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双重预防体系”资料汇编
一、组织机构
1.成立“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组织领导机构的正式文件。
内容包括:企业主要领导人担任主要领导职务,全面负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人员应包括分管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及重要岗位人员。
2.“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责任制度。
内容包括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重要岗位人员职责以及安委会、安全领导小组相关职责。
3.“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明确工作分工、工作目标、实施步骤、工作任务、责任人与分工、进度安排等。
二、全员培训
4.培训计划。
内容包括:培训时间、培训学时、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培训资金。
5.全员培训档案或记录。
包括:签到表、教材或课件、教师、试卷。
培训内容包括:风险分级管控的内容与标准、工作程序、方法等,隐患排查治理的内容与标准、工作程序、方法等。
三、体系文件
6.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或作业指导书。
明确责任部门、职责、工作内容等,符合本企业实际,具有可操作性。
7.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或作业指导书。
明确责任部门、职责、工作内容等,符合本企业实际,具有可操作性。
8.体系文件发放记录。
到每个部门,每个岗位。
四、责任考核
9.“双重预防体系”考核奖惩制度(可在企业安全生产奖惩管理制度中涵盖相关内容)。
内容包括考核奖惩的标准、频次、方式方法等,考核结果与员工工资薪酬挂钩。
10.考核奖惩记录。
相关财务文件。
五、风险点排查、确定(风险点清单)
11、作业活动清单
12、设备设施清单
13、职业病危害风险清单
六、危险源辨识、分析(危险源清单)
14、作业活动危险源分析评价记录(分级)
15、设备设施危险源分析评价记录(分级)
16、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分级)
七、风险评价与分级管控
17.风险评价准则
18.工作危害分析记录(分级)
19.安全检查表分析记录(分级)
20.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报告(按照[DB37/2973-2017]5.5.1)。
八、控制措施
21.每个危险源制定相应控制措施(岗位人员全员参与,从工程技术、管理、培训、个体防护、应急处置五个方面)。
22.控制措施评审报告(按企业相关程序)
九、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23.作业活动类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24.设备设施类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25.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26.清单经主要领导人签字并审定发布的相关记录
十、风险告知
27.风险告知相关文件28.告知方式及内容(公告栏公告的影像资料)29告知培训记录(签到、影像)相关位置设置警示标志或预警设施
十一、隐患排查
十二、31.隐患排查计划(明确各类型隐患排查的时间、目的、要求、范围以及组织级别、排查人员等)
31.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包括各风险点、危险源及控制措施),隐患排查表、隐患登记表
32.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隐患排查表、隐患登记表
十二、一般事故隐患治理
33.隐患通报34.隐患整改通知单35.隐患排查治理台账36.隐患整改验收意见书
十三、重大事故隐患治理
37.重大事故隐患档案(含排查记录、评估报告书、整改方案、复查验收记录等)
38.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39.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及治理结果上报回执
十四、年度评审
40.风险分级管控运行情况评审记录或报告41.隐患排查治理运行情况评审记录或报告
十五、适时更新
42.更新后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记录43.风险管控清单44.隐患排查清单45.隐患排查记录及治理台账46.更新后的培训、告知记录
提供各个行业双体系辅导工作,安全标准化13要素,8要素辅导工作,提供双体系资料范本。
QQ124043884,微信:zuiagm
十六、信息系统47.企业填报系统上填报企业相关情况(企业基本情况、组织机构及人员、设备设施库、作业活动库、相关制度、体系文件等)
48.企业自建系统(含风险分析、评价记录、隐患排查记录、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和隐患治理台账等内容,并与相关部门信息平台互联互通)
49.信息共享。
建立风险信息隐患信息内外部沟通机制
50.信息上传下达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