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亚洲地区政治经济形势综述与展望

亚洲地区政治经济形势综述与展望

年终报道:亚洲地区政治经济形势综述与展望“东边日出西边雨”—亚洲地区政治经济形势综述与展望2007年,亚洲地区政治、经济形势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政治上,尽管整个地区局势趋于平稳与缓和,但一些国家出现了局部动荡。

经济上,区域合作和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亚洲经济继续发挥着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作用。

区域关系缓和,局部动荡不断在和平与发展的潮流下,经各方共同努力,亚洲地区特别是东北亚地区出现了政治气氛缓和、国家关系改善、热点问题降温的局面。

继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对中国开展“破冰之旅”和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今年4月对日本进行“融冰之旅”后,中日关系得到了很大改善并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

11月,新任日本首相福田康夫与温家宝总理在东亚峰会期间商讨了巩固和发展两国关系大计。

近来,中日两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保持沟通与协调,两国经济高层对话机制业已正式启动,双方正在不断扩大交流,深化互利合作,以推动两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今年,朝鲜与韩国的关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由于朝鲜核试验而陷入低谷的朝韩关系2007年随着朝核问题取得进展出现了新的转机。

今年6月,在朝鲜被冻结资金的转移问题得到解决之后,朝鲜随即宣布关闭和封存宁边的核设施,不久有关方面开始向朝鲜提供重油援助。

在此期间,国际原子能机构人员经朝方同意多次前往宁边地区进行监督验证,使朝核问题的解决迈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

10月初,朝韩第二次首脑会晤的举行和《南北关系发展与和平繁荣宣言》的发表,使朝韩关系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随着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的继续和朝美关系的改善,朝韩两国在新的一年将继续保持和平、合作的趋势。

同时,朝韩关系的改善和经济合作的深入,也有利于增进朝韩互信,缓和半岛局势,进而推动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建立朝鲜半岛的和平机制。

尽管上述这些国家的政治关系得到了改善,东北亚地区的整体局势趋于缓和,但亚洲其他一些国家却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动荡和不安。

进入2007年,巴基斯坦国内政局出现动荡,宗教极端势力猖獗,恐怖袭击事件不断。

近几个月来,围绕巴基斯坦总统选举及将在明年初举行的议会选举,各派势力及政治领导人展开了激烈角逐,总统穆沙拉夫多次采取措施,包括宣布实行紧急状态,以稳定国内政局。

近年来相对平静的缅甸,9月中下旬爆发了僧侣和民众示威游行活动。

在联合国特使等斡旋下,缅甸政府采取措施,一方面坚持推进七点民主政治路线图计划,另一方面更加重视社会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问题。

与此同时,当局还与被软禁的全国民主联盟总书记昂山素季开展对话并达成共识。

在阿富汗,境内的塔利班等反政府武装今年活动更加频繁,阿政府军在北约部队和美国领导的联军配合下加大了对反政府武装的打击力度,但阿各地爆炸和绑架等暴力袭击事件时有发生,安全局势不断恶化。

据统计,今年在阿全国发生的各类暴力袭击事件中已有6000多人死亡。

同时,外国军队在阿富汗的伤亡人数也在不断增加。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力量在阿富汗的反恐行动已陷入“战而不胜,进退两难”的窘境。

阿富汗实现国内和平还难以预计。

经济强势发展合作步伐加快2007年,亚洲大多数国家的经济仍取得了较快发展。

亚洲开发银行发表的《2007年亚洲发展展望》显示,2007年亚洲经济发展强劲,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率有望达到8.3%。

亚行说,由于出口、投资和消费的拉动,中国经济前三个季度增长速度高达11.5%;而2007财年前两季度(4-9月),印度的经济增长率也达9.1%。

中印两国经济规模在整个亚洲占有相当大比重,对亚洲经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力。

经济快速增长的势头并不仅限于中印两个发展中大国。

2007年前三个季度,菲律宾的经济增长率达7.1%,全年有望实现6.1%至7.1%的增长目标。

同时,印度尼西亚的经济也一直处于持续增长状态,2007年其经济增长率有望超过6%。

亚行同时认为,尽管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对亚洲会产生一定影响,但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亚洲经济将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亚行预测2008年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率将达到8.2%。

亚洲经济的增长吸引了大量私人资本流入。

同时,由于亚洲经济体积累了大量外汇储备,不少国家和地区更积极地到海外投资,国际金融市场资本流动出现新的动向。

亚洲经济无疑正带动着世界经济的发展。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亚洲地区为共同发展和共同应对各领域挑战,加快了经济一体化步伐。

今年1月,东盟国家领导人决定将实现东盟经济一体化的目标从原定的2020年提前到2015年。

11月在新加坡举行的第13届东盟首脑会议又通过了《东盟经济共同体蓝图》,确定了东盟经济一体化的总体规划和指导路线。

与此同时,以东盟为主导的区域合作已扩大到整个东亚地区。

自2005年以来,东亚领导人每年举行峰会,确定合作领域。

可以说,东亚地区正以多样化合作机制、明确的合作领域和具体的合作步骤,走上共存共荣的道路。

亚洲形势主流:谋和平、维稳定、求合作、促发展今年以来,亚洲形势倍受各界所关注。

11月3日,新华社记者专访了外交部部长助理胡正跃。

问:今年以来,亚洲形势倍受关注。

您作为外交部主管亚洲事务的部长助理,如何评价当前亚洲形势?答: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大背景下,亚洲经济政治格局在出现新变化。

总的看,谋和平、维稳定、求合作、促发展是亚洲形势的主流。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相互尊重、睦邻友好、求同存异、和谐相处,依然是亚洲国家关系最基本和最重要特征。

亚洲整体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保持强劲发展势头,为世界经济复苏做出重要贡献。

坚持新安全观,排除外来干扰,和平解决国与国争端,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仍然是绝大多数国家的政策取向。

亚洲国家间人文交流日益广泛和深入,不同文明文化在对话交流中相互促进,和谐交融。

亚洲国家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协调,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

我们坚信,只要亚洲国家坚持走适合各自国情发展道路,坚持推进区域合作,坚持顺应变革、开放、包容的时代潮流,坚持正确的方向和行之有效的原则,亚洲国家必然将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命运,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问:现在国际上出现了一些涉及中国与亚洲一些邻国关系的评论,有些人甚至称中国同若干邻国关系紧张,一些亚洲邻国对中国感到担忧。

当前中国同邻国关系究竟怎样?您可否作一介绍和评价。

中国同亚洲邻国的关系确实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这个变化的主要特征就是睦邻互信,互利合作。

人们常讲,事实胜于雄辩。

我们还是让事实来说话:今年,中国同亚洲邻国的高层交往继续保持频繁和活跃的局面。

中国同几乎所有亚洲国家都实现了高层互访和交流,如果算上中国主要国家领导人出席的重要地区多边会议,这些高层交往活动超过60起。

中国外长同亚洲邻国外长的互访也近20起。

今年,中国同印度、印尼、越南、缅甸等邻国分别以“友好年”为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热烈庆祝双方建交60周年。

吴邦国委员长即将对印尼的访问,将把两国战略伙伴关系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中印关系继续保持全面快速发展势头。

中国与亚洲邻国的传统友谊、睦邻互信、互利合作和世代友好更加深入人心。

今年,中国同东盟关系继往开来。

在刚刚结束的第13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和东盟各国领导人充分肯定《落实中国-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行动计划》(2005—2010),一致认为中国同东盟关系是最务实、最丰富、最全面、最具活力和最有成效的战略关系,一致同意继续以和平发展为主题,以友好合作为主线,更加重视经济可持续发展,更加重视全方位的互联互通,更加重视社会和人文交流,更加重视东亚的一体化建设,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共同落实好第二个五年行动计划(2010—2015),进一步造福于各自国家人民,进一步为亚洲和平、稳定、发展、繁荣做出积极贡献。

至于中国与某些邻国在一些问题上存在的分歧或争端,中方一贯主张以事实为基础,根据国际关系基本准则,通过对话磋商予以妥善处理和解决。

我要指出,今年无论在双边交往中,还是在区域多边会议上,亚洲国家都表达了这样的信息:中国综合国力和影响力的快速上升,为促进亚洲和平繁荣、推动世界经济增长、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亚洲邻国同中国的新型伙伴关系经受住了时间和国际风云变幻考验;加强同中国的睦邻友好与合作是它们坚定不移的政策,这对促进亚洲各国发展以及地区和平、稳定、繁荣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总之,中国同周边亚洲邻国关系在发展,在进步,这是任何人也不能改变的事实。

问: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持续发酵,国际经济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您认为中国同亚洲国家在拉动亚洲和世界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什么作用?答:在不久前越南河内举行的东盟-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上,韩国总统李明博和东盟一些国家领导人说,危机孕育机遇。

每次危机和挑战,无论是亚洲金融危机,还是国际金融危机,都让亚洲国家更加强大和团结,都推动东亚合作迈上新台阶,都促进了地区和世界繁荣。

的确如此。

2008年10月,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初,东亚国家领导人就在北京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期间举行早餐会,就抵御各种风险,保持亚洲和世界经济稳定、金融稳定、资本市场稳定和社会生活稳定交换意见,达成8项重要共识。

两年来,亚洲国家弘扬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优良传统,在根据本国国情出台刺激经济政策措施的同时,加强团结协作,积极推进区域合作,为亚洲率先回升向好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使东亚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贸易方面,今年1至9月,中国与亚洲国家贸易总额超过6400亿美元,同比增长38%,中国从亚洲国家进口3613亿美元,同比增长44%。

中国对亚洲国家贸易逆差达796亿美元,其中,对韩国、日本和东盟贸易逆差分别为522亿、414亿和122亿美元。

中国继续是亚洲国家第一大出口市场。

中方加大了对孟加拉、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南亚国家援助力度,向孟、阿70%出口中国商品提供关税优惠待遇,缓解贸易不平衡。

自贸区建设方面,今年是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的“元年”。

作为目前发展中国家之间最大的自贸区,中国-东盟自贸区使双方资金、资源、技术和人才等生产要素的流动效率显著提高,为扩大贸易和投资合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

据中方统计,今年1-9月,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达2113.1亿美元,同比增长43.7%。

今年双方贸易额有望创造历史最高水平。

中国和其他东亚国家还在积极推进东亚自贸区建设,中日韩三国确立了2012年完成三国自贸区官产学联合研究的目标。

我们还同东亚国家一道,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最大程度地减轻国际金融危机冲击。

投资方面,中国政府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扩大对亚洲国家的投资规模,提升投资水平。

据中方统计,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对亚洲国家非金融类投资同比增长102%,亚洲成为中国设立境外企业最为集中的地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