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的经济政策》PPT课件

《古代的经济政策》PPT课件


保证农民生产时间 减轻赋役负担, 保证政府税收。
国家增收;农民
唐朝 中期
两税法
一年分夏、秋两次纳税,每户按资产 交纳户税,按亩交纳地税 (两两:两季两种)
减负和人身控制; 改变战国以来以 人丁为主的赋役 制度,是赋税制
重大改革和进步3 。
一. 赋役制度
编辑ppt
1. 内涵
2. 演变:
(1) 过程:
害,积重难返之害”。清华大学秦晖教授概括为“黄宗羲定律”。
(历史上通过税费改革,将农民的负担降低一段时间后又会反弹,涨
到一个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走向原先改革目的的反面,这就是“黄
宗羲定律”。)
(3)今天我国政府是如何走出“黄宗羲定律”的怪圈?
2006年彻底免除农业税,甚至提供农业补贴,激发农村经济的活力6 。
是国家控制工商业的最主要的法律工具。利用这一法律制度,国家
得以垄断一些日常工商用品的生产、销售,利用垄断价格获取高额
利润。其中盐、铁是中国古代专卖立法的最主要对象。
(2)实施原因:
盐铁是生活必需品,可获取高额利润;(直接) 维持物价稳定,巩固统治的需要。(主要)
春秋齐国管仲兴起
(3)演变过程: 西汉武帝正式确立
以资产、土地为主
(以两税法为标志)
②地租形态: 实物地租
货币地租
(以一条鞭法为主要标志)
③征收时间: 不定时
基本定时
(以两税法为标志)
④服役方式:必须服徭役和兵役
可以代役
(以“庸”为主要标志)
⑤税种: 繁多
简化 (以两税法为标志)
⑥商品税比重:轻
重 (以一条鞭法为主要标志) 5
一. 赋役制度
编辑ppt
小结:一个国家或政权实行怎样的经济政策, 归根到底是由其经济基础和统治者的阶级利益决定8。
二、重农抑商政策
编辑ppt
1.含义: 2.目的: 3.长久实施的原因: 4.重要体现——盐铁专卖(官营)制度
(1)专卖制度:由国家对某项产品的生产、买卖进行垄断的制度。
也被称为“禁榷”制度,是中国古代经济立法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1. 内涵
2. 演变:
3. 小结:
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
(1)古代赋税制度调整原因 统治者为维护统治,调整生产关系;
农民反抗斗争。
①促进生产力发展;
②政府增收,巩固统治;
(2)调整的影响 ③农民减负,缓和矛盾;
④促进商品经济甚至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⑤但一定时期易激化矛盾,引起农民起义。
黄宗羲指出封建赋税制度有三害:“田土无等第之害,所税非所出之
役:主要是以丁男为主的徭(劳)役和兵役等。
2
一. 赋役制度 1. 内涵 (1) 过程:
2. 演变: 编辑pptLeabharlann 时间 赋役制度主要内容
影响
春 秋
齐国“相 地而衰征 鲁国
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 不论公田、私田,都要由国家按田
“ 初 税 亩 ”亩的实有数目收税
实质上承认私人 对土地的所有权
编 被正式编人政府户籍的自耕农、佣工、既 是 行政管理制度
二、重农抑商政策
编辑ppt
1.含义: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重视农业、以农为本,
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
2.目的:
通过保护农业生产,巩固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
3.长久实施的原因: (1)经济:
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
甚至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直接) 自然经济是封建
(2)政治:
统治的根基(根本)
商业发展可能危及封建统治(;主要)
(3)思想:
传统的“农本商末”思想的长期影响。
7
拓展:中国历代封建政府采取重农抑商编辑政ppt 策的必然性 中国古代王朝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归根到底是由其经济
基础决定的。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 经济,这种经济的主要部门是农业。农业是古代决定性的 生产部门,提供给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农业生产状况 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为此,历代统治者都把农业 当作根本性的大事来抓,采取了一系列督促、鼓励、组织 农业生产的措施,在国家经济政策上向有利于农业发展的 方向倾斜。通过发展农业,专制主义王朝可以征收稳定的 土地税来保证财政收入,还有利于社会稳定,将农民紧紧 束缚在土地上。统治者认为,工商业的发展会加剧劳动力 从土地上流失,造成种种社会问题。因此,重农抑商、 以农立国就成为中国历代王朝的传统治国主张。
两汉
户 雇农等,称为编户齐民。编户齐民 又是赋税制度, 齐 具有独立的身份,依据资产多少承担 便于国家对农民
民 国家的赋税和徭役、兵役
的剥削和控制
北魏 至隋
租调制
租:成年男子向官府缴定量的谷 调:缴纳定量的绢或布。
物;
一定程度减 农民的负担

唐朝
庸:服徭役期限内,不去服役
前期 租庸调制 可用纳绢或布代役
后世基本沿袭
增加国家收入,提高国力;
(4)影响: 打击地方豪强势力,维护社会稳定,加强中央集权;
阻碍民营手工业发展,降低生产、生活质量;
垄断导致官场腐败。
9
二、重农抑商政策
编辑ppt
1.含义:
2.目的:
3.长久实施的原因:
4.评价:
(1)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封建社会前期 ①经济上:有利于稳定农业劳动力,推动农业发展, 从而促进封建农耕文明的繁荣; ②政治上:有利于安定人心和维护社会稳定, 从而为生产、生活提供相对安定的政局。
相对减轻农民负担和 人身控制;促进商品 经济甚至资萌发展, 是赋役制度重大改革。
清朝 摊 丁 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 雍正帝 入亩 征收统一的地丁银
人头税彻底废除, 农民人身控制更松弛, 促进人口增长和经济 发展。
4
一. 赋役制度
编辑ppt
1. 内涵
2. 演变:
(1) 过程:
(2) 趋势:
①征收标准: 以人丁为主
编辑ppt
古代的经济政策
一. 赋役制度的演变 二.“重农抑商”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1
一. 赋役制度
编辑ppt
1. 内涵
赋役是中国古代国家宏观管理经济的主要手段之一,是 统治者为维护国家机器运转而强制征收的,是随土地制度 变化而变化的.主要包括税和役:
税:主要包括以人丁为主的人头税(丁税), 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调), 以田亩为依据的土地税或田亩税(租),以及其它杂税。
时间 赋役制度
主要内容
影响
北宋 募役法 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者, 增加国家税收,
王安石
按贫富等级收取免役钱
相对减轻农民负担,
变法 方田 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按土地实际 一定程度扭转 均税法 多少和肥瘠收税,官僚地主照样 “积贫”局面
明朝 张居正 改革
一条 鞭法
各税合一, 统一征银,纳银代役, 按人丁和田亩数征收役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