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徽省宿州市褚兰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历史试题

安徽省宿州市褚兰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历史试题

安徽省宿州市褚兰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唐代诗人陆龟蒙名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你认为诗句中描写的应是( )A、青瓷B、白瓷C、青花瓷D、彩瓷2.有一关于西汉历史的电视剧,一些剧情发生在都城长安的“市”里。

下列关于该剧有关西汉“市”的场景,哪项不符合当时的历史实况A.“市”的四周建有高大围墙B.“市”门内外店铺林立C.“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D.“市”门白天定时开关3.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乞巧节”(学习纺织工艺的节日),它起源于我国古代“牛郎与织女”的美丽传说。

导致节日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古代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B.人们对此神话传说的钟爱C.中国古代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D.人们对牛郎与织女遭遇的同情4.2007年12月,宋代沉船“南海一号”的打捞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考古工作者已经从“南海一号”上整理出大量珍贵的文物。

以下文物不可能从该船发现的的是A.胭脂盒和胭脂瓶B.珐琅瓷瓶C.瓷器碎片D.铜钱5.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活动出现。

早期殖民活动对资本主义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①加速了西方资本的原始积累②加速了西欧封建主阶级的衰落③开拓了越来越广阔的市场④为欧洲手工工场掳掠了大量劳动力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D.①②③④6.19世纪60年代中国大地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列现象不是发生这一时期的是A.洋务运动兴起B.民族资本主义诞生C.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建成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7.李鸿章说:“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

洋务运动中,哪一项措施符合上述思想A.创办安庆内军械所B.成立三支海军C.创办轮船招商局D.创设京师同文馆8.唐朝前期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

可以作为其直接证据的是()A.“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B.“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C.“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D.“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9.1601年,江苏巡抚曹时聘在给朝廷的奏折中写道:“(苏州)浮食奇民,朝不谋夕。

得业则生,失业则死。

臣所睹记,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的苏州A.饥民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B.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C.地方官员与商人相勾结欺压百姓D.大量使用机器使工人失业10.从19世纪中叶开始,欧洲女权主义者提出了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设计并试穿了短裙和女式长裤,但受到舆论责难。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问,大量妇女加入劳动大军,妇女裤装和短裙开始流行。

这说明A.服装的变化反映了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促使妇女成为劳动者C.妇女装束变化与其社会角色变化相适应D.妇女以穿着裤装和短裙来维护自身权利11.如果为下图选择一个图题,最为贴切的是A.“近代工业的起步”B.“清王朝自救运动”C.“实业救国的浪潮”D.“民族工业的春天”12.下图为民国初年南洋烟草公司的营业状况,你认为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 ( )①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③抵制日货等群众性爱国运动扩大了国货市场④公司艰苦创业,经营有方⑤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①③⑤13.1872年,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发表了著名作品《八十天环游地球》。

凡尔纳在创作该小说的时候,已经出现的交通工具有①火车②轮船③汽车④飞机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14.下面是湖北天门县一农民家1974年、1980年贴的两幅春联。

1974年:过年只有两斤米,压岁并无一分钱。

横批:我也过年。

1980年: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

横批:欢度春节。

出现这种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土改的完成,农民重新获得了土地所有权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深入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农民获得了土地的经营自主权15.秦奋在历史学习中发现:欧洲的一些地名与其他地区的地名非常相似,如荷兰有西兰(Zealand),大洋洲有新西兰(NewZealand);法国有奥尔良(Orleans),美国有新奥尔良(NewOrleans)。

对此现象的由来,正确的解释是A.两者地理形势相同所致B.两者文化传统相同所致C.两者关系世代友好所致D.欧洲列强殖民活动所致16.19世纪英国“棉都”曼彻斯特“是做赚钱生意的地方……从这肮脏的下水道流出人类勤奋的洪流,肥沃着整个的世界,从这油腻的阴沟中流出纯质的金子。

人性在这里发展的最完备,也最粗野;文明在这里创造奇迹,文明人几乎退回去变成野蛮”。

对此材料理解最为全面的是A.公共设施尚不完善B.人民素质有待提高C.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D.工业革命带来双重影响17.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一花独放”的局面,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各先进国家“竞相开放”的局面,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前提是A.英国经济实力的急剧衰落B.美、德等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后来居上C.自然科学研究有重大进展D.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和日本的普遍确立18.“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互动的整体化趋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为论证该观点,你将选择的证据是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强了国际交流,孕育着世界性市场②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密切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③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④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交流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19.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的发展状况,用下列哪句诗来形容最恰当A.万马齐喑究可哀B.小荷才露尖尖角C.千树万树梨花开D.无可奈何花落去20.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21.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的近代化①从轻工业开始,而后向重工业发展②受到国内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强抵抗③缺乏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④领导权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A.②③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22.之所以选择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为经济特区,原因不包括:A.交通便利B.是著名的侨乡C.经济基础好D.历史上与海外交往密切23.“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的共同惨重教训是A.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C.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D.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24.下列各项不能准确表述经济体制改革前我国生产力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的是()A.政企不分,企业缺乏自主权B.计划经济体制对经济活动有严格限制C.分配中平均主义的倾向严重D.农村土地所有制不利于调动生产积极性25.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垄断组织的出现实质上是A.经济走向全球化B.经济区域的一体化C.一场深刻的社会关系的变革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26.近代交通运输方式发生质的变革是由于A.中国传统交通工具的进一步改革B.统治者鼓励发明创造的结果C.西方近代化交通工具的引进D.清政府主动引进外来文明成果的结果27.第二次工业革命给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带来了重大影响。

下列不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行业的是A.机器制造业B.电力工业C.石化工业D.汽车工业二、材料分析题2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十四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

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卷十二材料二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广州是允许外商来华贸易的唯一口岸,而且即使在广州也百般限制中国人与外商接触。

政府特许的“十三行”不仅垄断了与外商的经济往来,还代政府出面办理交涉事宜。

材料三乾隆皇帝在给英王乔治二世的信中写道:“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丝帛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说明清政府实施政策的名称及其主要内容。

(2)材料三反映了清朝统治者的一种怎样的心态?(3)你是如何看待清朝实施的这种政策的?29.《春天的故事》部分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请回答:(1)“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中的“春天”是指?“有一位老人”这位“老人”指的是谁?请你用一句话评价这位老人。

老人在1979年“画了一个圈”是指?(2)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从此以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如何理解“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的深刻含义?指出1978年以后,我国是如何进行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为参与全球化,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的举措?三、简答题30.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请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⑴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先后被用作能源的依次是什么?(2)两次工业革命中出现哪些新兴工业部门?(各举两例)(3)两次工业革命产生哪些不同的后果?参考答案1.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青瓷的特点,故A正确。

白瓷不属于越窑生产,且没有翠色,故B错误。

青花瓷是元明清时期为主,不是唐朝,故C排除。

彩瓷是明清时期为主,不是唐朝,故D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制瓷业2.B【解析】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有专职管理的官员,“市”的中央设置亭楼,四面建有门、墙,“市”门白天定时开关,可见管理是相当严格的,AC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市”门内外店铺林立和当时历史事实不相符,西汉商业活动必须在是在“市”里进行,故B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

3.C【详解】据题意可知,“乞巧节”是学习纺织工业的节日,我国古代经济形态是男耕女织,所以节日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古代自然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故选C;ABD是从人们主观情感的角度出发,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