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矿井开拓方案设计案例

矿井开拓方案设计案例

3 矿井开拓方案设计案例3.1 矿井开拓设计方案比较示例一3.1.1 矿井基本资料3.1.1.1 井田概况某矿位于丘陵地带,井田范围内地形起伏较大,仅井田南部靠近井田边界处地势较为平坦,可作为工业广场选址。

地面标高+1460m~+1850m,井田南部境界外有汭水河流过,如图3-1所示。

井田走向长度4.00~8.50km,倾斜长度1.40~4.40km,面积约为25km2。

3.1.1.2 井田内可采煤层井田内煤层结构复杂,厚度变化大,主采5煤厚度0.02~83.00m,平均厚度33m,仅在西部局部不可采。

次开采3煤厚度0~4.50m平均厚度1.58m,在东南部分布不均匀不连续、不稳定,灰分高,不适宜开采;西北部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可采储量17.2Mt。

主要开采5煤的煤层赋存特点简述如下:(1)东区块段煤层条件好,平均厚度35.50m,倾角6~9°,面积9.70km2,可采储量317.20Mt。

(2)北区块段煤层条件好,平均厚度18.80m,倾角10~25°,面积5.10km2,可采储量84.10Mt。

(3)南区临近汭水河,煤层平均厚度32.00m,倾角5~11°,面积5.50km2,可采储量130Mt。

(4)西区块段煤层结构复杂,煤层厚度变化大且有分叉现象,此区煤层位于西部向斜轴两翼,煤层倾角变化大。

面积约3.40km2,可采储量25Mt。

全矿井地质储量916Mt,其中5煤888Mt,3煤28Mt。

本矿井属低瓦斯,煤尘有爆炸危险,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正常涌水量110m3/h,最大涌水量135m3/h;煤质属低灰、低磷、低硫、中发热量的长焰煤,是良好的动力和化工煤种。

井田内煤层赋存深,覆盖层厚度在500m以上,表土含水丰富。

第三系甘肃群下部的砂岩结构松软含水丰富,井筒施工困难。

根据该矿自然条件,考虑技术经济合理性,对开采设计方案的主要原则问题确定如下:该矿煤层赋存稳定,储量丰富,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相对比较简单,除了东部的向斜和中部的背斜外,井田内无大断层,具有采用机械化采煤的条件;煤层瓦斯含量低,煤质好,具有较好的铁路外运条件,有加大开发强度的必要。

根据井田可采储量,遵照矿井设计规范规定,将井型定为4.00Mt/a,经济上较为合理。

考虑1.4的储量备用系数,矿井的服务年限为99a。

3.1.2 矿井开拓方案设计3.1.2.1 井筒的形式和井口位置5煤底板等高线约为+600m~+1000m,覆盖层厚,表土含水丰富,第三系甘肃群砂岩层强度低,富含水,厚度达120m左右。

排除使用斜井开拓方式,选用立井开拓方式。

关于井口和地面工业广场位置问题,由于井田东、北、西及中部地形起伏落差大,不便于布置工业广场及解决地面运输,而在井田南部沿水河一带地势较为平坦,且便于与现有的准铁路接轨,取水方便;东南块段煤层条件又好,是理想的首采区,把井筒和工业广场的位置设于井田南部较为适宜。

井口和工业广场位置合适的地点有Ⅰ、Ⅱ、Ⅲ、Ⅳ四处场地可供选择。

相比之下,场地Ⅲ偏离储量中心远,压煤量大,建工业广场还须搬迁一个小村庄,故最后选定Ⅰ、Ⅱ、Ⅳ三个场地作为比较方案的井口和工业广场位置。

考虑到井田面积为长大,井型又大。

因此结合井下的开采部署,前期可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矿井生产后期,在适当地点开凿分区进风井和回风井,采用分区式通风,有利于解决后期通风线路过、通风费用过高的问题。

图3-1 井田及工业广场位置图Ⅰ-庞家磨场地;Ⅱ-何家庄场地;Ⅲ-曹家园场地;Ⅳ-任家磨场地3.1.2.2 开采水平数目和标高的位置井田内主采5煤的含量约占井田全部含量的96%,是开采水平服务的主要对象。

设置水平时应以5煤为主兼顾3煤开采。

该井田煤层倾角一般为6°~15°,倾斜长度在1400~4400m之间。

从矿井的实际出发,考虑到合理的采区上、下山长度和上、下山煤量的比例,全矿设置一个水平开采全井田。

井田的东南部斜长较长,可根据开采部署增设辅助水平进行开采。

为此,针对水平标高的确定,现提出三个可行方案:方案甲:水平垂高定为+940m。

首采区上、下山长度分别为1700m和1580m,能满足现有提升、运输和辅助运输设备的要求。

全井田上山和下山储量分别为258Mt和278Mt,上下山储量比例适宜,但副井井底和井底车场连接处围岩处围岩条件差,断面大时施工困难,施工难度大。

方案乙:水平垂高定为+930m。

首采区上、下山长度分别为1560m和1720m。

全井田上山和下山储量分别为282Mt和255Mt,上、下山长度和上、下山储量皆宜,但副井井底和井底车场连接处围岩处围岩条件好,也有利于车场和主要硐室布置。

方案丙:水平垂高定为+915m。

上、下山长度和上、下山储量都能满足生产和设备的要求,但井底围岩条件差,不利于车场和主要硐室的布置。

结合比较,确定使用方案乙+930m水平较为合适。

3.1.2.3 开采水平的巷道布置根据井田内煤层的赋存状况,水平大巷在西北部基本沿煤层走向布置,东南部大背斜水平大巷穿越背斜布置;井型大,生产集中,运输大采用带式输送机运输,轨道大巷采用电机车运输。

根据以上考虑,拟定出三个矿井开拓方案。

3.1.2.4 开拓方案概述(1)方案一井口及工业广场选择在场地,立井单水平开拓开发全矿井。

主、副井口标高+1480m,主、副井落底后下设+930m水平环形车场;+930水平轨道大巷按3‰流水坡度掘进,胶带大巷沿5煤底板掘进,回风大巷沿5煤中部布置,大巷与井底车场之间采用轨道石门、井风石门与上仓胶带巷连接。

矿井初期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系统、抽出式通风方式,矿井后期采用分区式通风系统,即在井田北部再凿一对进回风井;全井田共划分类13个采区,其中5煤10个,3煤3个,矿井移交的首采区为东一、西一两个采区。

井田开拓方案平、剖面图,见图3-2、图3-3和图3-4所示。

图3-2 井田开拓方案一平面图1-主立井;2-副立井;3-回风立井;4-+930 m水平东部轨道大巷;5-东部带式输送机大巷;6-东部回风大巷;7-+930 m水平西部轨道大巷;8-西部带式输送机大巷;9-后期进、回风立井图3-3 井田开拓方案Ⅰ-Ⅰ剖面图1-主立井;2-副立井;3-回风立井;4-井底煤仓;5-上仓带式输送机巷;6-分区煤仓;7-+930 m水平西部轨道大巷;8-+930m水平西部回风大巷;9-东部回风大巷(2)方案二井田及工业广场选择在井田外的场地,也为立井单水平开拓。

主、副井口标高+1150m,井底设+930m水平环行井底车场。

在井田中部背斜的西翼,基本沿煤层走向设+930m水平轨道大巷,沿5煤底板布置胶带大巷,沿5煤中部布置回风大巷。

大巷的东侧,布置两条穿过背斜的东西向轨道石门,分别服务于北二、北四两采区,大巷与井底车场间采用轨道石门、进风石门和胶带石联系。

矿井生产初期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后期采用中央边界式通风,即在井田的东、北部各开凿一个回风井回风。

全井田共划分15个采区。

其中5煤11个,3煤4个,北一、北三为首采区。

矿井开拓方案见图3-5。

图3-4 井田开拓方案一Ⅱ-Ⅱ剖面图1-回风立井;2-东部回风大巷;3-上仓带式输送机巷;4-+930 m水平东部轨道大巷;5-东部带式输送机大巷;6-分区煤仓;7-+930 m水平西部轨道大巷;8-西部回风大巷;9-西部带区输送机大巷;10-东部带式输送机大巷;11-+930m水平东部轨道大巷;12-东二采区上山(3)方案三井口及工业广场选择在场地,采用立井开拓。

主、副井标高+1510m,车场水平标高+1030m,设置环行井底车场。

全矿采用+1030m水平和+930m辅助水平开采。

在井田中部背斜轴部附近,设南北向+1030水平轨道大巷,沿5煤底板设胶带大巷,沿5煤中部设回风大巷。

在井田中部设置+930m辅助水平,主运输利用北四采区的集中胶带下山连接+930m和+1030m水平,辅助运输以暗斜井联接。

矿井初期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后期在井田北部凿一对进回风井,使用分区工通风系统。

全矿井共划分为15个采区,5煤11个,3煤4个。

开拓方案见图3-6。

图3-5 井田开拓方案二平面图1-主立井;2-副立井;3-回风立井;4-+930 m水平东部轨道大巷;5-+930 m水平井风石门;6-+930 m水平带式输送机石门;7-+930 m水平轨道大巷;8-+930 m水平带式输送机大巷;9-后期进、回风立井3.1.3 开拓方案比较3.1.3.1 开拓方案技术比较(1)压煤方面方案一和方案三工业广场煤柱约23Mt,压煤量大;方案二工业广场不压煤,有利于提高资源回收率。

(2)建井工期方案一、方案三井巷贯通距离短,建井工期短,投产快。

(3)均衡生产方案一首采区煤层条件好,能迅速达产,两翼同时生产保证生产稳产和高产;方案三后期为单翼生产,产量不均衡;方案二首采区煤层条件差,对达产不利。

(4)运输方面方案一运输环节少,反向运输量小。

方案二与方案三上下山反向运输量大。

方案二运输环节多。

(5)基建投资方案一较方案二、方案三基建投资省。

(6)外部条件方案一、方案三铁路进线短,方案二供水线路短。

图3-6 井田开拓方案三平面图1-副立井;2-主立井;3-回风立井;4-回风大巷;5-+1 030 m水平轨道大巷;6-带式输送机大巷;7-+930 m水平材料暗斜井;8-集中带式输送机下山;9-+930 m水平轨道大巷;10-北部带式输送机大巷;11-后期进、回风立井3.1.3.2 开拓方案经济比较三个方案各有利弊,需进行经济比较才能确定优劣。

方案经济费用比较主要有基本建设费用和生产经营费用。

其中,基本建设费用有井巷开凿费,建筑物及结构物修建费和一些特殊的设备等;生产经营费用包括巷道维护费、提升费、运输费、排水费、通风费等。

三个方案投资费用比较,见表3-1、表3-2。

通过以上技术经济比较,可以看出,方案一在基本建设费用、生产经营费用上都是有利的,故确定采用方案一。

本章是用方案比较法解决矿井开采设计的一个简化了的示例。

对于一个具体的矿井,其客观条件是很复杂的,因此在研究开采设计方案时,应全面深入地研究各个方案的具体内容,进行详细而正确的计算,以使所研究的问题取得正确的解决。

表3-1 各方案工程量投资比较表项目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数量投资/万元数量投资/万元数量投资/万元井巷工程主井/m5501897.54701621.54851673.25副井/m582239050020505202132风井/m520130060015004801200井底车场/万元220022002200主要运输及回风道/m23001748640048648002128采区准备巷道/m28001568410022964992352井筒装备/万元800905870合计/万无11903.515436.512555.25工业场地运输工程占地面积/km2157501470016800土石方工程量/m3110000441200004813000052防洪排涝工程/万元180245260铁路专用线总投资/万元390051004500场外公路总投资/万元120230160供电通信线路投资/万元176189205供水管路投资/万元400300450主、副井提升设备投资/万元246023402270基建投资合计/万元19933.524588.521252.25表3-2 各方案投产20年内生产经营费比较表项目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矿井提升费721.89769.94661.95矿井带式输送机运营费311.33631.52450.44矿井辅助运输费124.48167.10158.18矿井主排水费121.33128.99108.59平面辅助排水费20.5730.1745.24矿井通风费127.89167.74131.91巷道维护费371.14501.23423.45合计1797.602396.741979.80吨煤生产运营费/元•t-1 4.50 5.99 4.953.2 矿井开拓设计方案比较示例二3.2.1 井田概况某矿位于平原地带,井田范围内地表标高为+80~+90m,表土及风化带厚度(垂高)约50~60m,表土中夹有厚度不一的流砂层,井田中部流砂层较薄,靠井田境界处较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