,当我们要探究其中的一种因素时,就要使其他因素保持不变,以探究此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完成实验探究:哪些因素..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因素1:溶质的种类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溶质的种类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温度操作步骤:在常温下,用量筒各量取5mL蒸馏水,分别加入①、①、①3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NaC1、KNO3、Ca(OH)2各2g,振荡,观察各物质的溶解情况。
实验现象:试管①中有少量NaC1未溶,试管①中KNO3全部溶解,试管①中有多量Ca(OH)未溶。
2实验结论:在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不同种类固体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填“相等”或“不相等”);因素2:温度(以KNO3为例)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溶质的种类(KNO3)操作步骤:用量筒各量取5mL蒸馏水,分别加入①、①、①3支试管中,再各加入5gKNO3晶体,将试管①保持在常温下,将试管①加热并保持在40①,将试管①加热并保持在60①,振荡,观察各试管中KNO3的溶解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