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风险与对策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风险与对策

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必然会面临着投资风险的问题,
这些风险既有来自企业外部的,也有来自企业内部的。

主要
的风险有 :
(一)经营风险
即由于企业经营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企业自身机制体制存在的问题,给企业经
济活动造成损失的可能。

经营风险可分为市场环境变化方面的风险和企业自身机制
体制方面的风险。

市场环境变化方面的风险(又称为商业风险)包括市场需求风险、资金链条风险、以及汇率风险等等。

市场需求风险是指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
由于市场需求出现变化而导致投资收益下降的可能。

资金链条风险是指对外直接投
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资金断裂所承担的风险。

这需要企业做好现金管理工作,选择
恰当的融资方式。

汇率风险是指外汇汇率的变动对国际企业跨国经营带来的不确定性。

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很多,如国际收支状况、 GDP增长、相对通货膨胀率、利率、外汇储备等。

企业自身机制体制方面的风险是指企业自身治理结构、机制体制
不完善所产生的风险。

(二)政治法律风险
即因突发性政治事件的发生或者法律制度的不确定性,直接引起东道国投资
环境的变化,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金流量、利润和其他目标实现的可能性。

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的政治法律风险本质上是“与东道国政治法律有关的、人为的、投资者无法控制的风险”。

政治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战争和内乱风险、国
家主权风险、征收风险、政策变动风险、法律制度风险。

战争和内乱风险主要是
指东道国参与的任何战争或者在东道国内发生的革命、暴乱和恐怖活动等,使外
国企业的投资、生产经营遭到严重影响。

国家主权风险是指国际经济往来活动中
与参与国国家主权行为密切相关的特殊风险。

征收风险指的是东道国政府对外资企
业实行征用、没收或国有化的风险。

政策变动风险是指由于东道国有意或无意变
更政策而可能给外国投资者造成的经济损失。

此外,东道国市场的开放程度以
及在投资区域和行业等方面实行的限制或鼓励政策也会影响投资者的收益。

东道国
法律制度风险主要是指中国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由于东道国法律制度的不
健全给企业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法律制度不健全的问题主要发生在一些发展中国家
以及转型国家
(三)社会风险
即与东道国的语言、风俗习惯、价值观与态度、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给企
业对外直接投资带来的不确定性。

这种文化差异不单指企业文化,还包括民族文
化以及东道国企业的管理风格、行为差异以及思维差异等。

一些企业对外直接投
资过程中,由于缺乏跨国经营经验,对当地的法规、风俗和文化了解不深,在国
外经营中就很容易与当地社区发生冲突,给企业带来风险。

另外,社会风险还包
括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风险。

企业社会责任指的是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长远目标的
一种义务,这种义务超越了法律和经济的要求。

中国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面
临企业社会责任缺失风险时,由于经验不足等原因,处理不及时、不到位,
使得外国一些媒体在政治动机的追求下刻意夸大中资企业的不道德行为,使企业在
投资经营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控制风险的对策
如何才能合理地规避风险,提高对外投资的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这对
当前处于金融危机下的民营企业来说显得非常重要。

根据前文关于直接投资理论,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强企业自身体制、机制、经营管理方面的风险防范
首先,民营企业在对外投资过程中要按照企业的发展规划找准市场定位。

企业
的发展战略指导着企业现在和未来的重大投资决策,也制约着对外直接投资的决策。

由于对外直接投资风险较大,民营企业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之前,应当考虑这项对外直接投资是否符合企业的发展战略和规划,企业目前是否有国际化的需求,或者
说当前进行国际化是否时机恰当。

如果对外直接投资符合企业的发展战略,还要进
行可行性研究,即准确的市场定位和成本效益分析。

其次,民营企
业要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企业完善的治理结构可以保证境内投资主体和境外企
业投资决策的科学性。

境内投资主体作为境外企业的出资人,还应当建立和完善
对境外企业的控制管理制度,严格监管境外企业的重大投资决策并控制决策风险。

相关措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把握好对境外子公司的投融资决策的授权问题。

二是明确权责,建立相关决策机制。

境内投资主体和境外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有
明确的分工和相应的权责,建立相关的决策机制,决定重要投资项目和处理突发
事件。

三是实行与企业绩效挂钩的约束和激励机制。

根据企业效益奖励和惩罚管理
人员,可以调动境外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并约束其背叛出资人的行为。

再次,民
营企业要加强财务风险防范。

对外直接投资往往涉及到大规模资金的流动,随之给
企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

这些财务风险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对境外企业资
金管理上的漏洞。

二是在对外直接投资特别是跨国并购过程中,企业资金周转方
面的风险。

三是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

这 3 个方面的风险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财
务管理制度、选择恰当的融资方式和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来规避和防范。

(二)规避政治法律风险的对策
首先,民营企业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要对投资区域进行慎重选择,特别是要避开战争、政局动荡或恐怖主义盛行的国家和地区。

其次,要详细了解东道国的政治体制、法律体系。

民营企业对外进行直接投资,有可能面临战争、汇兑限
制、政府违约等风险。

企业投资后,如果东道国发生战争,可能会使工厂停产;如
果东道国实行外汇管制,限制境外企业的收益汇回境内;或者东道国违背政策上
的承诺;或将企业国有化,这些都会导致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遭受重大损失。

另外,对于东道国设立的审批来自境外投资的委员会和本身的法律体系都要进行
充分了解。

可利用的渠道包括我国驻东道国的使馆、领事馆等机构,对东道国的
法律体系的咨询,可借助专业性的中介机构。

当然,民营企业自身也要作相关的
调查分析。

调查分析的内容不仅包括东道国政治环境的稳定性、政策的一致性、
政府违约的可能性,还要包括与对外直接投资相关的体制和法律体系,涉及的利益团体及其对投资可能做出的反应。

再次,民营企业对外投资时还应当寻求我国
政府来规避和降低风险,所以企业要加强与我国政府的沟通,注意向我国政府汇
报对外直接投资中的有关问题和事项,依靠我国政府规避风险。

向我国政府汇报
沟通包括两个方面:向国内有关政府部门反映情况,通过政府部门的经济外交规
避风险;向政府驻境外办事机构寻求领事保护。

另外,民营企业在投资过程中还
要加强对公众的管理和中介机构(投资银行、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的利
用,中介机构还可以在并购投资中提供法律、财务和背景方面的尽职调查,帮助企业规避外部风险。

(三)企业应对社会风险的对策
首先,民营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中,由于各国的价值观、文化、风俗习惯存在
巨大的差异,所以要对各国在安全生产、环境治理标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进
行详细分析,避免因社会环境在这些方面的差异,给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造成重
大损失。

鉴于文化差异的存在,民营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不能照搬国内投资的经验,而应该实行本土化经营。

应该坚持“入乡随俗”的原则,在境外严格执行本土化
经营和管理。

其次,民营企业还要履行东道国的社会责任。

企业要遵循坦诚相待、互相尊重的原则,树立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这是促进企业的对外直接
投资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

良好的企业形象给企业创造一个和谐的发展环境。

结束语
民营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但在国际化过程中会遇到企业的
经营风险、东道国的政治法律风险和社会责任风险,民营企业只有合理地利用对
外投资规避风险的策略,尽可能地避免各种损失以求得利润最大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