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垂径定理教案

垂径定理教案

课题:垂直于弦的直径(第一课时)
展示课课型名称:“引导—探究—发现”型教学模式
【设计思路】
垂径定理是圆这一章书的重点,也是难点。

尤其是书本用叠合法推导定理的过程。

本课时探索如何高效地解决重点和难点并存的教学内容教学。

采用启发式和探究
发现法教学,探索初中数学重要定理教学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经历利用圆的轴对称性对垂径定理的探索和证明过程,掌握垂径定理。

2)初步运用垂径定理解决有关计算和证明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习运用叠合法经历和推导垂径定理的过程,培养学生各种数学方法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感受探索过程和体验成功喜悦,激发学生探究、
发现数学问题的兴趣;适当进行爱国教育和美育渗透。

【教学重点】垂径定理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学生对用“叠合法”探索和证明垂径定理的理解。

【教学方法】探究发现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介绍赵州桥;联系它与圆的关系,提出问题:赵州桥的主桥拱是圆弧形,它的跨度(弧所对的弦的长)为37.4m,拱高(弧的中点到弦的距离)为7.2m,你能求出赵
州桥主桥拱的半径吗?
2、复习24.1.1圆的知识,为探究准备图形的知识。

(二)动手动脑,探索定理
1.探究准备
课前让学生用纸剪一个圆。

要求学生沿着圆的任意一条直径对折,重复几次,通
过交流,得出圆是轴对称图形这一结论,理解掌握圆的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2. 尝试猜想和探究定理
使CD⊥AB,垂足为E.
(1)此图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的对称轴是什么?
(2)你能发现图中有那些相等的线段和弧?为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积极思考、探究和猜想,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为什
么会出现这些相等的线段和弧,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已知条件和利用
所学的知识将所得结论证明出来。

藉此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本教学过程学生学习运用叠合法经历和推导垂径定理的过程,是重点也是难点。

3.学习垂径定理
引导学生用符号语言将探究的问题表示出来,并将此性质从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使学生充分参与探索,感受定理的产生过程,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应用举例,巩固定理
1、基础练习,使学生及时巩固定理:书本P82练习1、2;P88第8题。

2、解决课本开头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例题: 1300 多年前,我国隋代建造的赵州石拱桥的主桥拱是圆弧形,它的跨度(弧所对的弦的长)为37.4米,拱高(弧的中点到弦的距离)为7.2米,求主桥
拱的半径(精确到0.1米)
(四)加强练习,巩固定理 练习册P61的5、6、7、8、9(结合具体情况选做)
(五)课堂小结,各抒己见
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从垂径定理的猜测、验证到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提问学生在获取新知识的方面有哪些收获?然后再由教师进行总结归纳.
(六)布置作业
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数学中来.
启东作业本P61-P62:作业31剩下的题目。

综合探究题选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