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会计准则与中国会计准则差异分析

国际会计准则与中国会计准则差异分析

专业的论文在线写作平台
国际会计准则与中国会计准则差异分析
从2003年末至2004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出了多项新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并对多项现行国际会计准则进行了修订。

中国要发展经济,就必须融入国际经济潮流中,作为国际通用商业语言的会计,自然就应该走向国际化。

与此同时,为了与国际准则更好地协调与接轨,我国财政部也正积极地酝酿这方面的改革。

在众多的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差异中。

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和39号-金融工具无疑是最引入关注的。

尽管该准则在国际准则此次修订之前已经生效,但该准则十分复杂,很难应用。

而对于中国会计准则来说,这是全新的准则,并代表了对于金融工具会计的重大改变。

所有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包括金融衍生工具,都需要在资产负债表上确认,而其中广泛采用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

为交易而持有以及其他指定的金融工具。

其公允价值的变动都计入利润表。

在实务中,很可能会产生极大的应用问题。

银行、其他金融机构,以及其他持有各类金融工具(包括金融衍生工具,例如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合同、期权等)的企业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而盈利亦可能波动频繁。

限于篇幅本文仅以“商业债券投资核算”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二者的差异分析。

债券投资是商业银行一项重要资产,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债券投资的核算,对于商业银行规范管理、防范风险、增强信息透明度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债券市场的稳步发展,商业银行债券投资迅速增长。

但债券投资核算明显滞后,与国际财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