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

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


读读记记
1.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2.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 (1)民事主体,是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公民(自然人)、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2)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民事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物、行为、 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记、人格利益 ) (3)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民事主体所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 义务。 3.民事权利与义务既是相互对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即对立统一关系。 往往一方的权利就是另一方的义务,一方的义务就是另一方的权利,二者 通常是等价有偿和对等互利的。 4.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区别:前者强调民事主体享受权利和承 担义务的资格,后者强调民事主体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 (1)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 承担民事义务。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但公民不一定都具有民事 行为能力,公民分为完全、限制、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2)法人和其他组织,从合法成立时起,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 力。
民事法律关系中的核心 (3)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民事主体所享有的 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
权利与义务既是相互对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即对立统 一关系。往往一方的权利就是另一方的义务,一方的义务就 是另一方的权利,二者通常是等价有偿和对等互利的。
民事权利能力:强调资格 民事行为能力:强调能力
1.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民法通则》第九条:公民从出生时 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 民事义务。 第十条: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2.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 (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民法通则》第十一条:①十八周 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 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②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 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 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 (1)民事法律关系主体——消费者刘女士和经销商张某。 • (2)民事法律关系客体——床、毛毯、床单等床上用品。 • (3)民事法律关系内容是: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由于张某经营商品质量存在问题,导致刘女士财物损失,刘女 士有获得赔偿的权利,经销商张某有承担赔偿的义务。
案例分析 刘峰在市教委组织的儿童绘画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市教委 下属的一家美术杂志社闻讯后即来信表示,他们将出一期儿童作 品专刊,希望刘峰能寄来几幅作品供他们挑选。刘峰的父亲刘洪 收信后给杂志社寄去了三幅作品,但之后一直没有回音。第二年 6月,刘洪在该杂志社的期刊上发现有刘峰的两幅作品但没有给 刘峰署名,便立即找到杂志社,质问为何不通知他作品已被选用, 而且既不支付稿酬也不署名。然而该杂志社称,刘峰年仅8岁, 还是未成年人,还不能享有著作权,因此没必要署名;杂志社发 表刘峰的作品是教委对其成绩的肯定,没有必要支付稿酬。 1.根据我国法律,刘峰是否有署名的权利和获得报酬的权利? 2.杂志社发表刘峰作品的行为是否为教委对刘峰成绩的肯定?
1.《民法通则》第9条规定:“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 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第10条规定:“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因此,无 论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都平等地享有民事权利能力。著 作权是一项民事权利,它包括作者署名权和获得报酬权。刘 峰完全享有著作权,也当然享有署名权和获得报酬权。
专题二
民事权利和义务
(1)“拾金不昧”不仅是道德要求, 也是法律上的一项义务。从法律层 面看,《民法通则》第79条、92条 规定,拾得人应当将遗失物归还失 主,如果据为己有,就构成“不当 得利”。从道德层面看,“拾金不 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小林 应归还失主皮包。 (2)失主的寻物启事,明确以特定 金额作为报酬,在法律上构成“悬 赏广告”,具有法律约束力,拾得 人归还失主时,可以要求其履行承 诺,支付报酬。至于当事人是否接 受,则是其行使权利的问题,放弃 报酬也是其行使权利的一种方式。 所以小林能要500元,但是不得强行 索要。
【练习】下列社会关系中,不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是 A.买卖关系 B .师生关系 C. 借贷关系 D. 共有关系
【例】下列属于民法调整的对象的是( ) A.恋爱关系 B.夫妻关系 C.友谊关系 D.战友关系 E.买卖关系 F. 师生关系 G.借贷关系 H.共有关系 I.亲属关系 J. 同乡关系
BEGHI
一、注意: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区别: 民事权利能力:强调资格;民事行为能力:强调能力 二、拓展 1.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民法通则》第九条: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 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第十条: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2.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 (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民法通则》第十一条:①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 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②十六周岁 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 力人。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民法通则》第十二、十三条:①十周岁以上十八周岁以下的 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 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监护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②不能 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 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 意。 (3)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民法通则》第十二、十三条: ①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② 不 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3.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从其成立时起,到其终止时为止。
1.民事权利的实现的要求(怎样)
(1)必须具备法律依据,这需要完善立法。
----有法可依 (2)民事主体还要采取实际行动,要增强依法维 权法律意识,自觉运用法律来协调和解决冲突,自 觉积极地维护自己的民事权利。-----有法必依
(3)既要积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 权益,使社会健康和谐地发展。
(4)还应当注意法律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
(5)自觉履行民事义务。
三、违反义务须承担法律责任
1.民事法律责任的种类
侵权民事责任和违约民事责任 侵权民事责任:违反法律规定的义务而引起的民事责任。 违约民事责任:不履行合同的约定义务而引起的民事责任。
2.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10种 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 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 复名誉,赔礼道歉。 (既可单独使用、也可合并使用) 3.注意诉讼时效期: 民法通则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 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超过诉讼时效期间起诉的,法院不再支持其要求保护权利的 主张。
2.《民法通则》第36条规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 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该杂志社虽然为教委下属,但它是教委下属的一个具有独立法 人资格的企业,不是教委的工作部门。
因而杂志社在没有得到教委授权的情况下,其行为仅代表 自己的意志,不能代表教委,它必须对自己行为的后果负责。 杂志社与刘峰之间的关系是平等主体间的民事关系,适用平等 自愿、等价有偿的原则,杂志社选用刘峰的作品,就应该依照 我国《著作权法》为刘峰署名并支付报酬。
3.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从其成立时 起,到其终止时为止。
练一练:15页案例1,小林一事 试用民事法律关系构成要素的知识分析上述材料。 (1)民事主体是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 公民(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上述材料中,民 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小林及其父母、失主。 (2)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民事权利义务所指向的 对象。材料中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皮包。 (3)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民事主体所享有的民 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小林及其父母应当履行将 皮包归还失主的义务,同时享有获得酬金的权利,也 可以放弃报酬,失主要履行兑现承诺、支付报酬的义 务。
“独立”体现在:名义、意志、财权利义务所指向的 对象。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会因具体的法律关系而不同,例如: 所有权关系的客体——物 债权关系的客体——行为(债权人要求债务人给付的行为) 知识产权关系的客体——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记 人身权的客体——人格利益
试用民事法律关系要素的知识分析案例。
1.民事法律关系主体——消费者刘女士和经销商张某。 2.民事法律关系客体——床、毛毯、床单等床上用品。 3.民事法律关系内容是: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1)《民法通则》第9条规定:“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 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第10条规定:“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 一律平等。” (2)《民法通则》第36条规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3)权利与义务既是相互对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即对立统一关系。往往一 方的权利就是另一方的义务,一方的义务就是另一方的权利,二者通常是等价有 偿和对等互利的。
二、积极维护自己的权利
16页案例2,1.诉讼有什么意义?你碰到类似的事,会怎么处理? (1)杨女士的这一诉讼,使自己获得了相应赔付,维护了自己的 合法权益;改进了国家民用航空业的服务,提升了国家民用航 空业的良好形象;促进了我国法治的完善和社会进步。 (2)如果遇到类似的事,要增强权利意识,寻求法律援助,依法 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这启示我们如何去实现民事权利?
思考: •拾金不昧是道德要求 还是法律要求? •小林能不能要那五百 元?
一、民事法律关系就在身边
1.民事法律关系的含义
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 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民事主体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