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若干问题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若干问题


1.3.3 改革

修订——胡明扬、吕文华、崔永华等;

另起炉灶——李泉、邵敬敏、张旺熹、李 珠、胡裕树、李芳杰等;
李泉

基于语体;

~应由共核语法、口语语法和书面语语法构 成;
邵敬敏
不同阶段各有侧重点; 初级——从形式结构入手再作语义解释; 中级——以语义范畴入手再作形式证明; 高级——以结合语境入手再作语用功能说 明;

A:你明天去西安吗? B:*我明天有考试,并不能去西安。 A:你昨天参加汉语日的表演了吗? B:*我并没参加表演。

只有当说话人为了强调说明事实真相或实 际情况而来否定或反驳某种看法(包括自 己原先的想法)时才用这个语气副词“并 ”(陆俭明、马真1985年)。而这种语用 要求只在单句中是很难体现出来的,必须 有上下文的语境才可以。
优点例说
1.反映了汉语特点和外国人的学习需要 时制和时态 2.难易相间的语法点编排 在学了处置式后,有3课语法学习都安 排了小语法点:量词重叠、数词重叠、跟 ……一样等。 3.表达系统介绍较有系统性 4.从应用角度描写语法 如兼语句:主语—动词—兼语—兼语的谓语

这套体系的局限性在于:条目过于繁 琐(共170个语法点),讲解过细,不利于 交际语言的学习。再加上受当时所招学生 的影响,教师教学经验的不足,导致不能 很好考虑学生学习的难点,在针对性方面 明显不足;再加上本体理论语法研究的薄 弱,所以很多地方都存在不够成熟、不尽 科学的地方。如多处采用“提宾说”;将 “主语—是—体词”看做体词谓语句;说 “要是……就”表示条件,“只要……就 ”强调条件。

例如,说“被”字句是指在谓语动词前面,用 介词“被(给、叫、让)”引出施事或单用“ 被”的被动句。它是受事主语句的一种。 这种对“被”字句的解释就不够科学周密。


野猪被棕绳捆了个结结实实。

他被偷了五百块钱。

用“位移”说实现对“把”字句的统一解 释

比如不少教材、词典都认为“并”放在否 定词前,表示强调,加强否定的语气。错 了吗?没有。但因为只举一些单句,如: “我并不想去上海。”让留学生很难理解 “并”到底什么情况下使用。因为汉语表 示“强调”的太多了,到底“强调”什么 ?学生不得而知。
(4)九种复合句 三、情貌 动作有开始、进行、持续和完成等阶段, 该书称之为动作的情貌,并把它与时间表示法相 结合。(这个处理反映了汉语的特点,也照顾到 了外国人学习汉语的难点。) 四、句子成分 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补语。比较有特色之处,不是像当时大多数语 法著作按结构标志划分补语类型,而是按照动词 跟补语之间的意义关系划分出来程度补语、趋向补 语、结果补语、可能补语、时间补语等。 五、表达 如肯定否定、称数法、钱的表示法、方位 、比较、强调、语气等。
老师:田承恩,昨天你去喝酒的时候看到 班长了吗? 田承恩:老师,我昨天并没去喝酒。 学生1:我知道你喜欢她,为什么还不 告诉她? 学生2:我并不喜欢她。


例如:《初级汉语课本》在减少语法术 语方面做了有效的尝试。比如:只说“动 作的趋向”、“动作持续的时间”、 “……表示可能”等,而不出现“趋向补 语”、“时量补语”、“可能补语”等术 语;只用“V1着V2”、“Sb1让/叫/使 Sb2+V”、“L+有(V着)+N”等格式,而不 出现连动句、兼语句和存现句等术语。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主要有: 1995《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 ;

1996《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语法等级大纲 》; 2002 《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 学大纲》; 2002《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 》


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中,最成熟的是对 语法点的编排、说明以及练习设计。 教学参考语法例如刘月华的《实用现代 汉语语法》、郭振华《简明汉语语法》齐 沪扬《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陆庆和 《实 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彭小川《对外汉 语教学语法释疑201例》。 学生自学复习用的语法书,如卢福波《 对外汉语教学实用语法》,有配套练习。
二、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点的基本类型

1.体系型——如补语系统、句式系统等; 2.自立型——具有词汇性质,如量词;


3.格式型——前后固定配合使用的词语构成, 如“跟……一样”、“是……的”等。
三、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创立

1958《汉语教科书》 可以说,对外汉语教学从20世纪50年代开 创至今,虽然教学理论、教学方法都发生了很 大变化,关于教材编写也有很多声音,各类教 材并没有超出“结构-功能”的范畴,即以语 法结构为纲,结合语言的交际功能以加强学生 交际能力的训练。语言结构自始至终都在教材 中起着主要作用。而现行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 体系正是在1958年出版的《汉语教科书》的基 础上建立起来的。
2、~的内容
a 建立语素和句群教学; b 提高词组的地位; c 增补口语语法; d 加强表达方式的教学。 书+店—书店(商品+处所) 花+店—花店 苹果吃完+了。

四万三
七千二
一百五
3.语法项目的选择与编排
选择原则:
a b c d
提高科学性; 加强针对性; 优选语法项目; 严格选择最低限度语法项目;

《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

1988 试行稿

1996 正式稿
试行稿的语法体系
词类:12类;词头词尾; 词组:按结构、功能分类; 句子成分:6大~; 句子:按结构和用途分类;特殊句式,复句; 动作的态:完成态、变化态、持续态、进行态、

经历态;

表达法:比较、提问、强调以及数的表示;

他从包里拿出来两袋方便面。 他从包里拿了两袋方便面出来。


她端进来一碗汤。 她当时就是端进来那碗汤的。
她端了一碗汤进来。 她当时就是端了那碗汤进来的。 这家单位愿意招你进来。 这家单位愿意招进来你。*
语法解释:


科学、周密 简单、明白、易懂 最大限度地减少语法术语 阐明形式结构的交际价值 结合语言的对比

编排技巧:
a 序列;
b 量的控制; c 难点的编排;
“着”的等级切分

a 状态持续;
b 动作持续;


c 伴随动作;
d a、b与“正、在、呢”连用的不同表现; 初级a-c;中级d;
4.语法的描写和解释


语法描写:
句法描写要重视词组; 区分不同句型的交词为翼

句型涵盖所有语法点;
试行稿相较~的主要变动


助动词∈动词; “了”——动作变化态的标志;
简单趋向补语是“动词+趋向动词” ;

取消了宾语前臵;

增加了提问的方法;
确定程度补语的范围;


主谓句中“主语和谓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 中可以不出现”; 复句有“不带关联词语的复句”。

1996年正式稿
基本框架:三等四级五层次。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理论,参考价值 较高的著作目前主要有两类: 一是关于语法偏误分析的一些专著,如 李大忠《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和 周小兵《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研究》。
偏误分析直接关系到对语法点的具体讲 解,如比如一般的语法书都说,双音节的 性质形容词可以以 AABB 的形式重叠。留 学生以为是普遍规律,结果就会出现: *他聪聪明明的。 *她在我心目中就是一个美美丽丽的公主。 这些偏误的原因就在于我们的教学语法 没有细化,没有明确地告诉学生哪些形容 词可以重叠,哪些形容词不可以重叠。
第三章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若干问题
主要内容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内容的体现形式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创立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发展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思考
一、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内容的体现形式
1.语法大纲 2.汉语教材中对语法点的编排、说明以及练 习设计; 3.语法教学参考用书; 4.为学生自学复习编写的语法辅导用书; 5.教学语法理论等
影响——突破时空

“除了美国一些学校编写了具有独特语法体 系的汉语教材外,其他国家的汉语班恐怕 差不多都采用北京语言学院教材和语法体 系,这样,从50年代在北京定型的对外汉 语教学语法体系……从当时到现在沿用于 一代又一代的汉语教科书上,也遍及了全 世界”。(柯彼德,1991)
《汉语教科书》语法体系的几个部分
词的分类; 句子的分类; 句子的成分; 时间和情貌; 几种动词谓语句; 复合句; 表达。

一、词类 11类词 名词、代词、动词、形容 词、数词、量词、介词、副词、连词、助 词、叹词。 二、句子 (1)按结构分为单部句和双部句。单部句分 为无主句和独词句,双部句按谓语的不同 分为体词谓语句、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 语句、主谓谓语句。 (2)按句子用途分为陈述句、疑问句、命令 句、感叹句。 (3)动词谓语句的复杂句式有兼语句、连动 句、处臵式、被动式、表存在、初现、消 失的句式。
他拿了一包饼干出来。 他拿出来一包饼干。

语法项目选择科学性例说
从美国过境 →过境美国 从波黑撤军→撤军波黑 在中南海讲学→讲学中南海 在北京城火爆→火爆北京城 在山神庙收徒→收徒山神庙 在城外待命→待命城外 在陵云崖遇险→遇险陵云崖 在昆明湖荡舟→荡舟昆明湖 为亚运会备战→备战亚运会 向国家队挑战→挑战国家队
下了十天半个月的雨 下雨下了十天半个月


下了这十天半个月的雨,简直连青菜、茭 白也买不起了。
1.3.2 反思

建立~的目的性、针对性、体系性不明确; 没有脱离母语教学语法体系的基本框架; 通用大纲和教材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