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 审美经验论

第四章 审美经验论


• [名词解释]P222感性直观性:是指在 审美活动中,主体是凭借自己的感觉器官 而不是通过抽象思维,直接而非间接地与 对象打交道,而对象也是以自己的感性外 观(即感官可以把握、感觉的外显形式) 呈现给主体,从而在主体与客体之间建立 起一种感性直观的关系。(我们看见一个对象,总
是刹那问就做出了美丑的判断,不需要用尺子去量)
二、审美经验的性质
• [名词解释]审美经验:指的就是人们在 与对象的审美关系当中,构成并评价审美 对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通过审 美的愉悦而把握到了存在的意义和人生的 真谛,因而构成了人生实践的一种重要形 式。P219
“审美经验”与“美感”的区别 (P217)
• 1、美感仅仅指主体对于对象的主观感受,而审 美经验则是指人在审美活动中与对象所形成的 审美关系。 • 2、美感是指主体在瞬间的感受和体验,审美经 验则是指审美对象被构成并得到感受和评价的 动态过程。 • 3、美感是指主体对于某种现成对象所作出的反 应,因而美感理论实际上假定美或审美对象在 审美活动开始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例如: 中国的“比德”和“畅神”说。比德— —是指人们在艺术创作中总是习惯于把自然物的 某些特征人格化,使之比附于人类的某种道德情 操。畅神——是指自然景观的审美价值在于可以 使欣赏者的情感得到抒发和满足,使人的精神为 之变得舒畅和愉悦。 综上所述,审美经验的基本特性是实践性。

比德:竹子
• • 例如中国传统中,竹子象征着生命的弹力、 长寿、幸福和精神真理。

再次,审美经验不仅仅是艺术家的人生实践, 随着艺术作品为人们所接受和欣赏,它必然要和 广大接受者的人生实践发生紧密的联系。好的艺 术品不仅可以帮助读者认识和理解社会,更重要 是陶冶读者的情操,对他们的人生实践起正确的 导向作用。

上面对审美经验实践性的分析主要是着眼于艺 术作品的创造和接受过程,但审美经验在艺术、 社会和自然领域都可能发生。自然的审美经验与 人生实践同样有着密切的联系。
• 在公元前4世纪就出现了一位著名的模 特儿芙丽涅。她是当时雅典最美的女人, 历史上流传着很多关于她的趣闻逸话, 最著名的莫过于这个法庭上发生的故事 了:传说在一般的情况下,这位美人是 决不裸着身子在公共浴场的,她只在祭 祀海神的节日里,借洗礼仪式之名,裸 体从海水中跳将出来,面对着圣境的人 们。但是,她却因此以渎神罪受到了法 庭的传讯。富有戏剧性的是,在审判时, 辩护师希佩里德斯让被告在众目睽睽之 下揭开衣服裸露躯体,并对着在场的 501位市民陪审团成员说:难道能让这 样美的身体消失吗?最后,法庭终于宣 判被告无罪。19世纪法国画家热罗姆以 此为题材画了一幅油画《法庭上的芙丽 涅》。


例如:对裸体艺术的欣赏,需抛却非审美 的感官功利欲望和道德功利批判的心态, 对美的对象的外观和形式进行审美静观, 方可获得审美愉悦感。观赏人体画如果只 能获得感官刺激,或者是一种道德羞耻感, 而无更深层次的精神上审美愉悦,那么便 不是审美。
让· 莱昂· 热罗姆(1824——1904)与1861年创作的《法庭上的芙丽涅》
• 1、木商:价值多少钱,你能买去作什 么。————实用:善 • 2、植物学家:它是一棵针状、果为球状、 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科学: 真 • 3、画家:他只感觉到它是一棵苍翠挺拔 的古树。————美感:美
[简答]审美经验具有非功利性的 原因
• 首先,从审美对象的角度来看,由于审美经验 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因此只涉及事物的外观和形 式,与事物的实际存在毫无关系,自然也不会与 对象发生任何利害关系。 其次,从审美主体的角度看,审美经验的基 本功能在于让人们产生审美的愉悦,从而满足人 们的审美需要,这就要求人们排除各种功利因素 的干扰。马克思:“忧心忡忡的、贫穷的人对最 美丽的景色都没有审美感觉;经营矿物的商人只 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独特 性”。
• (1)科学主义: • ①乔治· 桑塔耶那:“美是客观化了的快感” • ②托马斯•门罗 “拒绝超经验的价值和原因”, 主张以现代的心理学为基础,“尝试科学地描述 和解释艺术现象和所有与审美有关的东西。” • ③杜威认为艺术是自然经验的延续与完善化,审 美经验就来自于日常经验,美的形式唯有凭借经 验才能理解并得到享受。“艺术即经验”
• 4、经验主义者只看到情感与理智、审美与 认识之间的区别,而忽略了二者之间的联 系,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德国古典主义美 学家康德统一了审美经验的理性认识和感 性认识。康德认为,审美经验的产生根本 特征在于想象力和知性的协调一致。二者 的协调是通过二者之间的游戏来完成。

5、现代西方美学是作为对近代美学的反叛而出 现的,但在审美经验问题上却表现出明显的连续性, 形成了很多流派,总体上可划分为科学主义和人本 主义两大类型(多选)。科学主义美学的思想基础 是逻辑经验主义或逻辑实证主义,其基本倾向是试 图通过实证或科学的方法来解释审美经验。而人本 主义则极力排斥自然科学的实证方法,试图把美学 建立在人文科学或精神科学方法论的基础上。
• ④维特根斯坦为代表的分析美学的观点,最终还 是奠基于经验——经验能否证实或证伪:其实质 仍是通过语词的运用来分析审美经验的具体涵义。 • ⑤瑞恰兹为代表的语义学美学,他运用语词意义 与功能的分析方法,批评传统美学对美的种种抽 象、虚幻、不精确的界定,认为所谓“美”只不 过是对象在观赏者身上所引起的一种主观的情感 反应即经验而己。
• 2、中世纪美学在根本上乃是神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奥古斯丁认为,审美经验的真正内涵便是对于上 帝的爱。他揭示了审美经验的超验性维度。 • 3、随着西方近代哲学的认识论转向,西方美学的 研究重心也转向了审美经验的探讨。这在英国经 验主义美学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单选),其发展 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夏夫兹博里(第六感)、 荷加兹、哈奇生为代表;第二阶段以休谟为代表, 他的主要特点是明确地把审美经验归结为情感活 动,从而把审美与认识活动区别开来(单选)。
第四章 审美经验论
基本章节
• 第一节 审美经验的性质和特征 • 第二节 审美经验的内在结构 • 第三节 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
第一节 审美经验的性质和特征 一、审美经验理论的历史回顾 二、审美经验的基本性质 三、审美经验的主要特征
一、审美经验理论的历史回顾
审美经验是研究审美活动中形成的审美 主体的体验、感受,审美经验的问题是审美 活动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美学研 究中一个重要而特殊的层面。 1、在古希腊的美学思想中,有关审美经 验的研究并不占重要的地位,因为古希腊哲 学的核心是本体论问题,古希腊美学的核心 也是美的本质问题。柏拉图用“迷狂说”来 描述和解释审美活动达到高峰时的经验状态。 (单选)。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的作用在于 能够唤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之情(单选)。
了宇宙的奥秘和人生的哲理,表达了人类共同的共同 的普遍的情感和对人的生存和意义的终极关怀。感叹 宇宙永恒,而人生短暂,感叹人的个体生命短暂易逝, 而人类的存在绵延久长,饱含了作者的情感与感悟。 可见诗人欣赏美景不仅只停留在感官愉悦阶段,而是 达到了悦神悦志层次。
又如: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 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 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 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 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又如鲁迅说:“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 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 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 (“经学家”专门指易》,儒家经典六经之一,涉及自 然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并提出了大量的问题及其解决问题的 办法。 )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把审美经验说成是一 种非功利性的行为,并不意味着审美经验不可能 产生任何功利性的作用。 审美尽管要求主体排除各种功利或利害的考虑, 从而获得一种纯粹的审美态度,但由于审美对象 本身就包含一定的思想内容,因此不可避免地会 改变人们的精神结构和思想境界,从而产生一定 的思想教育和道德启迪的作用。所谓“寓教于乐” 便是如此。因此,审美经验应该是有限的无功利 性与最高功利性的统一。
竹,秀逸有神韵,纤细柔美,长青不败, 象征青春永驻,年轻;春天(春山)竹子潇洒 挺拔、清丽俊逸,翩翩君子风度; • 竹子空心,象征谦虚。品格虚心能自持。 • 竹的特质弯而不折,折而不断,象征柔中 有刚的做人原则, • 凌云有意、强项风雪、偃而犹起,竹节必 露,竹梢拔高,比喻高风亮节;品德高尚不俗, 生而有节,视为气节的象征。
• (2)人本主义
• 西方现代的人本主义美学可以划分为 直观主义和解释学这两大传统。 • 直观主义的特点是将审美经验归结为 非理性的直观或者直觉活动。属于这一传 统的思想家包括叔本华、尼采、柏格森和 克罗齐。 • 解释学的代表人物是胡塞尔、英伽登、 杜夫海纳。

5、当代西方美学仍然把审美经验问题 作为研究的中心课题之一。 • 6、总而言之,从古希腊到现当代,审 美经验问题一直是西方美学家所谈论的一 个重要的问题,它构成美学学科的重要内 容。
三、审美经验的主要特征

审美经验的主要特征是:直观性、非功利 性和超越性。 [多选]
(一)直观性
• [名词解释]直观:(intuition,又译直觉)一词在汉 语中通常被看作感性认识的同义词,《辞海》对该词的 注释就是:“即感性认识,就是实践中外界事物作用于 人的感觉器官而在大脑中产生的感觉、知觉和表象。其 特点是生动性、具体性和直接性。其局限性是只能把握 个别而不能把握一般,只能把握现象而不能把握本质。 因此,要真正认识事物,必须由生动的直观进到抽象的 思维。”在西方思想中,直观还有另一种更为常见的含 义,指的是心灵无需借助于感官刺激,也不经过逻辑推 理,就能直接领悟或把握真理的能力。P221
• 首先,艺术活动本身就是艺术家审美的人生实践, 它是与艺术家探求人生真谛,追求艺术真理的人生 实践相统一的。艺术家的审美经验具有人生实践的 性质。艺术创作的内容、题材、结构模式等来源于 生活,艺术家从生活中获得创作灵感 。 例如:刘 心武的秦学,从现实生活中找秦可卿的原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