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问题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问题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问题研究行政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目的,这一特殊性质决定了其内部会计核算制度与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制度存在着较大区别。

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职责是加强社会管理和提供服务,然而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财政资金能否被合理高效运用,还取决于会计监督工作是否能充分发挥作用。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其内部会计监督体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完善,对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以及其它各项工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会计监督工作依然存在制度不健全、业务处理不规范、资金利用率低、人员素质不足、社会监督不力等问题。

为了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行为,提高其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必须从制度、机制、人员、社会等角度入手,切实加强建设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工作。

关键词:行政事业;会计监督;财政资金As we all know, the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are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which decides there are much difference between its internal accounting system and enterprise financial accounting system. The main duty of the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 is strengthen the social management and service. However, whether funds are used reasonably and efficiently in the process of serving the people also depends on whether accounting supervision can play a full role. With the deepening reform of the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its internal accounting supervision system has been developed. Meanwhile, it has higher requirements in using financial fund and other aspects. But there are also some problems in accounting supervision system, such as not perfect system, nonstandard business process, low utilization of funds, personnel quality lacking, insufficient social supervision and so on. In order to further standardize the accounting behavior of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and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accounting, we must start from the system, mechanism, and social aspects, strengthen the accounting supervision of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Keywords: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 Accounting supervision; Financial fund目录前言 (1)一、会计监督基本理论 (1)(一)会计监督的概念 (1)(二)会计监督的主要内容 (1)(三)会计监督的主要特点 (1)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2)(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三、强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建议 (5)(一)强化制度建设 (5)(二)规范监督机制 (5)(三)提高人员素质 (6)(四)完善社会监督 (6)结论 (7)参考文献 (8)谢辞 (9)前言自党的十八大召开后,反腐倡廉工作进一步推进。

在打造阳光政府形象,公开“三公经费”的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运用情况越来越得到中央、社会甚至是公民个人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为更好地发挥行政事业单位在社会管理以及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多方面的支撑作用,应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工作,以此保证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得以提高。

一、会计监督基本理论(一)会计监督的概念会计监督是指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依照会计相关法律规定,使用会计手段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的一种形式[1]。

会计监督包括狭义会计监督和广义会计监督。

狭义会计监督作为会计的一项基本职能,是单位内部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本文所着重讨论研究的。

它是指单位内部会计人员在遵循国家会计政策和财经法规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单位财务部门提供的信息,对其日常经济行为进行客观、系统的监督和控制,使其达到预期目标的作用;广义会计监督的内容则相对宽泛,既包含单位内部监督又包含外部监督。

(二)会计监督的主要内容会计监督作为会计的一项基本职能,其涵盖的内容比较广泛。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一方面从监督的主体来看,其主要内容包括:(1)单位内部会计监督。

是指单位工作人员的相互监督,包括会计人员核算单位账务、核查各类资产的使用及管理情况、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以及单位领导监督会计人员的工作[2]。

(2)会计工作的国家监督。

国家监督在行政事业单位监督体系中属于外部监督,包括政府财政、审计、纪检等部门,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资料、会计行为等进行监督。

另一方面从监督的对象和内容来看,其主要内容包括:(1)对单位各类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会计相关资料进行定期检查,审核其是否具有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合法性。

(2)保障资金、财产的管理安全性与使用合理性。

(3)对单位财务收支活动及经济往来行为进行有效反馈,判断其是否遵守财务制度的规定。

(4)对成本费用进行监督,以保证投入、产出的比例协调性。

(5)监督利润的实现与分配,确保能够及时、足额的上交税金和分配利润。

(三)会计监督的主要特点会计监督是经济监督的组成部分,对比其它经济监督手段,会计监督在包含经济监督共性的同时,也具有自身独特的优点,其主要特点包括:(1)合法性。

会计机构及会计人员拥有法律所赋予的监督权,在符合会计准则要求和财经法规的前提下,依法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监督,以保证每一个经济决策、每一项经济业务都遵守法律规定,这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独立性。

会计监督的独立性不仅要满足在形式上必须拥有独立的会计监督机构及人员,并且作为第三方对会计主体进行监督,在实质上必须保证会计监督人员秉持公平公正的态度,其判断不会受到其他利益主体的影响[3]。

(3)及时性。

会计监督按过程可以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由此可见会计监督始终伴随着经济活动而存在,会计人员能够在核算、控制、决策的任何一个时间点上及时发现问题,并找到问题原因,避免造成严重损失。

同税务监督等相对滞后的监督方式相比,会计监督具有较大优势。

(4)公开性。

会计监督作为一种监督手段,要求其必须将监督人员、方法、流程、意见等进行公示,只有将其掌握的会计信息公开,才能产生约束力,以便充分发挥会计监督的职责。

不仅如此,会计监督还能弥补自身存在的缺陷,从而达到科学监督的目标。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尽管目前我国的财税体制正在不断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也得到强化,但不可否认的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在制度、机制、人员及社会等多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下文将主要从问题研究及原因分析两个模块分别进行论述:(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1.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制度不健全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是重视会计核算,对单位会计人员的核算管理有着较为严格的规范和要求,但对于会计监督方面则相对轻视。

按照单位轻视程度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第一,很多单位内部并未设置独立的会计监督机构,也未配备相关的会计监督人员,而是直接将监督任务指派给个别资历较深的会计;第二,单位设置了独立会计监督机构,并配备相关人员进行会计监督工作,同时制定了监督流程和规定,但只停留在形式上的会计核算制度完整,实质上仍不够重视。

往往是单位制定的会计监督制度具有随意性,监督人员在日常工作活动中缺乏遵守制度要求的意识,同时监督机构也未能履行其管理职能,缺乏对监督活动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和考评,导致会计监督存在较多死角和漏洞,难以发挥其真正作用;第三,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缺乏足够的公开透明,诸如财政资金的使用、账务核算的处理等很多监督信息,对外公布的都非常有限,信息掌握的不对称导致外部监督难以对其监督情况做到及时、全面的了解,因此更难以发表专业的意见和建议。

以上三种情况的出现,暴露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制度方面存在着缺陷,正是这些问题导致单位内部和外部会计监督机制都难以实现正常运行。

2.账务核算业务处理流程不规范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实际账务处理中,很少能够完全按照规范流程进行。

在会计监督过程中,审核原始凭证作为账务核算的开始,也是整个监督流程的基础。

但在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中却存在着原始凭证缺乏真实性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1)原始凭证要素填写不规范。

其中关于项目名称、购买数量、计量单位、支出金额等信息错填或漏填现象尤为明显[4]。

(2)原始凭证的及时性难以保障。

任何一项业务的发生都伴随有时效性,尤其是购货发票等凭证更是需要及时反馈给会计部门。

而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核算中,经常发现超过时限的原始凭证。

以上这些问题都难以保证原始凭证可以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也不利于会计监督部门对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及会计报表的继续审核。

3.资金管理不到位导致使用效率低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包括预算资金及预算外资金,但自2011年1月1日起,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

即便如此,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依然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监管不严[5]。

受用人机制的历史因素影响,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的规模过于庞大,伴随出现的是相关费用支出的增加,而其中冗杂人员的工资薪酬、职工福利等开支都是不必要的,因此造成了资金浪费,影响了正常的资金使用。

此外,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资金缺乏完善的监管机制,经常会出现预算资金与实际使用资金相差较大的情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