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PROE经典曲面教程

PROE经典曲面教程

C-1 三管连接的混合区1. 从文件夹 #:\appendix_c\c_1\ 中打开零件文件3_tubes_i.prt2. 进入Style特征,建立一条Planar曲线落于基准面TOP上,两端连接到i及j曲面的边界线。

3. 拖拉至边界线尽头,曲线两端都设置Tangent关系,切换到TOP视角并显示曲率图(可修改曲率图Size大小),调整曲线外形。

4. 建立一条Free曲线,连接到i及j曲面的半圆弧边界线。

5. 切换至TOP视角,调整曲线两端点位置:在i曲面上的端点可置于半圆弧约1/4处、在j曲面上的端点可置于半圆弧约1/2处(或者设置Length Ration也可)。

两端点都必须设置Surface Tangent,显示曲率图,调整曲线外形。

6. 选用刚建立的两条曲线及两半圆弧围出曲面,进一步利用曲面连接设置,额外加上正交于基准面TOP,Length修改为10,完成后离开Style特征。

7. 依照上述步骤2~6,再建立一个Style特征,在i管与k管间建立Planar曲线、Free曲线、曲面,相关设置:Tangent、Surface Tangent等也须建立。

8. 再进入Style特征,建立一条Free曲线,两端连接到前面产生的两条Free曲线上,先在两端设定Surface Tangent于两个Style曲面再移动至曲线尽头。

不过,这条曲线外形并不容易调整到很好的情况,请读者务必多费心思!9. 建立曲面并且设置曲面连接关系,完成后离开。

10. 再建立Style特征,建立一条Planar曲线落于基准面TOP上,两端都设置Tangent。

拖拉到曲线尽头,配合曲率图调整外形。

11. 在前一个曲面上建立COS曲线,移动两端到两旁Style曲线上并调整外形(若步骤8的Free曲线外形不佳,会影响这条COS曲线)。

12. 建立曲面并额外加上正交于基准面TOP,完成后离开。

13. 目前共有7个曲面,包括原先3个i、j、k曲面。

利用Merge合并全部曲面(视情况选用Join),接着进行Transform/Mirror/Copy,镜射面是基准面TOP,接着合并两大块1/2曲面,最后,使用Protrusion/Use Quilt往内长成厚度1.6的实体。

14. 到此可算是完成了设计,但仔细查看品质却发现,j与k之间的曲面并不佳!(上图箭头所指处)解决方案可以是:重定义这个Style特征,尝试再加一条曲线作为Internal Curve,一端设置Surface Tangent、一端则是Normal于基准面TOP,结果品质改善了不少。

15. 利用Layer整理并隐藏Style曲线、基准轴、基准面等对象。

C-2 吸入式涡卷泵的泵壳1. 从文件夹 #:\appendix_c\c_2\ 中打开零件文件housing_i.prt,右方有一段注释文字,意思是说:箭头所指处是吸入口断面曲线,特征顺序编号是10、名称是CROSS_SECTION且置于CRO_SEC_CRV层中,可用来进行截面积分析。

2. 进入Style特征,建立一条Free曲线(也可建立Planar曲线,落于基准面TOP上),两端分别连接到曲面下方边界线,于另一侧同样建立一条Free曲线。

3. 编修此两条曲线,拖拉至边界线尽头,曲线两端都设置Tangent关系,切换到TOP视角并显示曲率图(可修改曲率图Size大小),调整曲线外形。

4. 再建立两条Free曲线,两端连接处见下图。

5. 编修此两条曲线,拖拉至边界线尽头,一端设置Tangent、一端设置SurfaceTangent(与半圆弧曲面连接端),显示曲率图,调整曲线外形。

6. 选用刚建立的所有曲线及原本两曲面的边界线分别围出三个曲面,注意:请显示层03_PRT_ALL_CURVES,以显示出左上方圆形曲线。

7. 发现中间曲面连接情况并不理想,应该改善!再建立一条Free曲线,左方连接圆形曲线、右方连接弧线。

编辑曲线:在右方端点上改用Length Ration且输入0.5、再设置Surface Tangent、左方是Normal于基准面TOP。

为使视觉清晰,新建一层隐藏右上的文字批注。

配合曲率图调整曲线外形,说真的,并不容易调整,请读者多费心。

8. 可再建立一条Planar曲线,不过,先建立一条曲线与一基准面。

使用,绘图面TOP,绘制一斜直线尺寸如下。

使用,Through这条线、Normal于基准面TOP开始建立一条Planar曲线:先改选新建的基准面DTM4(可能编号会不同)为Active Plane(活/作动平面),点选3条曲线与活动平面的交点建立曲线。

编辑曲线:两端都设置Surface Tangent于两旁曲面,并切换到Active Plane Orientation视角调整外形。

9. 重定义中间曲面,加入刚建立的两曲线为Internal Curves,但很不幸的,系统不允许(或许读者不会发生),怎么办?不然,先删除中间曲面,并选择Unlink,重定义、编辑这两条中间线,压住Alt 键重补捉新的参考(稍为移动端点即可)且检查连续状态。

再次建立曲面,并选用刚建立的两曲线为Internal Curves。

【聪明的读者,思考一下为何删除曲面重作就解决了!】最后检查3曲面的连接关系,没问题后完成离开。

隐藏层03_PRT_ALL_CURVES,新建一层隐藏刚建立的Style曲线。

10. 显示层CRO_SEC_CRV,从Model Tree中拖拉Insert Here往上直到特征CROSS_SECTION后面。

11. 执行Insert-Surface-Flat,利用Use Prev直接取用曲线特征CROSS_SECTION的绘图面,Flip使红箭朝左后方。

使用取用截面上3条曲线且再补上一条直线,完成离开。

12. 利用Analysis-Measure的Area功能,量测该Flat曲面的面积,结果是9364.60。

点Add Feature、输入名称:entrance_area。

13. 执行Analysis-Feasibility/Optimization,见下图,改选:Feasibility、DesignConstraints选择ENTRANCE_AREA且输入:9500、Design Variables选择:曲线特征的高度尺寸60且输入60与70,执行Compute,结果是63.65,Close 窗口回答Confirm。

14. 将Model Tree中的Insert Here往下拖拉直到最后,隐藏层CRO_SEC_CRV、01_PRT_ALL_DTM_PLN。

最后,可进行Merge、长厚度等操作。

C-3 洗洁剂瓶子1. 从文件夹 #:\appendix_c\c_3\ 中打开零件文件washing_bottle_i.prt,试着显示两层:REF_SURF_1、REF_AURF_2,已备妥数张图片。

(由于图片关系,Pro/E 速度会明显变慢)2. (建立底部造形)先从Model Tree中,隐藏(Hide)三个曲面特征:FRONT_SURF、RIGHT_SURF、INTERNAL_SURF。

进入Style特征,建立一条Planar曲线落于在基准面TOP上,两端连接到曲线上。

3. 两端皆设置Normal于基准面FRONT,切换至TOP视角并显示曲率图(可修改曲率图Size大小),参考图片调整曲线外形。

4. Unhide特征:FRONT_SURF、Hide特征:BOTTOM_SURF、隐藏层:BOTTOM_CRV与BOUND_CRV。

继续建立一条Planar曲线落于基准面FRONT上,须捕捉到上方旋转曲面的边界线与刚建立的曲线尽头。

5. 切换至FRONT视角,参考图片调整曲线外形。

同样地,在右方建立一条Planar曲线。

6. Hide特征:FRONT_SURF、Unhide特征:RIGHT_SURF。

建立一条Planar曲线落于基准面RIGHT上,须捕捉到上方旋转曲面的边界线与底部曲线尽头。

切换至RIGHT视角,参考图片调整曲线外形。

7. 与基准面TOP偏距150,建立一条Planar曲线,三个端点捕捉到之前的三条曲线,两端都须设置Normal于基准面FRONT。

最后,铺面并设置连接关系(Normal于基准面FRONT)且Length可改为30。

完成后离开Style。

8. 先调配一个透明颜色涂于刚产生的曲面上,切换至FRONT视角并Unhide特征:FRONT_SURF、Hide特征:RIGHT_SURF。

进入Style,于曲面上建立一条COS曲线,外形尽量吻合图片。

移动两端至两旁曲线上并且都设置Normal 于基准面FRONT,完成后离开Style。

9. 使用Insert-Surface Trim-Use Curves功能,利用刚产生的COS曲线裁剪曲面。

10. 再进入Style特征,改选:基准面RIGHT为活动平面,建立一条Planar曲线位于偏距 –45 的平面上。

(这条线可省略不构造!)11. 再建立一条Planar曲线落于基准面FRONT上,上端点捕捉到曲线交错处、下端点也是且设置Surface Tangent,参考图片调整外形。

12. 再改选:基准面RIGHT为活动平面,建立一条Planar曲线位于偏距 +25 的平面上。

上端点捕捉到曲线交错处、下端点也是且设置Surface Tangent。

参考图片调整外形,完成后离开。

13. (Hide步骤7所完成的Style特征)使用Curve中的Split分离功能,在右方纵向曲线之上、下交接处分离,作2次,保留方向是Both,最后结果是将步骤8的COS曲线分离成3段。

14. 再次进入Style特征,选用4条曲线围出曲面,并且设置连接关系(要Normal于基准面FRONT),完成后离开。

15. 再次进入Style特征,以基准面TOP为参考,先在高度 +60平面上建立一条Planar曲线,左端须设置Surface Tangent。

继续在高度 +160平面上建立一条Planar曲线,同样左端须设置Surface Tangent(外形若不佳,最好调整一下纵向曲线的外形),完成后离开。

16. 再次使用Curve中的Split分离功能,裁剪最右方纵向曲线,在刚产生的两条横向曲线交接处分离(作2次),保留部分是Both。

接着再进入Style特征,选取4条曲线铺面,并且检查连接关系,完成后离开。

17. 上、下的三角区域,可使用第12章的新建边界法处理,或者,直接以Boundaries-Blended Surf曲面构造。

另外,必须设置Tangent于邻接曲面。

18. (底部曲面)Unhide步骤7所完成的Style特征、显示层BOTTOM_CRV,分别在基准面FRONT与RIGHT上各建立一条Planar曲线,请注意:在RIGHT 上的曲线端要加上Normal设置!完成后离开,接着使用Boundaries-Blended Surf铺面,并加上适当的Bndry Cond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