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字与中国文化复习笔记(1)

汉字与中国文化复习笔记(1)

汉字与中国文化第一章绪论一、文字与汉字(一)中国古代关于“文字”的概念·文,错画也。

象交文。

今字作纹。

字形表示人身上刺画花纹,是“纹”的本字或省作·字,会意兼形声。

从宀( mián)从子,子亦声。

在屋内生孩子。

本义:生孩子)苦山有木,服之不字。

——《山海经·中山经》不能字人之孤而杀之。

——《左传·成公十一年》·文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辅助语言并扩大它作用的工具。

·汉字:汉字是记录汉语的可直接表达观念的具有象征作用和审美(汉字书法)价值的书写符号。

(二)汉字的功能1、文字的功能·标志着人类历史由传说时代进入信史时代。

·“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书之为文字。

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也。

”——陈澧《东塾读书记》2、汉字的三大功能:汉字是表意文字文字语言观念(1)汉字记录汉语(2)汉字同汉语一样,可以直接表达观念(3)汉字本身也是一种语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歪尖粜籴(di2 )孬汆(cuan2)咡(er3)嘦(jiao4)美扉箸/筷二、汉字与文化(一)什么是文化·广义的文化,泛指人类创造性活动及其成果的总和,既包括人类超越本能而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也包括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狭义的文化,专指代表一个民族特点的精神财富,包括知识、信仰、习俗、道德、法律、艺术、心理、价值观念等。

我们这里所用概念是指广义的文化。

(二)汉字与文化的关系1、文字与文化的关系(1)文字从属于文化。

(2)文字和文化的其他子系统互相影响。

2、汉字与汉文化的关系(1)汉字本身就是文化的产物,文化导引汉字的产生、演变和发展。

(2)汉字是中国文化信息的载体。

《庄子》《诗经》《尚书》《孙子兵法》《史记》《金刚经》(3)汉字的字形结构本身孕含着中国文化的大量信息,汉字可以说中国文化的全息缩影。

(4)汉字以其独特的形式参与了中国文化的创建和塑造三、汉字文化的认识历程1、汉字崇拜阶段(从发生形成至清末)(1)神话思维给汉字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淮南子·本经》(2)王权思想,把汉字推上至高无上的地位“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考证文字)”曌zhào是武则天为自己当皇帝取的字,意指日月当空,普照大地。

yǎn五代时南汉刘岩()为自己名字造的字。

䶮乃采《周易》“飞龙在天”之义为“䶮”字,音“俨”,以名焉上龙下天。

意思即为:①飞龙在天。

②喻权势。

③坚强。

等等2、汉字否定阶段(清末民初改革开放)列强欺辱→科技落后→民智未开→教育不景气→中国挨打→汉字否定百年“文字改革”评——国学网·“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

”——钱玄同·“汉字真正是世界最龌龊最恶劣最混蛋的中世纪的茅坑”——瞿秋白·方块汉字真是愚民政策的利器……汉字是中国劳动大众身上的结核……——鲁迅·“文字必须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

”——毛泽东、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3、汉字多维反思阶段(改革开放至今)(5)汉字与文化的关系·汉字的第五个特点是汉文化持续时间很长。

“如果中国汉字过渡到字母-音素文字”则会“中断同中国多少个世纪以来用汉字体现的古老文化的联系。

(沟通古今)第二章汉字的起源与发展一、文字的起源·世界上最古老的三种文字:1、5500年前的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型文字;2、5000多年前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人创造的圣书字;3、3300年前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字。

(一)文字的产生的时间1、语言可能开始于300万年前的早期“直立人”,成熟于30万年前的早期“智人”。

2、文字萌芽于一万年前“农业化”(畜牧和耕种)开始之后,世界许多地方遗留下来新石器时期的刻符和岩画。

3、文字成熟于5500年前农业和手工业的初步上升时期,最早的文化摇篮(两河流域和埃及)这时候有了能够按照语词次序书写语言的文字(二)文字的萌芽(文字的起源的原始资料)1、刻符”,包括陶文和木石上的刻画符号,有指事性质。

2、“岩画”,包括岩洞、山崖、石壁和其他处所的素描,有象形性质。

3、“文字画”,是文字性的图画。

文字画一般都是单幅的,它们的特点是:符号是团符,语段是篇章,表达法是表形为主、表意为副。

4、“图画字”是图画性的文字。

这种初始的文字往往采取连环画形式。

(三)成熟的文字体系必须具备的条件成熟的文字体系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第一、单个图形应与特定的语言单位对应。

第二、图形重复使用而表达的意义不变。

第三、图形做线性排列其顺序应与话语中的词语顺序一致。

二、汉字的起源·汉字起源的问题实际上包含了下述两方面的内容:1、汉字是怎样从最原始的文字逐步发展成为能够完整地记录汉语的文字体系的。

2、汉字这一文字体系的形成过程开始于何时结束于何时。

(一)关于汉字起源的传说1、结绳记事结绳不是成熟的文字,但给汉字产生以启示·郑玄《周易注》说:“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老子八十章》“使民复结绳而用之“孔颖达引郑玄注:事大大结其记,事小小结其记.2、仓颉造字的传说·“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

”(《吕氏春秋·君守》)·汉字当然不是个别人造出来的。

不过在汉字形成的过程里,尤其在最后阶段,很可能有个别人曾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

仓颉也许就是这样的人。

·《荀子·蔽》说:“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

”3、字出自八卦说·《易·辞·下》说: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罔(网)罟,作佃以渔……4、契刻应当说,汉字创造时采用或借鉴了刻符的某些符号,但是却不是汉字产生的主要来源。

·用竹刀、木角刻出一些缺口来记事。

·《释名·释书契》“契,刻也,刻识其数也。

·《说文定声》“泰部,丰部,(丰刀)的初文,刻是为(丰刀),上古未有书契,刻出竹片以记事,象片木,象形。

中国古代广泛地用于契约。

”·宋人有游于道,得人遗契者,归而藏之,密数其齿。

告邻人曰:“吾富可待矣。

” .《列子·说符》·“子大夫有五谷菽粟者勿敢左右,请以平贾取之子。

与之定其券契之齿。

”《管子》5、图画·“文字的产生,本是很自然的,几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已经有很好的绘画,这些画大抵是动物和人像,这是文字的前驱。

”·“文字本于图画,最初的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但图画却不一定都能读。

后来,文字跟图画渐渐分歧,差别逐渐显着,文字不再是图画的,而是书写的。

”•——唐兰《中国文字学》(二)汉字形成的时代1、甲骨文:至少3400年历史,并非最早文字,文字成系统。

2、汉字形成的年代(推测)(1)6千年以上(于省吾)西安半坡临潼,仰韶文化发现以下符号(2)5千年历史(唐兰)A、甲骨文所记载的,历史从夏朝到商朝有许多先君王的世袭记录,有文字的记载应从夏朝开始,夏距今5000年。

B、夏代有完备的历法即夏历,以寅打头C、山东省凌阳河遗址(大汶口文化)等发现陶器上有如下符号,很象汉字。

思考题:2、你认为图画文字与文字画的区别是什么?它们是不是真正的文字?3、甲骨文是不是成熟的文字?为什么?第三章汉字性质、特点和功能一、汉字的性质(一)文字的类型1、从字符的表意、表音作用来划分,文字可以分为象形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1)象形文字爱①它们还不能直接与语言中的词语准确地结合;②可以表义,但不能准确表达词语、更不能准确表音;③而且这种文字只能表示具体的事物,不能表示抽象概念;字也叫象形文字。

(2)表意文字表意文字的通过象征性图形符号,表达语言中的词或者语素的意义。

图形符号往往通过结构成分和结构关系来表达简单或复杂的意义,图形符号的意义并不能“直接看出来”,而且文字的意义和所记录语词的读音具有对应的关系。

(3)表音文字表音文字又叫字母表文字、拼音文字,使用少量的字母记录语言中的语音,从而记录声语言,在数量上便于学习和使用,方便排序,具有客观可操作性2、从字符与语言中各要素的关系来划分,文字可以分为句意文字(图画文字)、表词文字(象形文字)、语素文字(现代汉字)、音节文字(日语假名)、音素文字(拉丁字母)(二)汉字的性质·费尔迪南·德·索绪尔说:世界上“只有两种文字体系:(成熟文字)·表意体系。

一个词只用一个符号表示,而这个符号不取决于词赖以构成的声音。

这个符号和整个词发生关系,因此也就间接地和它所表达的观念发生关系。

·表音体系。

通常所说的“表音”体系。

它的目的是要把词中一连串连续的声音模写出来。

表音文字有时是音节的,有时是字母的,即以言语中不能再缩减的要素为基础。

”·讨论文字的性质要依据下面三个原则:(1)文字的性质首先取决于这种文字的形体与语言如何联系。

(2)讨论文字的性质要看这种文字历史发展的全过程。

也就是要看这种文字在发展过程中性质是否发生了改变。

(3)讨论文字的性质要看整体系统,而不应拘泥于一字一符或某一类字符。

·根据这几个原则,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体系二、汉字特点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比较:(一)表音文字1、认识过程:(读)文字(视觉形象)语音(听觉、拼读)(语言中的词)理解kangaroo[‘kæŋgə’ru:] (袋鼠)(小孩子不会写的字用汉语拼音代替也是同样的道理)2\表义过程:有限符号(几十个)音素(节)几十个词汇(几十万个)语义无限3、优点:易拼读易书写易学易记易写;表意方便经济4、缺点:时空容量很小night;不能兼容方言[hai];阅读速度慢(二)表意文字(汉字)1、表义过程:有限的符号(几千个)语素(几千个)词汇(几十万)无限的语义2、认知过程:语音(听觉)→语言中的词文字(读,看,听觉)苗条柳歪理解语义3、优点(1)学会后终身不易忘。

bus巴士,大巴中巴小巴;的士taxi的哥的姐(2)时空容量大,超方言的。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鞋子)(3)分辨率很强,阅读速度快。

“一目十行”(4)书写面积小4、缺点形体太复杂,数量多,易写错。

“汉字三难”:难写,难记,难认cuan4▷文字体系没有没有优劣之分把文字体系与文字发展阶段挂钩是十九世纪以来,西洋学者在研究文字类型的时候的一种机械的认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