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探究
摘要: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促进能力培养,落实素质教育,其优越性是不容置疑的。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整合
多媒体已成为当今教学领域的热点。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的教学手段,它是利用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而多媒体教学法则是以各种电教媒体如:计算机、电视、录像、投影、幻灯等为标志,以传统的教学媒体如:黑板、挂图、实验、模型等为基础的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作为一名当代中学教师如果能够熟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理论和操作机能,并能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选择现代化教学媒体,且使之与传统的教学媒体合理结合,就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多种信息,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全方位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用智慧和灵感在传统教学中,知识传输方法比较单一,“讲、练、评”的教法已不能使学生大脑长时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思维不够活跃,学习效率也就不高。
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困难.它以形象生动的画面,言
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把图像、文字、音乐、朗读等多种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各种感官的积极性,吸引长期的注意力,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达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如在介绍作者莫伯桑时就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技术灵活便捷的优点,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首先出现了莫伯桑的头像,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
再把作者简介编成字幕分页展示并配以朗读,同时调动学生视听的积极性,突破了平时口语介绍瞬间性的弱点,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接下来的测试中,几乎
所有学生都能准确无误地回答出所有的问题,这一事实足以证明,这种声像结合的教学手段确有成效。
二、运用多媒体突出教学重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最大的特点是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分散难点。
只要点击鼠标,就可以进行大量演示,在课堂中无论一个老师是多
么善于表达、比划,也难以表现一些抽象和具有共性的知识内容,而这些知识内容又往往是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多媒体教学中的过程再现等操作,便可以轻松解决问题,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整个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由直现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因而,在教学中运用投影或动画创设课文情景,能帮助学生掌握感性知识,并发展抽象思维和培养创造性意识。
创造性素质是人的最重要的素质,是人的各项素质的核心。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能否
具有一定的创造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对他们将来能否成为创造型人才至关重要。
如《变色龙》一课,教学的重点是细节描写和对话描写。
那么,教学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出表现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的几处细节变化,如脱、穿大衣,并可以通过放映图片表现他表情的变化,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练习分角色朗读会收到理想的效果。
另外,我还根据课文内容设置了这样的扩展练习:假设奥楚蔑洛夫穿过广场迎面遇见将军的哥哥,他们会说些什么?要求用对话描写表现人物性格。
学生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有的把将军的哥哥塑造成了一个爱占便宜的小人,有的把他塑造成了一个不讲理的蛮汉,也有的把他塑造成了一个正人君子——总而言之,通过这样的练习,既使学生加深了以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
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已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如《木兰诗》、《青山处处埋忠骨》、《牛郎织女》、《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
若选播其中的片断,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人物性格、主题思想、写作手法等的理解与欣赏,有助于化抽象为具体,化古板为鲜活。
像《木兰诗》,是一篇腊炙人口的叙事诗,语言凝练,内容丰富,播放相关情节后,是非常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的。
运用多媒体提高学生对唐宋诗词的欣赏能力:唐宋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它以完美的艺术特色、丰富的思想内涵、广阔的社会生活,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
但由于课本中选取的篇目不多,所以学生对此知之甚少,传统的诗词教学只是让学生背诵、记忆和理解意思。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唐诗词欣赏结
合起来,让课本中的诗词名篇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并可以从课外选择名篇佳作供学生欣赏。
三、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情感机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创设教学情境就是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环境或氛围,其目的是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其情感体验,达到对作品内容具体而深刻的理解。
语文是人文学科范畴中的一门学科,语文教材中有情节跌宕,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的小说;有文质兼美,充满诗情画意的诗歌、散文。
如,我在分析《项链》的主人公玛蒂尔德的性格时,人物爱慕虚荣,贪图享乐的性格显而易见,几乎无需作任何自分析概括。
然而,学生对人物的认识其实还仅仅停留在表层的抽象的把握上。
于是,我便选择了“借项链”这段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录像片断,剪辑后配上字幕,让学生给画面配音。
学生一下子兴趣倍增,纷纷在具体的情境中仔细揣摩人物的心理,绘声绘色地模仿人物语言。
经过准备,三位同学登台表演,其声情并貌的配音表演令满堂同学与老师惊叹不已。
而这一切教学目的的完美实现,正是多媒体教学手段中的情境教学所达到的效果。
实践证明,充分利用电教媒体作为教学手段有非常大的优越性,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更能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海利.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2]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