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基础知识点
1、开国大典在1949年10月1日举行。
(图6)
2、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至此,除香港、澳门、台湾及其它海岛外,全部解放。
3、1950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2年,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意义: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4、在抗美援朝中涌现了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人物。
5、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6、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一化三改,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7、1956年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我国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已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8、"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9.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了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两弹无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等英雄模范人物。
10、文化大革命:导火线:《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起止时间:1966—1976年
结束标志: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
性质:是一场内乱。
冤案:刘少奇被错误地开除出党和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成为党的历史上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
教训: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国民经济损失巨大;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1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①、对内改革: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生产力,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②、对外开放: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建立。
1988年海南经济特区建立。
③、对外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④、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⑤、法制建设:颁布了1982年新宪法,《刑法》,《民法通则》等重要法律。
⑥、中共十三大:制定党的基本路线
中共十四大: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理论创新:邓小平理论在十五大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12、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3、1982年,邓小平提出用"一国两制"解决台湾和香港问题。
"一国两制"正式成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国策。
14、中国于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15、1949年,海军和空军先后建立,1966年导弹部队建立。
16、1954年6月,周恩来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领土和主权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以此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准则,是我国外交政策成熟的表现
17.1955年,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
18、1971年10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
1979年,中国与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我国成功研制了"两弹一星"(导弹,原子弹,人造地球卫星)。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教育以"科教兴国"为国策,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建国以后的文艺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0、2001年中国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北京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共获得51枚金牌,位居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