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涡轮增压器

第二章 涡轮增压器

作用:使气流以尽量小的撞击进入叶轮。
压气机叶轮的分类(根据轮盘的结构形式)
开式压气机叶轮
没有轮盘,流动损失大,叶轮效率低; 叶片刚性差,易振动。
涡轮增压器上较少采用
闭式压气机叶轮
既有轮盘又有轮盖, 流道封闭,流动损 失小,叶轮效率高;
结构复杂,制造困 难;
在叶轮高速旋转时 离心力大,强度差。
叶片扩压器
在环形通道中加上若干导向叶片,使气流沿 叶片通道流动。
气流流动路线短,流动损失小,效率高。 叶片形成的通道使气流的流通面积迅速增大,
扩压能力强,尺寸小。 缺点:当流量偏离设计工况,叶片入口气流
将撞击叶片,使效率急剧下降。
叶片扩压器
2.1.1.4 压气机蜗壳
作用:收集从扩压器 出来的空气,将其引 导到发动机的进气管; 同时进一步将扩压器 出来的空气的动能转 化为压力能,有一定 的扩压作用。
进气道——渐缩—— 少部分的压力能转化为 动能——Pa略有下降, 速度Ca略有上升, 温度Ta随之降低。
2.1.2.1 压气机中空气状态的变化
压气机叶轮—— 叶轮对空气做功—— 空气的压力、温度、 速度都上升。
2.1.2.1 压气机中空气状态的变化
扩压器流通截面渐扩 ——气体部分动能转化为 压力能——空气速度下降,
叶轮中完成,因此效率高, 应用较多。
前弯后曲式叶轮(后掠式叶轮)
叶片沿径向后弯的同时向旋转方向钱倾。 压气机效率高,高效范围广。
2.1.1.3 扩压器
作用:将压气机叶轮出口的高速空气的动能 转变为压力能。
效率: 叶轮出口空气动能转换为压力能的转化量 扩压器效率= 定熵过程动能转化为压力能的转化量
压气机叶轮的分类(按叶片的长短)
全长叶片叶轮
叶轮进口流动损失小,效率高 对于小直径叶轮,进口处气流阻塞较为严重
长短叶片叶轮
小型涡轮增压器多采用
压气机叶轮的分类(按叶片沿径向的弯曲 形式)
前弯叶片
叶片沿径向向旋转方向弯曲。
对空气的做功能力最强。
主要增加空气动能,对压力 能增加较少,要求空气的动 能更多的在扩压器和蜗壳中 转化为压力能。
压力降低, 气流倒灌
转速一定、流量变化时,叶片扩压器内气 体的流动情况
(a)设计流量时; (b)大于设计流量时; (c)小于设计流量时
流量一定时,转速的变化是否 也能引起喘振?
2.1.3.3 压气机性能曲线形状的成因
定熵过程增压比特性和 效率特性呈水平线a-a 非定熵过程,其流动 损失包括摩擦损失和撞 击损失 流量越大,流速越大 摩擦损失越大,b-b 流量偏离设计流量余越 大,撞击损失越大,A-c
2.1.2.3 压气机的主要性能参数
增压比 空气流量 定熵效率 转速
增压比
压气机进口和出口的气体压力之比
b
p1
空气流量
单位时间内流经压气机的空气质量,kg/s 当压气机工作的环境状态不同于标准大气状
态时,其空气流量也不同。因此常用相似流 量或者折合流量代替。
相似流量:以马赫数作为相似准则推导出的 无量纲流量。
喷嘴环
喷嘴环由一排固定的 叶片形成的一组渐缩形 通道。 喷嘴环叶片截面形状: 机翼形、平板形
轴流式废气涡轮示意图
1-工作叶轮;2-喷嘴环;3-废气入口; 4-轮盘;5-轴
叶轮
由装在轴上的轮盘和 装在轮盘周缘的一排叶片 组成。 叶片一般焊接在轮盘上 少数大型涡轮增压器 采用可拆卸的枞树形榫 头镶嵌在轮缘槽内。
2.1.1.1 进气道
将外界空气导向压气机叶轮。 渐缩形 分轴向进气道和径向进气道两种
为什么要做成渐缩形?
提示:流速增加,压力减小!
2.1.1.2 压气机叶轮
将涡轮提供的机械能转变为空气的压力能和 动能。
分为导风轮和工作叶轮两部分
导风轮
叶轮入口的轴向部分,叶片入口向旋转方向 前倾,直径越大处前倾越多。
以焓与a点相同
2.1.2.2 压气机中的焓熵图
压气机定熵做功叶 轮出口滞止状态
压气机实际出口 状态2的滞止状态
压气机定熵做功 叶轮出口状态
4s*与1*两点间的焓 差即为定熵过程压气
机的压缩功
叶轮对空气做功, 空气压力升高
压气机出口 空气的动能
实际的定熵 压缩功
结论:Wb>Wabd,定熵过程耗功最少!
涡轮增压器上较少采用
半开式压气机叶轮
只有轮盖,性能介 于开式与闭式之间。
结构相对简单,制 造方便,且强度和 刚度都较高。
涡轮增压器中应用广泛
星形压气机叶轮
在半开式叶轮的轮 盘边缘叶片之间挖 去一块,减轻了叶 轮质量,减小了叶 轮应力,并保证了 一定的刚度,能承 受很高的转速。
多在小型涡轮增压器中应用
排气壳
通常排气壳内有一段扩压环 作用是导流和回收从动叶出口的部分余速
2.2.2.2 径流式涡轮的结构
多采用切向进气(流动损失小) 进气通道数量:单通道、双通道和三通道 常压增压采用单通道 脉冲增压采用双通道或者三通道 双通道有分360°全周进气和180°分隔进

喷嘴环
无叶喷嘴环:与涡轮壳做成一体,构成无叶 蜗壳。
压力升高,温度随压力 升高。
2.1.2.1 压气机中空气状态的变化
压气机蜗壳——动能 进一步转化为压力能 ——空气速度下降, 压力、温度上升。
压气机空气状态分析的要点
压气机中只有叶轮对空气做功,其他部件不 做功,仅存在工质能量的转化。
若不计传热损失,进气道出口空气总能量与 进气道进口空气总能量相同,即进气道出口 空气滞止温度等于环境空气滞止温度。
第二章 涡轮增压器与中冷器
2.1 离心式压气机
压气机分轴流式与离心式 离心式亚及其结构紧凑、质量轻,在较宽的
流量范围内能保持较好的效率,且对于小尺 寸压气机,效率优于轴流式。 涡轮增压器一般都采用离心式压气机。
2.1.1 离心式压气机的结构
进气道 1 叶轮 2 压气机蜗壳 3 扩压器 4
2.1.3.2 压气机产生喘振的原因
当流量减少到一定程 度时,压气机工作开 始变得不稳定,流过 压气机的气流开始强 烈的脉动,使压气机 叶片产生强烈振动, 出口压力显著下降, 而且有可能造成压气 机的破坏。我们把这 种现象称为压气机喘 振。
导风轮入口
气流绝 对速度
导风轮圆周 速度
气流流入导风 轮的相对速度
2.2.1.2 按燃气在涡轮中焓降的分配分类
冲击式涡轮:燃气的能量(压力、温度)在喷嘴中 全部转化为动能,完全依靠燃气动能在工作叶片通 道中转弯产生的离心力对叶轮的冲击力矩推动涡轮 叶片做功。在叶轮中,燃气不再膨胀,气体压力不 变,因此在叶轮中焓降为零。
反力式涡轮:燃气的能量一部分在喷嘴中膨胀转化 为动能,利用冲击力矩做功;另一部分在工作叶轮 通道中继续膨胀,转化为动能的同时一空气流与叶 片相对速度增加所产生的反作用力推动涡轮做功。 这种涡轮气流速度低,叶片弯曲程度小,流动损失 小,效率高。高增压比的涡轮增压器都采用。
其压力差推动工作 叶轮旋转
沿涡轮工作叶片表面的压力分布
轴流式涡轮级中气 体参数变化和速度三角形
1-工作叶片; 2-喷嘴叶片
C1——气体由喷嘴流出的绝对速度; W1——气流流入叶轮的相对速度; U——叶轮的旋转线速度; C2——气体在叶轮出口处的绝对速度;
径流式涡轮及其速度三角形
分类:变截面蜗壳、 等截面蜗壳。
变截面蜗壳
截面面积沿周向越接近出口越大,流动损失 小,效率较高。
外形尺寸小,应用广泛
等截面蜗壳
流通截面沿周向不变,截面面积按压气机最 大流量确定。
流动损失大,效率低。
蜗壳截面形状与出口形式
2.1.2 压气机工作原理
2.1.2.1 压气机中空气状态的变化
特点:尺寸小、质量轻,结构简单,成本低 适用于经常处于变工况条件下工作的增压器
有叶喷嘴环:由喷嘴叶片和环形底板形成径 向收敛的通道。
整体铸造式 装配式
2.2.3 涡轮的工作原理
进气壳——膨胀、加速 喷嘴环——压力、温度降低,速度达到最大 叶轮——气体动能转化为机械能
原理
当废气通过工作叶 轮叶片时,由于气 流转弯的离心作用 和气流对叶片的反 作用力,叶片凹面 压力提高,凸面压 力减小;
扩压器和蜗壳中空气总能量等于叶轮出口处 空气总能量,即叶轮出口处、扩压器出口处 和蜗壳出口处的滞止温度相同。
2.1.2.2 压气机中的焓熵图
环境状态:进 气道入口处的
滞止状态a
进气道出 口状态1
a——1有流动损失, 因此熵增;出口滞止 压力p1低于进口滞 止压力p1*
1*为进气道出口处的 滞止状态,因绝热,所
2.2 涡轮
把发动机的废气能量转化为机械功来驱动压 气机叶轮的一种原动机。
轴流式废气涡轮示意图 1-工作叶轮;2-喷嘴环;3-废气入口;
4-轮盘;5-轴
2.2.1 分类
按照气体在涡轮中的流动方向分类
轴流式涡轮 径流式涡轮:废气由蜗壳引入喷嘴环中,再从
工作叶轮外缘流向中心(径向), 混流式涡轮
2.1.3 离心式压气机的特性
离心式压气机的主要性能参数随压气机运行 工况的变化而变化;
压气机的主要性能参数在各种工况下的相互 关系曲线称作压气机的特性曲线。
2.1.3.1 压气机的特性曲线
压气机的特性曲线:不 同转速下,增压比和定 熵效率随流量的变化关 系——流量特性。
绘制方法
在ηk-Gk曲线上,作 许多ηk=常数的水平 线,每条水平线与不 同转速时的各效率曲 线相交(这些交点效 率相等),再把这些 交点对应地移到增压 特性线,并分别把它 们连结起来。
2.1.2.2 压气机中的焓熵图
由于扩压器与蜗壳 不做功,因此其出 口状态的滞止焓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