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第二章 制冷剂与载冷剂

2第二章 制冷剂与载冷剂

第二章 制冷剂与载冷剂
制冷系统的血液
1
2016/4/12
本章需要解决的问题
1、制冷剂在制冷系统中的作用? 2、制冷剂选择的原则有哪些?
热力学性质、物理性质(包括溶油性)、安全性、价格
3、制冷剂的安全性分类与命名方法? 4、主要制冷剂的基本热力性质?
氟利昂(包括CH化合物)、无机物、混合溶液,等
5、载冷剂的作用、种类? 6、如何根据实际工作条件选择载冷剂? 7、目前制冷系统中的制冷剂、载冷剂主要为何? 替代分案为何?
氟乙烷)组成,由于不含氯元素,故不会破坏臭氧层;

对于采用环保制冷剂R410A的空调,习惯称为“无氟空调”, 这已是约定俗成的称呼,但其分子式中含有氟原子。
26
2016/4/12
(二) 混合溶液
–原理
调节沸点
–共沸工质:混合后沸点高于和低于各组分沸点 –非共沸工质:混合沸点在各组分之间
调节热力性能
– 水(R718):凝固点太高,工作压力偏低 – 空气(R729),
氧气(R731), 氢气(R702)
2016/4/12
31
– CO2(R744):
自然工质,无毒、无臭、无污染、不爆、不燃、
无腐蚀 ODP=0,WGP=1 临界温度为31.1℃ ,临界压力73.75bar ,主要 采用跨临界循环形式 具有优良的热物性质。如: –CO2的容积制冷能力是氟利昂22的5倍 –粘度较低,易形成湍流流动,有很好的传热性 能 –制冷循环具有较低的压力比,绝热效率提高 应用:各种可能的制冷、空调和热泵系统
9
2016/4/12
毒性和可燃性分级
10
2016/4/12
二、 制冷剂的种类与命名
(一)制冷剂的种类
– 无机化合物:氨、水、二氧化碳 – 卤代烃:氟利昂
– 多元混合溶液
共沸溶液(如:R502) 近共沸溶液(如:R410a) 非共沸溶液(如:R407c)
– 其他烃类:乙烯、丙烯、环烃
11

1993.1中国“政府行动计划”

2010停止生产CFCs
2016/4/12
19
5.气候大会




1997年《京都议定书》,要求降低温室气体(GWP大的 物质)排放量; 2007年巴厘路线图,为应对气候变化谈判的关键议题 确立了明确议程; 2009年丹麦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2011年南非德班世界气候大会; 2012年联合国多哈气候大会; 2014年秘鲁利马气候大会; 2015年法国巴黎气候大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第21届缔约国会议(COP21),达成《巴黎协议》。

使用现有的制冷剂
– 以HCFCs替代CFCs:R22, – 以HFCs替代CFCs: – 其他种类工质
R142b
R152a

寻求新的制冷剂
– 用含HCFCs的非共沸混合工质替代CFCs – 以HCFCs替代CFCs
: R123, R124 – 以HFCs替代HCFCs和CFCs:R134a, R125, R143a , R32
2016/4/12
(二) 制冷剂的命名
Rabx的分子结构: abx+90=mnx m:C原子数量;n:H原子数量 x:F原子数量;不够的为Cl数量 如:CHF2Cl R22 C2H2F4 R134a

制冷剂名称:R??? ´
CmHnFxClyBrzR(m-1) (n+1) x Bz – 无机化合物: R7(分子量 ) 由制冷剂编号和质量比例表示 各组分制冷剂的排列顺序:按标 – 共沸溶液:R5 (无特殊意义 ) ´´ 准蒸发温度(标准沸点)由低到高 排列,如: – 非共沸溶液:R4 (无特殊意义 ) ´´ R407c:R32/125/134a (23/25/52) – 乙烯、丙烯: R1(m-1)(n+1) x´´ R410a:R32/125(50/50) – 有机化合物: R6 (无特殊意义) ´´
2016/4/12
16
3. ODP与GWP
ODP: Ozone Depletion Potentiality
– 许可条件:ODP
< 0.1
GWP: Global Warming Potentiality
– 越小越好(欧洲要求小于150,而R22的GWP值
约1900) – 变暖影响总当量TEWI(Total Equivalent Warming Impact)
– 氟利昂:
12
2016/4/12
三、 制冷剂的基本热力特性
(一) 氟利昂 问题:


– –
什么是氟利昂? 氟利昂破坏臭氧层吗? 氟利昂都要被禁止使用吗? “无氟” 是目标吗?
13
2016/4/12
1.氟利昂的组成卤族元素
14
2016/4/12
2. 氟利昂破坏臭氧层的机理
臭氧层:距地球表面10~50公里的大气层中由臭氧构成的气层。 主要功能:吸收来自宇宙的紫外线,使地球上的万物免受紫外线幅射的危 害,臭氧层被称之为地球的保护伞。
2016/4/12
20
6.甲烷族氟利昂(Freon)
C H 4 甲烷 R 50 有毒 HFC ODP=0 C H C l C H F 3 3 R 40 R 41 C H l2 C H lF C H 2C 2C 2F 2 R 30 R 31 R 32 C H C l3 C H C l2F C H C lF2 C H F3 R 20 R 21 R 22 R 23 C C l4 C C l3F C C l2F C C lF3 C F4 2 R 10 R 11 R 12 R 13 R 14
TEWI=D效应
2016/4/12
3. ODP与GWP
18
2016/4/12
4. 保护臭氧层

1974年提出问题:加利福尼亚大学诺朗德教授 1985年制定《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 1992.11哥本哈根签署《蒙特利尔协议书》
– –
1996.1.1全面限制CFCs的生产(发展中国家2010) 2030.1.1全面限制HCFCs的生产(发展中国家2040)

R13:冷藏装置、复叠式制冷循环等 R134a(R12):小型风冷式机,家用冰箱,汽车空调 R22:qv大,家用空调器,商用冷藏、空调; R11、R123: qv小,小型离心制冷机; R114:军用、船用
2016/4/12
– 中温(中压)制冷剂

– 高温(低压)制冷剂

23
9. CFCs和HCFCs工质替代
失的大小 有传热温差,希望hR越大越好。
4
2016/4/12
2. 压力适中
蒸发压力和冷凝压力
–防泄漏要求:蒸发压力接近或高于大气压力 –强度要求:标准冷凝压力(常温下,工质的饱和
压力)不宜过高 –节能要求:压缩比小, 一般4~7之间
3. 单位容积制冷能力大
–单位容积制冷量越大,压缩机越小 –对大中型设备要求压缩机小,小型设备要求压缩
乙烷
CFC 96.1.1全面限制
HFC ODP=0
有毒
PFC ODP=0 PCC
强毒
22
HCFC 2030.1.1全面限制 HCC 2016/4/12
8. 氟利昂的应用

根据标准蒸发温度(一个绝对压力条件下的沸点)或标准 冷凝压力(常温下的制冷剂饱和压力)高低进行分类:低 温(<-60oC)、中温(-60oC< t < 0oC )、高温(>0oC)制冷 剂 – 低温(高压)制冷剂
湿蒸气区
TA Tmin
饱和液线 共沸点
TA
饱和液线 液相区
液相区
0
ξB
1 ξ
2016/4/12
0
ξB
具有最高沸点
1
30
具有最低沸点
ξ
(三) 无机化合物(R7´´)
– 氨(R717):工业空调、大型机组采用
单位容积制冷能力大 压力适中,排气温度高 有毒,
易燃易爆 有臭,泄漏易发现 不溶油 价廉
2
2016/4/12
保护臭氧层 安全耐用
缓解全球变暖 烯烃类HFCs (也称HFOs) NH3, CO2, HCs 和H2O
3
能用即可
2016/4/12
第一节
制冷剂(Refrigerant)
一、对制冷剂的基本要求 (一)热力学性质 1. 制冷效率 hR= εth/ εcarnot
标志着不同制冷剂节流损失和过热损
24
2016/4/12
9. CFCs和HCFCs工质替代

替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热力性质差,COP下降 – 溶油问题 – 毒性问题 – 可燃性问题 – GWP高

R134a:替代工质中应用最广泛,杜邦产品
– 腐蚀性,吸水性,聚集对人体有害
– GWP较大,《京都协议》要求禁用(需继续被替代)
25
2016/4/12

CCl3F (紫外线照射) CCl2F + Cl Cl + O3 ClO + O2 ClO+O Cl + O2
CFC和HCFC对臭氧的破坏能力

CFC,氯氟烃
– 性能稳定,可进入平流层 – 只要受紫外线照射方分解出Cl离子
– 对臭氧层破坏作用较大

HCFC,氢氯氟烃


相对不稳定,到达平流层前已经分解 对臭氧层破坏作用较小
2 3'
1 3
T /℃
温度滑移
(Temperature glide)
泡点
TB 0 ξ' ξ 液相区
饱和液线
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