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李克东“教育技术专业与高校教育信息化和精品课程建设”
李克东“教育技术专业与高校教育信息化和精品课程建设”
SCNU
行政事务 图书馆 资源库 课程库
教学管理
数据中心
14个 专业资源库建设
100门 优质教学案例建设
200门
网络课程建设
信息化资源课程教学应用
(200+300)门/覆盖全部主干课程和部分必修课程
数据 收集
过程 监控
1. 教育技术专业作为学校信息化的 试验和实践基地
作为专业资源库建设、专题学习资源建设、信息技术 教育应用优质示范课程试验基地(承担30多各项目)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教育技术专业在“151工程”中发挥的作 用
(1)设计方案 ,
制订规划
(2)先行试验,探索规律
《“信息技术与课 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 ”专题学习网站》
(李克东)
《“网络环境的教学设 计”专题学习网站》 (谢幼如)
本学科承担的试点项目: 《教育技术学专业资源库建设》
(3)总结经验,形成规范
《广东高校网络资源建设和应用规范》 (试行版),内容包括: 1. 教育资源描述规范与技术要求 2. 专业资源库建设规范 3. 专题学习网站建设规范 4. 基于网上资源利用的教改试验 研究规范要求等方面
精品课程建设要处理的几个关系
在内容体系上,要处理好经典与现代的关系。 在教学方法上,要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
应用的关系,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 在理论与实践上,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
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精品课程评估指标
1. 教学队伍(20分) 2. 1-1 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8分) 3. 1-2 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4分) 4. 1-3 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8分) 5. 2. 教学内容(25分) 6. 2-1 课程内容(分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11分
(4)培训教师,转变观念
在广州、佛山、深圳、湛江等地,组织 6次省级培训活动, 参加培训教师达1600多人次。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规范” ➢ “基于网上资源利用的课程教改试验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 “教学改革试验中的行动研究方法”等
) 7. 2-2 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8分) 8. 2-3 实践教学(6分)
3. 教学条件(17分) 3-1 教材及相关资料(7分) 3-2 实践教学条件(5分) 3-3 网络教学环境(5分)
4.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18分) 5. 4-1 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及其教学效果(10分) 6. 4-2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8分) 5. 教学效果(20分) 6. 5-1 校内外专家评价和声誉(6分) 7. 5-2 学生评价意见(6分) 8. 5-3 课堂实录(8分) 9. 特色及政策支持
分组合作-协同学习 收集问题-组织小组-协作活动-资源利用-形成材料
3. 教育技术专业师生作为 实施“求实工程”核心队伍
担任教育信息化建设专家组的核心成员; 主持制订华南师大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与实施方案 根据需要承担“网络课程”“专题网站”开发工具和“教
学过程监测系统”的研发工作; 由博士生、硕士生组成“求实工程办公室”(7-8名) 对全校教师开展专题培训
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 信息技术的广泛和有效的应用
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课程覆盖面 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课时覆盖面 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教师参与覆盖面 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学生受益覆盖面
高校教育技术专业的责任
教育技术专业要成为高校教育信息化的促进者 教育技术专业要成为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先行者 教育技术专业要成为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探索者 教育技术专业要成为推进高校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力量
1、用起来——本专业课程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课程改革 2、创经验——探索和总结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经验和规律 3、出案例——建设优质示范性课程,形成可供共享的案例
教育技术专业在学校信息化建设中的责任
教育技术专业应承担的责任 科学规划 基础研究 研发标准 教师培训 开展试验 指导实践 开发案例 参与评估
李克东“教育技术专业与高 校教育信息化和精品课程建
设”
一、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标志 二、教育技术专业与高校精品课程建设 三、教育技术专业与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
一、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标志
教育信息化的含意
在教育与教学的各个领域中,积极开发并充分 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培养适应信息社会 需求的人才,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
利用Bb平台,把所有课程逐步进库,建立教育技术专 业课程库
2. 探索基于Bb的教学应用模式
情境创设-问题探究 展示个案-提出问题-资源利用-问题探究-意义建构
专题指引-自主学习 提出专题-资源利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
课题研究-问题解决 结合课题-作出假设-资源利用-论证假设-形成结论
4. 教育技术专业师生作为 实施“求实工程”指导和辅助力量
组织50多名研究生到全校各院系具体指导资源开发和 课程教学设计和开展教学改革试验;
组织10多名研究生参与优质教学案例的拍摄制作 组织50多名研究生参与中期评估工作 ……..
教学改革 丰富充实广东高校学科课程教学资源,充分发挥校园
网络的教育教学作用 转变高校师生教与学的观念和方式,提高高校教师的
信息素养。
教育技术专业在“151工程”中发挥的作用
(1)设计方案,制订规划 (2)先行试验,探索规律 (3)总结经验,形成规范 (4)培训教师,转变观念 (5)派出师生,参与活动(答辩、评估) (6)建立网站,维护管理 (7)整合资源,技术保障
2004年,谢幼如等,华南师范大学
2004年,张剑平等,浙江师范大学
2004年,游泽清等,天津师范大学
精品课程建设与教育技术专业的关系
精品课程网站建设 教学设计与课件开发 网上资源设计与建设 视频制作质量的保证 网站的运行与监测 精品课程的建设的评估
三、教育技术专业与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
建设教育技术专业精品课程
学习论-步入信息时代的学习理论与实践 ( 2003年,桑新民等,华南师范大学)
教学设计的原理与方法 (2004年,谢幼如等,华南师范大学)
现代教育技术 (2004年,张剑平等,浙江师范大学)
多媒体画面语言 (2004年,游泽清等,天津师范大学)
2003年,桑新民等,华南师范大学
案例一: ——广东高校教育技术“151工程”
2001年广东省教育厅颁布《广东高校现代教育技术 “151工程”实施方案》(粤教高[2001]108号)
基本任务:在“十五”期间,组织广东高校教师 开发100个专题学习网站 建设50个专业公用资源库 开展100项基于网上资源利用的教学改革试验研究
目标: 推动广东高校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促进高校课程
(5)派出师生,
参与活动
(项目答辩和中 期评估活动)
(6)建立网站,维护管理
(7)整合资源,技术保障
案例二: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化“求实工程”
华南师范大学决定,由教育信息技术学院的教育技术专 家主持华南师大教育信息化“求实工程”,把“151工 程”成果进一步推广应用,使之成的为学校迎接教育部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特色项目。 建设14个高水平的专业资源库 建设200门网络课程 建设覆盖300门课程以上的专题学习资源 开展100门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优质示范课程试验 。
教育现代化的标志
教育大众化 教育终身化 教育个性化 教育国际化 教育信息化
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标志
应用—信息技术在教育(管理)教学中得到广泛和有效 的应用;
环境—具有适用的信息化学习支持环境; 资源—拥有丰富的学习资源; 师资—有一批具备良好信息素养的教师队伍; 人才—培养出一批能适应信息社会需求的人才; 标准—形成相关规划、规范、标准和管理机制
二、教育技术专业与高校精品课程建设
高校精品课程建设 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水平的优秀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
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 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 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
2003年启动,2004年第二届,目前正在进行。 目标:2003-2007年,国家建设精品课程1500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