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习题
第七章
一、如何改善陶瓷的强度?
减少陶瓷内部和表面的裂纹:
含有裂纹是材料微观结构的本征特性。
微观夹杂、气孔、微
裂纹等都能成为裂纹源,材料对表面裂纹(划伤、擦伤)也
十分敏感。
提高断裂韧性(K IC):
采用复合化的途径,添加陶瓷粒子、纤维或晶须,引入各种
增韧机制(增加裂纹的扩散阻力及裂纹断裂过程消耗的能
量),可提高陶瓷的韧性。
二、简述氮化硅陶瓷的烧结方法及其特点。
氮化硅陶瓷中,Si-N是高强度共价键,难以烧结。
氮化硅陶瓷有两种烧结方法:1、反应烧结:
硅粉、氮化硅粉混合预成型预氮化(1200℃)二次氮化(1350-1450℃)反应烧结氮化硅陶瓷。
Si3N4形成时伴随21.7%的体积膨胀,获得无收缩烧结氮化硅。
2、热压烧结:
粉末状Si3N4、烧结助剂MgO(1wt%)等,在石墨坩埚中,通过感应加热、单向加压烧结(1650-1850℃,15-30MPa,1-4h)。
MgO的作用:与SiO2膜作用生成熔融硅酸镁,使氮化硅高度致密化。
热压烧结氮化硅只能制备形状简单的(如圆柱形)实体坯件,其制品须经过机械加工才能达到要求的形状和尺寸。
三、简述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特点及制造步骤。
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特点:E f和E m的数量级相当;陶瓷基体的韧性有限;增强材
料与陶瓷基体之间的热膨胀系数不匹配、化学相容性问题突出。
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造通常分为两个步骤:将增强材料掺入未固结(或粉末状)
的基体材料中排列整齐或均匀混合;运用各种加工条件在尽量不破坏增强材料和
基体性能的前提下制成复合材料制品。
四、简述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料浆浸渍-热压烧结工艺及其优、缺点。
料浆浸渍-热压烧结工艺:纤维通过含有超细陶瓷基体粉末的料浆使之浸渍,浸
挂料浆的纤维缠绕在卷筒上,烘干、切割,得到纤维无纬布;纤维无纬布裁剪、
铺层排列、热压烧结得到陶瓷基复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