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唱”的技能技巧培训
唱
快乐地表达主题背景下的音乐活动是幼儿艺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3~6岁幼儿的身心发展正处于艺术能力形成的关键期,由于影响幼儿音乐教育水平高低的关键是教师的音乐素质,所以我们应该把提高教师的音乐素质作为音乐素质教育的主要工作来抓。
1、幼儿教师要掌握一定的音乐理论基础知识
幼儿教师的音乐理论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水平,这是对幼儿进行音乐素质教育的基础。
由于幼儿教师的来源和接受专业教育的层次不同,她们的音乐理论水平也是不平衡的。
强调对幼儿教师进行音乐理论素质培养,而不是让幼儿教师达到音乐家的水平。
幼儿教师只要能够掌握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如:节奏:能准确表现4╱4、2╱4节拍地歌曲节奏,同时对三拍歌曲的节奏,及弱起节奏也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能较准确的掌握附点节奏和切分节奏的演唱;呼吸:音量有明显的增强,气息保持的时间要比以前延长,能够按情绪的要求较自然的换气等。
2、幼儿教师要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和技巧
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中,教师的发声方法对幼儿的音乐能力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由于幼儿期正处于语言能力形成的关键期,所以对幼
儿进行发声方法训练是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内容,而幼儿教师只有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才能对幼儿进行发声方法的正确训练。
由于幼儿期的语言能力和发声都还比较差,在学习歌唱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发声的错误,这就要求教师要能够纠正幼儿的发声错误,使其逐步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
所以幼儿园教师必须掌握歌唱发声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才能有效地对幼儿进行音乐素质教育。
如,大班孩子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对歌词的发音、咬字、土字日趋清晰、准确,并能记住较长或较为复杂的语句,对歌词的理解力也进一步提高。
音域方面基本达到C——C,个别幼儿甚至更宽,教师在幼儿集体歌唱时特别要注意照顾大多数幼儿的音域范围,并为之做好升降调的准备,保护每一位幼儿的嗓音。
3、幼儿教师要具有正确分辩声音优劣的素质
幼儿园的音乐教学,一般都是以集体教学形式为主。
当教师面临一个发声能力还不强的幼儿群体的合唱声音时,教师必须具备分辩声音优劣的听觉能力,这是对幼儿教师的职业性要求。
首先,教师应该有正确的声音观念。
所谓的正确声音观念,是指教师在实施教学之前,应对所要教学的乐曲的各种音律、节奏、声调等都有较熟悉和清楚的掌握,形成一个客观而准确的声音标准,并以此来判断幼儿在演唱中的正确与错误。
这种声音标准的形成和掌握是靠教师平时的自我训练和经验的逐渐积累而形成的。
倾听:注意幼儿发出的声音是否和谐,既不大声叫喊也不过分克制音量,以及是否能使每
一个音高达到较为准确程度,帮助幼儿不断倾听和分辨哪一种声音才是优美动听的歌声,帮助幼儿及时捕捉和寻找这种声音的感觉。
其次,教师应具有判断和纠正错误发声的能力。
幼儿在合唱时集体成员同时发声,在群体同时发声的情况下,教师要能够判断其中某一个人的发声特点及其正确与错误,还应该能够及时纠正错误发音,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每个幼儿的发声特点有比较熟悉的了解和掌握。
由于掌握正确地发音方法和音准是使歌声优美的基本条件,因此,教师必须随时做到观察幼儿的口形和姿势,使幼儿“下巴放松、嘴巴自然打开“,“呼吸时”不抬头或耸肩或发出很大的气息声,无论站着或坐着唱歌都保持“身体和头部放松、正直”。
再次,教师应熟练地掌握咬字、吐字规律。
歌曲是语言和曲调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生动而形象的语言是表达歌曲思想情感的重要工具,正确咬字、吐字就成为歌唱艺术中的一项基本功。
教师只有掌握了正确咬字和吐字的规律,才能在教学中指导幼儿正确咬字和吐字,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
这一项素质要求实质上是要求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普通话,不仅能用普通话作为平时的交际工具,还要在音乐教学中用准确的普通话把歌词表达出来。
这样教师就会把正确的发音标准固化在记忆之中,并形成一个判断正确与错误的客观标准,当幼儿在演唱中出现了错误发音后,教师不仅能及时发现并纠正,还可以对幼儿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以形成幼儿对语言的正确发音。
教师指导方法:
1、整体学唱法:
新授歌曲时让幼儿在欣赏、感受的基础上,整体学唱,感受歌曲的整体美。
2、分句练唱法:
当幼儿整体学唱后,可运用此法帮助幼儿听音、正音,处理吐字咬字,可让幼儿自由的围在钢琴边听唱、使发音清晰。
教师应十分注意,必须结合歌曲的内容,采取情景化的方式进行指导,防止枯燥的练唱。
3、装词学唱法:
幼儿在听赏新歌时,通过听辨、感知,初步掌握旋律节奏以后,以发展幼儿在听辨的基础上快速学习歌曲的能力。
注意点:
1、教给幼儿歌唱方法时,必须根据主题精心挑选教材。
在选材和形式上,教师应千方百计引导幼儿有兴趣地进入歌唱活动,精心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引导幼儿善于将已有的知识经验迁移到学习新的歌曲的情景中。
如:游戏歌曲:“音乐火车”(编唱)“我们一起摘桔子”(接唱)叙事歌曲:“小乌鸦爱妈
妈”“来了一群小鸭子” 创编歌词:母鸭带小鸭、一只小麻雀(传花接唱)符合节奏合唱:真是一对好朋友(两种不同节奏的合唱)抽象歌词的歌曲:我是一朵小花。
2、通过观察与倾听。
及时捕捉幼儿的反馈,既要关心幼儿现有的学习能力,又要关心他们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还要关心学习能力发展的可能性,使幼儿对学习歌唱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
3、运用情景化的语言或创设一定情景,帮助幼儿学习歌唱的基本方法。
幼儿在歌唱时会遇到许多方法上的问题,如:正确地咬字吐字(唇、舌、齿、喉的相互配合协调动作)、在演唱不同的歌曲时,正确处理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唱抒情歌曲时声母稍放松,进行曲时声母要用力,歌声延长时主要依靠韵母延长等),掌握歌唱时正确运用气息的支持(正确地呼吸方法时:自然吸气,均匀用气,并学会尽量在呼吸时一次吸入足够的气息并保持住,然后在演唱时根据乐句和表情的需要漫漫地运气。
)
以上这些方法都应在有趣的音乐情景中,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比较、游戏等方法提高幼儿学习地兴趣,如:在唱:小乌鸦爱妈妈
时,老师形象的用双手动作比喻成吸足的气球、慢慢放气的气球进行提示,在唱3222 3 31 44 44 4 6 5 2 小乌鸦亚叼来虫这个“虫”的发音就要延长,教师可引导幼儿想象妈妈真的很老了,没有力气。
这里的虫子应强调轻柔,教师又可启发幼儿想象为妈妈叼来的虫子,轻轻的咬在嘴里,既不把虫子要死(妈妈吃了死虫子会了拉肚子)
总之,教师技能技巧的训练重在日常的积累,只有在日常的活动中加强自身训练,加强对幼儿年龄特点的把握,认真钻研教材教法,加强在实践中的反思,那么我们新教师的专业化才能真正上一个台阶。
我们每一位进入幼教,都想获得成功,其实对每一位获得成功的人士来说,轰轰烈烈的成功时刻往往是短短的一瞬间,而默默的埋头于细节却贯穿于教育的整个过程之中。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共勉:人可以没有经验,但不能没有激情!让我们满怀激情投入到幼儿教育改革的每一天,逐步积累经验,获得成功,分享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