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建年产10万吨玉米淀粉厂可行性研究报告

新建年产10万吨玉米淀粉厂可行性研究报告

******有限责任公司新建年产10万吨玉米淀粉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县工程咨询公司2014年12月目录第一章总论 (1)一、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 (1)二、建设规模、建设内容 (1)三、项目主要建设条件 (2)四、总投资概算、资金筹措 (4)五、效益分析 (4)六、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范围、依据 (5)七、结论与建议 (6)第二章项目背景、必要性、可行性 (7)一、项目背景 (7)二、项目建设必要性 (8)三、项目建设可行性 (10)第三章玉米淀粉市场分析、市场预测 (13)一、市场分析 (13)二、玉米淀粉市场预测 (19)第四章项目区域基本情况 (22)一、**县基本情况 (22)二、**县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23三、道台桥镇基本情况 (23)四、厂址、建设条件 (23)五、对拟建厂址的综合评价 (24)第五章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工程方案 (28)一、湿法玉米淀粉的生产技术方案 (28)二、设备方案 (34)三、工程方案 (37)四、建筑结构方案 (41)五、给水排水工程 (45)六、供电工程 (49)第六章节能、节水措施 (52)一、项目概况 (52)二、设计依据 (52)三、项目能源消耗 (52)第七章环境影响评价 (56)一、项目区域环境条件 (56)二、项目实施对环境的影响 (56)三、环境保护措施方案 (58)四、环境保护投资 (63)五、环境影响评价 (63)第八章劳动安全、工业卫生与消防 (64)一、劳动安全、工业卫生 (64)二、消防 (65)第九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69)一、组织机构 (70)二、人力资源配置 (70)第十章项目建设进度 (74)第十一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75)一、编制说明 (75)二、投资估算的依据 (75)三、固定资产投资估算 (76)四、流动资金 (77)五、项目总投资 (77)六、资金筹措 (78)第十二章财务评价 (79)一、编制依据 (79)二、财务评价基础数据与参数的选取 (79)三、销售收入 (80)四、成本和费用估算 (80)五、利润估算 (81)六、财务评价指标 (82)七、财务评价结论 (82)第十三章社会评价 (84)一、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 (84)二、项目与所在地的互适性 (85)第十四章结论与建议 (86)一、技术、财务及国民经济综合评价结论 (86)二、社会效益评价 (86)三、结论与建议 (87)附:1、项目单位位置图2、辐射区位置图3、厂区总平面布局图第一章总论一、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1、项目名称:新建年产10万吨玉米淀粉生产线2、项目单位:**县明航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周勤电话:130****34883、招商单位:**县道台桥镇人民政府负责人:计之君电话:152****57894、主管部门:**县工信局负责人:张喜森电话:189****27885、建设地点:**县道台桥镇食品工业园区二、建设规模、建设内容(一)建设规模总占地面积5公顷,年产食用淀份10万吨,副产品蛋白粉9530吨、粗玉米油4160吨、纤维饲料35750吨。

(二)建设内容1.土建工程11)生产车间2)粮仓、金属仓、晾晒场3)300吨玉米烘干塔4)成品库5)办公楼6)生产辅助土建、安全、环保、文明建设2.购置设备1)玉米淀粉生产线2)变压器、电控装置、输电线路3)供排水、锅炉、水处理设备及管网4)运输、计量设备5)消防设施6)环保设施三、项目主要建设条件1、交通运输条件**县道台桥镇食品工业园区位于**县城东南26公里处,依勃公路(S308)、路经工业园区,与依七高等级公路相邻,公路交通条件十分便捷。

2、水、电、汽供应条件本项目工程生产、生活合计用水量为500吨/天,全年用水量75000吨。

本项目以企业自备自来水为生产、生活供水水源,自来水水质符合我国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

因此,本项目的生产、生活用水供应有可靠保证。

根据全厂热负荷情况,采暖期平均热负荷2.45t/h,最大热负荷为3.20t/h,非采暖期平均热负荷为1.54t/h,最大热负荷为2.21t/h,本项目建设锅炉房,购置SHW4-1.25-AII型蒸汽锅炉一台及配套设施。

本工程投产后,锅炉房每年需要燃煤2万吨。

全厂工程用电设备安装容量为1700kw,运行容量为1468kw,10kv母线计算负荷的有效功率为937kw,无效功率360kVar,视在功率为927KVA。

全年用电量为197万度。

本项目自建变电所,购置一台J111500KVA、一台J11200KVA变压器及配套设施,可以满足本项目需要。

3、生活设施条件本项目拟建地址位于**县道台桥镇工业园区。

区内基础设施完备,水、电供应充足,通讯和交通运输条件便利,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日后生产的正常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同时,当地良好的文教卫生、商贸物流、机械维修、文化娱乐设施,也为项目建设和企业未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协作条件。

4、主要原材料供应条件本项目生产的主要原料是玉米。

**县2014年玉米种植面积230万亩、平均亩产600公斤,总产138万吨,玉米原料充足。

四、总投资概算、资金筹措(一)总投资概算该项目总投资概算为7528万元,固定资产概算为7028万元,其中土建工程2056.2万元,购置设备3791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及预备费800万元;生产流动资金4972万元。

(二)资金筹措资金来源:招商引资五、效益分析(一)财务分析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平均销售收入可实现3亿元,税金2420万元,利润1820万元。

(二)社会效益充分利用**县丰富的优质玉米资源,就地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安置劳动力500人,促进粮食种植业、畜牧业的发展,对于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发展、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生态效益该项目采用国内高科技先进设备,可实现产品高标准、高质量,实现生产过程节能减排,大大提高了玉米利用率,生产符合国家标准的玉米淀粉的同时,还生产蛋白粉、粗玉米油、纤维等副产品,实现玉米资源的综合利用率、高附加值,有利于实现“资源节约型,生态友好型”社会建设。

六、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范围、依据1、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范围本研究报告对**县明航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年产10万吨玉米淀粉生产线建设项目,从市场需求、厂址选择、原材料供应、工程技术装备水平、环境保护、消防、劳动安全卫生、投资估算、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论证,力求数据来源准确,技术先进可靠,投资估算合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分析实事求是。

2、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1)中共十八大报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

2)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3)**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4)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轻工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深度规定》6)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建设部《经济项目经济评价方面法与参数(第三版)》(2006年)七、结论与建议1、结论该项目完全符合《国务院关于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批复》(国函〔2013〕70号)要求所制定的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实施方案的要求。

该项目可以充分利用**县玉米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交通优势,把**县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做大做强,成为发展县域经济的新的增长极,促进优化农业产业的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2、建议(1)建议项目承办单位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实施人才牵动战略,优化用人机制,不拘一格地做好人才选聘工作,使一批既具备真才实学,又具有敬业精神的行业专家服务于本项目,使企业始终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勃勃生机。

(2)建议项目单位充分考虑施工周期较短、土建工程较为复杂等各种不利因素,统筹规划,合理安排资金筹措、设备招标采购、工程设计、工程施工、设备安装调试等基本建设过程中的各个重要环节,以确保项目能够如期建成投产。

第二章项目背景、必要性、可行性一、项目背景**县明航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以玉米为原料生产食用淀粉的现代化企业,是属于招商引资项目。

黑龙江省的农业自身基础条件优越,具有大生态、大农田、大农机、大科技、大市场、大边贸等发展优势,是我国农业资源禀赋最好、粮食增产潜力最大的省份。

**县地处三江平源西部,水资源、土地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正遭遇生产成本上升,财政补贴压力加大两大“天花板”,以及环境资源双重约束两道“紧箍咒”,农业持续发展的压力明显加大。

怎样才能破题“天花板”、破解“紧箍咒”?只有靠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靠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从依靠拼资源消耗、拼农资投入,拼生态环境的粗放经营,尽快转到注重质量和效益的集约化经营上来。

我国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但是与飞速行进着的城镇化、工业化和信息化相比,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相对滞后,严重影响四化的同步发展。

农业现代化直接关系到工业化、城镇化的顺利推进。

只有农业现代化发展顺利,劳动力就能转移出来,才能更好促进城镇化发展。

如果农业现代化发展不好,劳动力、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潜力没有充分释放,那么工业化、城镇化也是危险的。

从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历程看,一些国家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建设进程中,注重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从而平稳较快地迈进现代化国家行列。

相反,一些国家没有协调好四化关系,忽视了农业现代化,结果伴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发展,出现了农业萎缩、农村凋敝、农民贫困的局面,导致社会动荡、经济停滞,现代化进程受阻。

2014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要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

三产融合凸显未来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方向。

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被称为“第六产业”(1+2+3)=6,农业由单纯的农作物生产向农产品加工和流通及休闲服务等领域交融发展,产业链得以延伸,实现农业附加值的增加和农民的增收。

三产融合是农业发展的大趋势,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国家已经探索出比较成熟的发展经验,目前我国一些地区农业发展正向这一阶段靠近。

这是我国迈向农业现代化,实现提质增效的新机遇。

二、项目建设必要性(一)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需要**县是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县,有丰富的玉米原料。

该公司的成立可以推进农产品产地加工,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经过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改变长期存在的丰产不丰收,卖粮难,总陷于不得不贱卖的窘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