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反光材料认证综合

反光材料认证综合

EN471EN 471:主要针对反光材料试用产品:防水性外套,外裤,背包,旅行包,环保购物袋,体恤衫,polo 衫,马甲,坎肩,卫衣,运动衫,短夹克,工作服,防护服,背带裤。

标准内容:3.1高可视性警示服指在任何时候都起醒目作用的警示服。

3.1.1萤光材料指能发出比被吸收光波长更长的光辐射的材料。

3.1.2基底材料指具有高度可视性的有色萤光材料,但此材料不符合该标准对逆反射材料的要求。

3.1.3逆反射材料指具备逆反射性能的材料,但此材料不符合该标准对基底材料的要求。

3.1.4单一性能材料指或者具备基底材料性能的材料,或者具备逆反射性能的材料,但不是二者合一。

3.1.5双性能材料指具备底基和逆反射双重性能的材料。

3.2光学术语该标准中使用的光学术语采用CIE文献NO.17.4:1987和NO.54:1982中的定义。

4.0设计4.1类型与等级警示服分为三个等级,每一等级的警示服上的警示材料的使用面积最小值须满足表1的要求。

警示服应有一定面积的基底材料和逆反射材料,或有一个面积的双性能材料。

表1:可视材料的面积(m2)3级警示服2级警示服1级警示服基底材料0.8 0.50 0.14逆反射材料0.2 0.13 0.10双性能材料0.204.2.1除背心外,基底材料须水平环绕躯干、袖子、裤腿等部位。

4.2.2逆反射材料条应不小于50mm宽,但对于缚带,逆反射材料条应不小于30mm 宽。

4.2.3 a)环绕连体罩衣躯干部位的逆反射材料应是不小于50mm宽的水平的两条。

b)茄克、马甲、背心在躯干部位须有间距不小于50mm的水平的两条逆反射材料。

两肩应各有一条连接前后两片的逆反射材料,躯干部位的逆反射条中下面的一条距服装底襟的距离应不小于50mm。

c)夹克、马甲和背心应有一条逆反射材料绕着躯干,两肩应各有一条逆反射材料从前到后与躯干的逆反射材料相联,躯干部位的逆反射条应不低于夹克、背心、马甲的底襟的上方50mm处。

d)夹克、马甲、背心有两条水平逆反射材料最少相距50mm绕着躯干,躯干部位的逆反射条中下面的一条距服装底襟的距离应不小于50mm。

4.2.4全袖连身工作服和夹克应有两条逆反射材料环绕着,应放在服装和躯干的同一高度上,上面一条绕着袖子的上部分(肩到肘之间)下面一条的底距袖子的底应不小于50mm。

4.2.5连身工作服、吊带裤和腰带裤应有两条相距不小于50mm的逆反射材料。

水平绕着每条腿,上面的一条带子的上方应不高于裤腿底部的350mm,下面一条带子的底边应不低于裤腿底边上方50mm。

4.2.6吊带裤应有一条逆反射材料绕着躯干。

4.2.7背心应设计成人可以穿且两侧的空隙(水平方向)应不大于50mm。

4.2.8与性能材料和基底材料相联的逆反射材料之间的空隙不要超过50mm。

4.2.9马具应有一条逆反射材料带(单独或与性能材料相连)绕着腰其它的逆反射材料带(单独或与性能材料相连)从后往前经过双肩与腰带相连带子的宽度不小于30mm。

注:符合该标准的马具并不能起到从高处掉下来的保护。

4.3规格反光制服分为三个等级,每个等级对反光材料的最小面积由不同规定。

应用高可见度材料面积定义服装的等级:服装的等级:荧光布 0.80/ M2 0.50/ M2 0.14/ M2反光条 0.20/ M2 0.13/ M2 0.10/ M25.0基底材料和双性能材料的要求5.1颜色5.1.1新的基底材料色彩应低于表2所述的一个区域当中,最小亮度系数应超过表2最小的相应值。

5.1.2新的双性能材料色彩应低于表3所述的一个区域当中,最小亮度系数应超过表3相应的最小值。

以7.3所述的两个旋转角测量时,方向敏感的逆反射材料的亮度系数平均值应符合表3的要求。

以7.3所述的两个旋转角测量出的方向敏感的逆反射材料的色彩应符合表3的要求。

表2:颜色:基底材料颜色色彩同等值最小亮度系数β(min)X Y萤光黄0.387 0.6100.760.356 0.398 0.460 0.494 0.452 0.540萤光桔红色0.6100.5440.5790.6550.3900.3760.3410.3440.40萤光红0.6550.5790.6060.6900.3440.3410.3140.3100.25表3颜色:双性能材料颜色色彩同等值最小亮度系数β(min)X Y萤光黄0.3870.3560.3980.4600.6100.4940.4520.5400.70萤光桔红色0.6100.5350.5700.6550.3900.3750.3400.3440.40萤光红0.6550.5700.5950.6900.3440.3400.3150.3100.255.1.3氙灯测试后的颜色暴露后的颜色应在表2基底材料和表3双性能材料所示的同等值范围内,其亮度系数应不小于表2、表3相应的最小值。

测试样品的耐光色牢度应依ISO 105-802方法1进行测试,对红色和桔红色材料将持续暴露直到蓝色标对照标准5#变成灰标第3级,对黄色材料要持续暴露直到蓝色标比对标准4#变成灰标4级。

5.2基底材料色牢度5.2.1磨擦色牢度干/湿磨擦色牢度当依ISO 105-A02测试时应至少为灰标4级,这个测试将被视为符合ISO 105-X12。

5.2.2耐汗渍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依ISO 105-A02测试时样品颜色变化应至少为灰标4级,当依ISO 105-A03测试时至少为灰标3级(色污),这个测试将视为符合ISO 105-E04。

5.2.3洗涤色牢度——水洗、干洗、次氯酸漂白、热压。

当防护标签要求如表4所述时,色牢度将依性能要求测试,测试法如表4所述。

表4:色牢度防护程序色牢度灰标的最少级数测试法家庭和商业洗涤色变:4.5色污:3 ISO 105-C06C2S干洗色变:4 ISO 105-D01 次氯酸漂白色变:4 ISO 105-N01热压色变:4.5色污:4ISO 105-X11热压:样品应在干燥状态下热压,热压应依防护标签上的熨烫指导测试。

“.”为温度(110±2)℃“‥”为温度(150±2)℃“…”为温度(200±2)℃5.3基底材料的尺寸变化5.3.1基底材料的尺寸变化在长向和宽向都不要超过±3%。

5.3.2样品材料的准备—做标志和测量都应依ISO 3759:1984,不包括第7条。

5.3.3对水洗或干洗引起的尺寸变化,一个样本依5.3.2准备要按EN340:1993中5.4所述的进行5次洗涤环循。

5.4基底材料的机械特性5.4.1平织材料的拉力强度5.4.2针织材料的破裂强度最小破裂强度应为100KN/m2,破裂强度应依ISO 2960进行测试,使用的样品直径为30mm。

5.4.3涂层织物和叠层织物的拉力强度和抗撕裂强度。

高度可视警示服的的基底材料应符合PrEN343:1993的4.4和4.5的要求。

在恶劣或寒冷的气候中穿用的高度可视警示服的基底材料应符合Pr EN343:1993的4.1的要求。

5.6抗水蒸汽和水蒸汽可透气性指数5.6.1由平织或针织织物制成的基底材料抗水蒸汽应不超过5(m2.Pa)/W水蒸汽透气性指数应不低于0.15依Pr EN343.:1993所述的方法进行测试结果应取3个测量值的平均值5.6.2由涂层织物或叠层织物制成的基底材料抗水蒸汽应依Pr EN343:1993 中的4.2进行测试和分级。

5.7人类工程学EN340:1993中第4条的人类工程学的要求应被遵守。

6.0逆反射材料和双性能材料的光学和物理性能要求6.1新材料的逆反射性能要求单性能逆反射材料和双性能材料在测试暴露前应符合表5.6或7的要求。

测量应依7.3所述的方法进行当以两个旋转角Σ1=0°Σ2=90°进行测量时,材料的逆反射系数误差大于15%(依方向敏感度而定)。

表5:单性能材料最小逆反射系数[cd/(l×m2)]2级表5:单性能材料最小逆反射系数[cd/(l×m2)]2级入射角5°20°30°40°观测角12´330 290 180 6520´250 200 170 601°25 15 12 101°30´10 7 5 4表6:单性能材料最小逆反射系数[cd/(l×m2)]1级入射角5°20°30°40°观测角12´250 220 135 5020´120 100 75 301°25 15 12 101°30´10 7 5 4表7:双性能材料的最小逆反射系数[cd/(l×m2)]5°20°30°40°观测角12´65 50 20 520´25 20 5 1.751° 5 4 3 1130´ 1.5 1 1 0.5一如7.3所述的,其值应不低于表5、6或7所述的75%,另一个旋转角也是如此。

双性能材料的值适用于任意颜色6.2测试暴露后的反射性能要求样本依 6.1测试应依表8所述进行暴露,暴露之后,每个测试样本应符合6.2.1,6.2.2和6.2.3的光学要求。

表8:测试暴露暴露单性能反射材料双性能材料磨擦性弯曲性在寒冷下的褶皱温度温度变化水洗干洗淋雨影响7.4.17.4.27.4.37.4.47.4.5.17.4.5.27.5 7.4.17.4.27.4.37.4.47.4.5.17.56.2.1单性能材料当以观测角12´和入射角5°进行测量时,单性能反射材料的反射系数R´应大于100cd/(l×m2)6.2.2双性能材料当以观测角12´和入射角5°进行测量时,双性能反射材料的反射系数R´应大于30cd/(l×m2) 表8:测试暴露暴露单性能反射材料双性能材料磨擦性弯曲性在寒冷下的褶皱温度温度变化水洗干洗淋雨影响7.4.17.4.27.4.37.4.47.4.5.17.4.5.27.57.4.17.4.27.4.37.4.47.4.5.17.5当依7.5条测定淋雨影响时,反射系数应大于15cd/(l×m2)6.2.3方向敏感材料暴露后方向敏感材料的反射系数应符合6.2.1或6.2.2的要求,同时两个方向之一按7.3条所述,这些所要求的值在另一个方向应不低于75%。

7.0测试方法7.1取样和调节样本:测试样本应从能代表整体品质的适当的数量上随机取样。

样本准备:在尺寸、形状和数量方面,应按每个测试程序的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