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医疗卫生资源均衡化发展建议李守才科学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完善医药卫生体系,建立覆盖城乡、优质高效、公平可及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是建立高效卫生服务体系的根本要求。
加强卫生资源配置和利用的宏观管理,已成为当前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课题。
为加快全县医疗卫生资源整合步伐,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科教文卫体委对全县医疗卫生资源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形成了此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全力推进医疗卫生各项工作,全县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格局,群众就医环境不断改善,基本满足了蒙阴城乡居民对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有效提升了城乡居民的健康水平。
(一)、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近年来,全县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不断加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医院基础设施和医疗设备大为改善。
在完成224处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的基础上,2014年又争取了94处标准化卫生室建设项目(现已完成70处,11处在建,13处正在进行开工前准备)。
(岱崮、桃墟、联城、高都)4处卫生院门诊病房楼完成并投入使用;特别是2014年10月县人民医院搬迁新院后,以前在老院区就医难、住院难、停车难等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城乡居民就医环境进一步优化。
(二)、基本药物制度稳步实施。
2010年4月和2012年1月,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相继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所需药品全部参加省统一招标采购,统一定价、统一配送,严格零差率销售。
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药品价格分别下降45.6%和47.8%,群众就医负担明显减轻。
(三)、医疗质量管理全面加强。
加强医疗服务过程中重点环节、重点科室、重点人员、重点时段的质量控制,强化日常监管与检查考核,落实奖惩措施。
以培训提高服务技能,加大医务人员“三基”(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三严”(严格要求、严谨态度、严肃作风)培训,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技能水平,营造对病人高度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氛围。
(四)、公共卫生服务扎实推进。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认真履行公共卫生职责,加强卫生健康宣传教育,构建了县、镇、村三级服务网络。
进一步规范健康档案等各个项目工作的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进一步细化,服务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
(五)、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按时启动。
按照省、市安排部署,我县人民医院、中医医院按时启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
11月1日零时起,两家医院取消了药品加成,实施了药物零差价销售。
二、主要问题(一)、医疗卫生资源分布尚不均衡。
优质卫生资源过度向县城集中,农村卫生资源明显不足。
县城区集中了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妇保院、安康等医院。
;全县医疗机构执业(助理)医师1023人,而农村医疗机构执业(助理)医师341人,仅占全县的33.33%;全县医疗机构注册护士1006人,而农村医疗机构注册护士214人,仅占全县的21.27%。
农村医疗机构床位数788张,仅占全县总床位数2365张的33.32%,而农村居民占全县人口的86%。
多年来,由于卫生系统借调人员较多(达258人),导致原单位“编满、岗满、人缺”,限制了单位每年毕业生招录,目前,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特别是临床大夫短缺,但是由于编制限制,每年招录人员很少,影响了正常业务的开展。
(二)、公立医院“一家独大”局面尚未打破。
我县医疗资源不仅过于集中在大医院,且过于集中在公立医院。
目前,我县仅有58家民营医疗机构,具有一定规模、专科特色的民营医疗机构只有仁康医院、安康医院等少数几家,民营医疗机构卫技人员249人,仅占全县卫技人员的12.27%。
民营医疗机构床位数60张,仅占全县总床位数的2.54%。
我县民营医疗机构还不具备与公立医疗机构竞争的能力,不能满足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多元化办医格局有待形成。
(三)、乡镇医院地运营进入新的困难期。
新农合和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使乡镇医院摆脱了过去举步维艰、难以为继的困难局面。
可近两年来,由于职工工资增长幅度很快,今年和2011年相比工资几乎翻了一番,上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补助和过去一样没有增加,取消药品加成后单位的业务收入又增长缓慢,多数乡镇医院没有能力按照档案工资标准发放给职工工资,现在乡镇医务人员和同等条件的乡镇教师工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达1500余元),乡镇卫生院不得已用药品款发放职工工资,“拆了东墙补西墙”,目前11处乡镇卫生院的药品欠款达496万元。
乡镇医院的经营又进入新的困难时期。
(四)、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尚需加强。
我县的医学人才尤其是高端医学人才非常稀缺。
从学历看,我县卫生技术人员中研究生学历人员占1.97%,大学本科学历人员占28.73%,大专学历人员占37.26%;从职称看,正高职称人员占0.54%,副高职称人员占5.42%,中级职称人员占26.71%。
高职称、高学历、技术能力强、职业经验丰富的优秀业务骨干和高层次人才引进的难度大,引进后稳定的压力更大。
(五)、技术人员结构不尽合理。
按照国家卫生部的标准,高级(含副高级)、中级、初级医师比例应呈“金字塔”结构(原则上1:2:4比例),我县卫技人员高级(含副高级)、中级、初级医师比重分别占5.96%、26.71%、67.33%,比例约为1:4:10。
低级比例偏大,高级比例偏少,缺乏拔尖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全科医师人数不足;我县执业(助理)医师与注册护士比例为1:0.98,与卫生部要求到2015年执业(助理)医师与注册护士比达到1:1至1:1.2的目标,尚有一定差距,医护比例倒置,护理人员数量有待增加。
(六)、乡村医生队伍面临后继乏人的局面。
据调查测算,我县的乡村医生队伍年龄普遍偏大,41岁以上的占67%,51岁以上的占39%,而30岁以下的仅占5%,队伍明显老化。
目前我县乡村医生平均年收入为1.2万元左右,总体收入水平不高。
从医学院校毕业生看,目前正规医学院校毕业生普遍不愿做乡村医生,即使未能在乡镇及以上医院就业,多数宁可改行,也不愿做乡村医生,乡村医生队伍面临后继乏人甚至后继无人的局面。
三、对策建议(一)加大政府投入支持力度。
建议县财政考虑近年增资因素加大对乡镇卫生院的补助力度,加大对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医疗设备采购的投入力度,缓解乡镇卫生院经济压力。
逐步改善分配机制,提高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的待遇,在绩效考核的基础上,乡镇卫生技术人员的待遇应与同级别乡镇教师待遇保持一致。
切实稳定乡村医生队伍,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同时,适当增加新农合基金报销限额,缓解当前乡镇卫生院的报销压力。
(二)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卫生资源。
一是坚持基础与高端并进。
在全县医疗水平整体提高的基础上,打造高水平龙头品牌医院,充分利用县医院、中医院建设搬迁的契机,做精做强1-2个代表区域医疗水平的一流综合医院。
二是优化配置城乡医疗卫生资源。
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引导县城医疗卫生服务向农村转移,鼓励城市公立医院利用自身的人才、资金、技术、设备和管理等资源优势,对口支援农村医疗机构和卫生服务,提高县域内医疗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积极探索对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托管、转型及一体化或集团化管理模式,推动区域内医疗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流动,促进城乡卫生事业统筹发展。
三是拓展和强化优势学科建设。
制定重点学科、优势学科发展规划,优先发展基础好、有一定实力的学科,着力发展县域内需求大的学科,带动全县医疗卫生行业水平的整体提高。
(三)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按照“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办医原则,围绕建设结构合理、分工明确、防治结合、运转有序的卫生服务体系:一是明确政府责任。
调整和新增医疗卫生资源时,在符合准入标准的条件下,优先考虑由社会资本举办。
二是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促进有序竞争,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效率、质量和水平。
三是出台扶持政策。
在医保政策审批上,放开对民营医院的限制,给予其与公立医院同等的准入门槛;统一公私医院之间的报销比例,使民营医疗机构在医保、新农合方面享有与国有医疗机构同等待遇;对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等社会力量投资者举办和发展具有一定规模、有特色的医疗机构,在市场准入、医保、税收、价格、土地等方面营造公平的政策环境。
(四)鼓励医师多点执业。
医师多点执业试点工作应成为我县医改的一大重点。
针对我县医疗人力资源现状,应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医师多点执业。
一方面,吸引大城市人才。
我县的公立医院应积极从外地医院引进人才,把本县医院作为省级专家的第二或第三执业地。
另一方面,我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积极支持医师多点执业,鼓励和引导符合条件的执业医师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民营医院多点执业,弥补基层医疗机构优质医疗资源的不足,让更多的优秀医生有机会到基层医疗机构去应诊,对基层医生起到传、帮、带的作用,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合理流动,提升全县整体医疗水平。
(五)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培养和稳定现有人才队伍。
坚持“送出去,请进来”的原则,加大对业务骨干、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同时充分利用好现有老专家,发挥其“传帮带”的作用。
二是注重实用型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训。
针对临床医学专家、省级学科带头人、骨干医师技师、紧缺专业的优秀高校毕业生等不同层次人才,制定相应的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完善医疗卫生人才培训制度,有计划实施各类培训与进修;鼓励在岗自我培训学习。
三是稳定和加强基层卫生人才建设。
有计划、分阶段增加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在不额外增加编制数的情况下,采取稳妥的方式,理顺借调人员的人事关系,解决长期以来的借调人员问题,逐步实现卫生技术人员的城乡均衡。
同时,建立合理的人才交流机制,规范人员调动行为,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坚决杜绝私借滥调问题的发生。
(六)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步伐。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县医改给农民带来了很大实惠。
尤其是基本药物的零差价销售,不仅让基层医疗机构在用药上得以规范,也让农民看病的费用得以大大降低。
下一步,一是重点提高乡镇卫生院的设备水平和服务能力,积极推进基层医疗机构综合配套改革,建立人员管理、人事分配、多渠道综合补偿和绩效考核制度,转变其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向农民提供安全适用(价廉)的基本公共卫生医疗服务。
二是医疗机构要加强职工的思想教育,强化自律意识,不断增强白衣天使的神圣感、使命感,通过提高医术、提高医疗质量来改善医患关系。
三是进一步巩固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善调整农村贫困医疗救助制度,提高群众受益覆盖率和保障水平。
(一)加大政府投入支持力度。
乡镇卫生院为政府举办的公益事业单位,基建建设、设备投入等应以财政补助为主。
建议县财政考虑近年增资因素加大对乡镇卫生院的补助力度,加大对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医疗设备采购的投入力度,缓解乡镇卫生院经济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