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多媒体运用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多地走进了课堂。
但凡事有利必有弊,多媒体的作用也不是万能的。
它并不能包办代替一切教学手段。
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忽视其“辅助性”,使用不当,反而不利于教学。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教学利弊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099-01
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社会生活日益紧密结合和大众化,多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多地走进了课堂。
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但只是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手段,不能过分夸大它的作用,更不能让它替代教师的创造性的工作,我们不能抛弃传统教学方法中的合理有效的东西。
1 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多媒体教学,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景象等多媒体信息,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或投影显示出来完成教学任务,多媒体教学比起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其独特之处。
1.1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配乐朗诵、投影片、录像等,能创设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情和景,通过声像并茂、动
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1.2多媒体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朗读情感
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指导朗读,在情感的调动、情境的营造、意境的复现都难以调动学生入情入境。
多媒体可使课文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声音,让课文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去。
语文教学更是离不开语音的训练。
计算机对声音的处理使学习者在除视觉上的感受之外,还能随时反复地体验听觉上的感受,使体验过程更趋于完整。
1.3运用多媒体可以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量,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
运用多媒体,可以把基础知识系统揭示给学生,形成知识的网络,大大扩充了信息的传递量。
有些教材内容丰富,课时较多,所学知识比较分散,在总结课上,利用多媒体,可以化零为整,把文章结构,各部分的关系集中在多媒体投影上展示给学生,形成整体认知。
2 多媒体教学的不足
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手段,不能过分夸大它的作用,更不能让它替代教师的创造性的工作,我们不能抛弃传统教学方法中的合理有效的东西。
2.1多媒体教学缺少人格教育
多媒体是物,而它所面对的对象是人,无法在感情上进行沟通,更不能由学生表情去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
因此也不能针对对全体
学生因材施教。
没有与学生接触,一味地传授知识、提供大量信息而忽略学生的品德修养。
2.2教师忙着操作,很多时候都无法与学生交流
这样的话,老师既不能掌握学生的理解程度也不能照顾到学生感受,整个课堂很容易变成一个满堂灌的教学,容易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
2.3许多教师用了多媒体就不愿写教案,不愿去探讨课文,去摸索教学规律
这样,教师就没有自己的创新思维,没有自己的教学观点了,从而也就助长了教师的惰性思想。
这样是不利于语文教学的,语文本来是语言文学,是靠嘴巴来描述的。
通过我们的嘴对事物进行形象描绘,借以激起学生的情感。
这才叫语文,才叫文学。
如果全部用了多媒体,那语言的功能何在?语文的魅力又何在呢?
3 语文课堂中多媒体合理使用的注意事项
多媒体的使用给语文教学带来了生动活泼的新局面,它在教学中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但作为一种手段,我们既要使用它,又要慎用它。
3.1多媒体课堂中应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具体应用上,应该考虑怎样在学生自主性学习上发挥作用,激发他们的热情,张扬他们的个性。
如果不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教育实际上也失去了它的真正作用和价值。
3.2多媒体课堂应该有学生活动的时间
现代教育的最新理念是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习主体的积极性、能动性,从而发挥其独立思考能力。
正确的课堂结构应有学生活动的时间,而不是满堂灌。
语文课尤其如此,它需要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3.3使用多媒体教学不应脱离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感悟
如果课堂上教师过度迎合学生口味,一味追求新奇、刺激,只大量堆砌图片和音乐,大玩花样,就会流于形式,华而不实,从而导致学生脱离对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文字的品味,给教学带来负面影响。
总之,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能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全方位地调动学生思维,充分发挥视觉和感知的作用,把学生领入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主动发展中,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