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津市中心城区工业遗产分布结构与保护利用案例研究

天津市中心城区工业遗产分布结构与保护利用案例研究

0812.天津市中心城区工业遗产分布结构与保护利用案例研究吴静雯、刘翠云、白学民摘要:从工业遗产的构成要素与类型划分入手,分析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价值所在,研究国内外工业遗产改造成功案例,总结环境修复、文化多元、丰富业态、公众参与对于工业遗产改造的重要性,指出天津市工业遗产改造已成为顺应城市发展趋势、延续城市发展脉络的必要之举,文章分析天津市工业遗产分布结构及保护利用模式,并对天津酿酒厂依托本体、弘扬企业文化,外贸地毯厂内外融合、以开放空间促创意产业集聚进行案例分析,总结业遗产改造的成功要素及对天津未来天津市工业遗产发展愿景。

关键词:工业遗产价值、改造要素、保护利用模式工业遗产是指具有历史价值、技术价值、社会价值、建筑或科研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天津作为近代工业发展的重要代表,具有“近代中国看天津·中国百项第一”的优秀工业发展文化历史,近二十年,天津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中心城区留下大量老厂房,虽然建筑已经破败,但仍有许多能代表天津近代工业发展鼎盛时期的产业,如手表业、毛纺织业,具有非常重要的纪念意义和历史价值,工业遗产的升级改造已经成为城市更新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工业遗产的构成要素与类型划分1.1工业遗产的构成要素工业遗产的构成包括有实体存在的物质构成和与工业发展相关的精神文化方面的非物质构成。

1.1.1物质构成工业生产的物质要素:包括建筑(厂房、库房)、构筑物(水池、水塔、烟筒、储柜、储罐、煤仓、传输、管廊)、场地、设施设备、产品、原料、废弃物,作为工业生产状态和生产变化的见证。

工业生产的自然要素:包括山、水、树木、动物,表明工业生产的环境和自然的关系,如北京首钢与石景山、永定河之间的关系。

德国鲁尔工业区将矿山、工厂、工人居住区、企业主别墅门前和周边、工业企业投资建设的花园和公园,作为工业遗产的重要组成公开展示,显示当时的工业如何注重企业形象,对工人的生活和休闲需要如何关心;同时鲁尔还把工业生产厂区曾经污染的环境如何实现生态恢复,作为鲁尔工业遗产的重要展示部分。

工业生产的文化要素:包括报纸橱窗、雕塑壁画、奖状奖杯、影像照片、服装工具、劳动保护、标语口号、印刷品、网站建设等,表明与工业生产密切相关的软环境。

1.1.2非物质构成包括与工业发展历史相关的厂史厂志、人物事迹等,与工业生产技术相关的工艺流程、科研成果等,与工厂管理相关的企业精神、企业文化等。

1.2 工业遗产的类型划分广义的工业遗产不仅是工业本身,还包括与工业生产相关的水利、交通、工业活动场所等。

工业遗产的类型基本可以划分为六类,古代工业、近代工业,与交通运输相关的运河、桥梁、能源设施等,采矿厂址、设施,水利设施,能源设施,盐场、水池等其它工程设施。

1.3 工业遗产的价值工业遗产具有物与信息的双重价值。

物的价值也就是工业遗产作为一般物的使用价值,是工业遗产能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求与情感需求的具体的、基本的价值;信息价值则是工业遗产作为特殊物的见证价值。

1.3.1使用价值使用价值包括科学价值、经济价值和独缺价值,主要指大多数的工业建筑运用科学发展成果,在机械工程、工艺、建筑和规划等方面具有技术和科研价值。

对工业建筑进行改造再利用免去了拆除重建的巨大费用,比起重建可省去主体结构及部分可利用的基础设施所花的资金,改造之后也可以作为游览地或者其他功能以产生经济效益。

有的工业遗产在工业景观、习俗等非物质遗产方面,都具有内在的独特性或濒临消失,使该工业遗产独具价值而需备加关注。

1.3.2信息价值信息价值包括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主要指每一项工业遗产资源都记录着特定历史时期的工业活动信息,成为历史信息的载体。

在工厂建筑的设计上,体现了那一历史时期建筑艺术发展史的风格、流派、特征,具有艺术表现力、感染力和美学价值。

保护工业遗产也是对民族历史完整性和人类社会创造力的尊重,是对传统产业工人历史贡献的纪念和其崇高精神的传承。

同时,工业遗产的特殊形象将成为众多城市识别的鲜明标志,对于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改变“千城一面”的城市面孔具有特殊意义。

2、国内外工业遗产保护案例介绍工业遗产的保护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的10年里,对工业遗产的保护更是得到全世界的共识。

我国也是在这段时间开始了对工业遗产保护领域的研究,2006年《无锡建议》的正式颁布,是我国关于工业遗产保护的首部宪章性文件,标志着我国工业遗产保护迈出了实质性步伐,拉开了中国工业遗产保护的序幕。

2.1国外工业遗产保护优秀案例介绍2.1.1德国鲁尔工业区德国鲁尔工业区有近200年的历史,从20世纪60年代起,鲁尔区的煤开采量因开采成本过高而逐年下降,传统的煤炭和钢铁工业走向衰落,随之而来的是环境污染、人口大量流失、社会形象下降等一系列问题,经济转型与工业区改造问题迫在眉睫。

鲁尔工业区的改造从环境修复入手提升环境品质,形成300平方公里完整的绿色景观系统,对河流进行污染治理,恢复优美的河流景观;其次,发展“绿色经济”,开创服务业基地及高技术科研中心,重视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了符合现代生存理念的“花园式工厂”;再次,注重工业文化的发掘与利用,保留并适当改造工业遗存建筑,赋予它们新功能,为工业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最后,注重功能的多元化和公众参与的多元性。

2.1.2荷兰喜力啤酒体验馆喜力啤酒体验馆曾经是喜力啤酒最早的厂房,这里强调要人们直接去亲身感知,体验馆大门口的欢迎词就是“喜力体验”,它用“探索世界最迷人的酿酒厂”的广告词招揽、吸引、打动着年轻人,也让这里成为荷兰一道著名的旅游景观。

体验馆里更多的是采用现在数字三维虚拟成像、影视、音乐、互联网等技术创造了一个连续剧般的、能让观众身临其境的充满体验感的系列空间。

喜力啤酒体验馆成功的关键在于将喜力啤酒文化充实在体验馆的各个项目中,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让人们体验传统企业文化的魅力所在。

2.2国内工业遗产保护优秀案例介绍2.2.1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这里原是上钢十厂内冷轧钢厂,政府借鉴国际上利用废弃工业遗产改建为公共艺术中心取得的经验,把这里改建成上海城雕艺术中心,功能是以大型展示为核心,同时包括各种画廊,艺术创作和艺术机构的空间,以及与之配套的咖啡厅、酒吧等休闲空间。

艺术中心的布局始终贯穿着公共功能与公共空间的互动,各种功能区围绕着中央绿地进行布置,中央绿地的设计充分利用场内遗留的物质,体现对工业文化的尊重,它不仅服务于艺术中心、更是城市的开放场所。

2.2.2北京798艺术区798艺术区是国内工业遗产向创意产业区转型的最成功的案例,艺术区内完整保留了包豪斯风格的工业建筑群,原有的烟囱、各种管道也被保留下来,裸露的蒸汽管道、斑驳的外墙面显示了工业粗狂的美。

大量的艺术家工作室和当代艺术机构开始进驻这里,使原来无用的闲置厂房,逐渐发展成为极具艺术特色的画廊、艺术中心、艺术家工作室、设计公司、时尚店铺、餐饮酒吧等,这也使这一区域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提升为国内最大、极具国外影响力的艺术区。

3、天津市工业遗产保护规划研究天津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重要的工业文明源头城市,有大量的工业文明值得去记载、去传承,传统的旧厂房需要承载新型城市功能,顺应城市发展趋势、延续城市发展脉络。

3.1天津市工业遗产保护空间结构从对全中心城区的考察来看,现存工业遗产63处。

以点状形态存在的工业遗产多存在于和平区、河西区,和平区多集中在赤峰路、解放北路沿线,河西区多集中在马场道、解放南路沿线,由于其所处区位土地价值非常高、建筑也多为独栋楼的形式存在,因此多被改为商务办公楼或影楼、银行、饭店等经营性场所,业态选择与周边用地性质相符,运营状态良好,如济安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旧址已再利用为天津市管道公司以及金海岸婚纱摄影楼;原怡和洋行大楼已再利用为天津市威海银行;原开滦矿务局大楼已再利用为中共天津市委办公楼等。

根据现状统计,以点状形态存在的工业遗产28处。

以片状形态存在的工业遗产多存在于南开区、河东区、红桥区、北辰区,占地规模较大、且多处于未保护利用或保护利用形式有待完善的状态、有的还保持原业态的经营,如天津市重型机械厂、天津拖拉机厂等,大面积的厂区闲置下来,需要赋予新的功能以焕发地区活力;天津仪表集团有限公司虽有部分用地改造为创意集聚区购物街,但经营状态并不理想,在业态选择上仍需与周边用地业态统筹考虑重新定位;在天津市外贸地毯厂旧址上改建的“意库”创意产业区因改造模式过于简单化,只做外墙的粉饰而缺乏与周边的统筹融合和开放性的考虑,最终未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根据现状统计,以片状形态存在的工业遗产35处。

天津依漕运而发展,工业大多依河而建。

从天津市中心城区工业遗产分布上可以明确看出,工业遗产多集中分布在海河沿线,未来可以依托海河,在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文化遗产,共同构筑历史的长廊。

最终形成“一带、多点、五片区”的工业发展结构(图1)。

图1 天津市中心城区工业遗产空间布局结构规划图3.2天津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模式分析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模式是一个逐步升级的过程,首先要促进活力,可以向偏商贸类转变,实现物质层面的积累;其次要促进人气,在具备一定经济实力的前提下向文化艺术类项目转变,追求精神层面的提升;最后,形神合一,找到其最适宜的功能。

目前国内外较普遍的开发模式有以下几类:3.2.1公共开放空间模式这种开发模式适用于三种类型,一是中心城区的核心区、开发强度较高的地区,以弥补开放空间的不足,占地面积较大的厂房、设备等具有较高保留价值的工业遗产,可考虑将群体建筑内部保留较好的厂房用于开发一些商业游乐项目,作为人们休闲和娱乐的场所,支持开放空间的经营。

二是将它与其它项目结合设计,成为该项目的名片之一,提升知名度。

三是对暂时无法确定的项目,可以以做公园作为暂时的过渡。

此种模式也是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举措。

3.2.2新型产业空间模式这种开发是最普遍的升级改造模式,这种类型的开发最适应现今的产业结构升级时代的需求,可以与高教园区、知识型产业园区的开发相结合,有着相应的受众群体与产业相支撑,为年轻及创业人群提供发展空间。

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不改变原有工业遗产的空间结构,工厂的建筑物和设施都被保留下来,只是把内部空间改造为适合办公、创作、设计、开会等的空间单元,形成新的以第三产业中的现代服务业、创意产业为主的产业集群。

3.2.3博物馆模式这种模式是一种建筑空间结构保留较为完整的模式,在那些具有确定的历史文物和工业史考古价值的产业建筑及其地段,要遵循《威尼斯宪章》的原则,按照文物的保护要求进行,亦即所谓的“博物馆式”,当然并不是说是绝对的原封不动的“保留”,但适应性再利用的度和改造的强度要严格论证后才能确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