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近年来 - 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近年来 - 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马建伟,男,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任纺织服装学院副院长,主持完成“甲壳胺抗菌剂的研究与开发”,获青岛市2004年科技进步三等奖;参与完成的市科委项目“复合纤维热熔定型技术研究及绒高档针织内衣、T恤产品的开发”,2003年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在研项目3项。

主编的“十一五”规划教材《非织造布技术概论》于2011年获部委级优秀教材奖。

近5年先后在核心刊物和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4篇被EI收录。

先后获批发明专利8项。

主讲“纺织材料学”、“纺织商品学”、“非织造布”、“纺织材料学实验”、“产业用纺织品”“纺织品概念设计”等课程,其中《纺织材料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创业大赛获省二等奖1项,指导学生参加全国“金三发杯”非织造布大赛获优秀奖1项。

承担在研纵横向项目多项。

韩光亭,博士,教授,硕士、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主任。

中国、山东、青岛纺织工程学会理事会理事、中国棉纺织工业协会理事会理事、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专业技术人才、山东省纺织教育先进工作者、青岛市拔尖人才。

纺织材料结构与性能研究;纺织新材料、新工艺研究与产品开发;植物纤维资源利用及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制取与应用。

作为主要负责人主持国家及省市级科研项目41项;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1项,863计划1项,973前期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重点技术创新项目4项;省重大攻关项目1项,省重点项目1项,其它省市级项目32项。

发表科技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3篇,EI收录论文17篇。

先后获得省市级奖励11项,其中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市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获批发明专利5项。

于湖生,男,工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纺织新材料、功能性纺织新产品及服用性能的研究。

近年来,与多家企业密切合作,相继研发了系列植物源抗菌防臭粘胶纤维及其产品。

如:绿茶粘胶纤维、薄荷粘胶纤维、草珊瑚粘胶纤维、大青叶粘胶纤维、银杏叶粘胶纤维、金樱子粘胶纤维、罗布麻叶粘胶纤维、植物中药抗菌保健粘胶纤维等植物源抗菌防臭功能粘胶纤维及其产品,该类产品抗菌防臭功能持久,不含任何化学添加剂,安全无毒。

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此外,还研制了吸湿发热粘胶纤维和高效除臭粘胶纤维等。

多年来,获国家授权专利5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3项。

出版著作2部,发表论文40余篇。

其中被SCI和EI收录4篇。

王秋美,女,教授,工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领域及成果:纺织新材料、新产品的开发及应用,纺织结构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从事针织工艺与产品设计教学30多年,目前主要讲授“针织学”、“经编产品设计”和“针织面料分析及性能测试”等课程,主持的《针织学》获2005年省级精品课程,主编及参编“针织英语”和“针织服装设计”等教材。

近年来在针织结构复合材料性能、超细纤维织物和功能纺织品性能以及弹性针织物服用性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主持及参与科研教学项目5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EI收录5篇,获科研及教学奖励4项。

刘正芹,女,1962年出生,教授,硕士生导师,1983年毕业于中国纺织大学,1989年获纺织工程工学硕士学位,2007年获东华大学环境工程工学博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为纺织工艺、功能纺织品性能研究及开发、纺织印染废水处理技术及纺织企业环境管理。

对纺织材料改性及废旧纺织品再利用有较深入的研究。

主持完成了青岛市级科研项目“纺织行业印染废水的生化处理技术研究”,并通过鉴定。

主编和参编出版著作五部,发表论文三十余篇,SCI、ISTP收录多篇,曾获中国纺织学会陈维稷优秀论文奖。

杨庆斌,工学博士,博士后,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教学上,热爱本职工作,一心扑在教学工作上,积极主动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在教学第一线默默奉献。

积极参加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室建设工作,参加教改和实验室建设项目3项。

曾获得青岛大学优秀教师,院级优秀教师,教书育人先进个人,我心目中的好导师,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等称号。

教学之余能积极参加科研工作,近五年作为主要负责人完成和在研科研项目3项,在核心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被SCI、EI检索30余篇。

主持山东省科技计划发展项目1项,参与山东省科技计划发展项目1项,目前进展顺利。

获批青岛大学优秀研究生教材资助1项,获批青岛大学研究生课程案例库建设资助1项,获得第十一届、第十二届陈维稷优秀论文二等奖各一项。

陈韶娟,女,1969年出生,博士,教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中级
职业指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纺织设计及医用抗菌纺织品开发。

获青岛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获青岛市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第一位发表论文14篇,其中,EI收录2篇,ISTP收录2篇;授权发明专利4项,承担在研纵横向项目多项。

主编部级“十一、五”规划教材两部。

主持承担山东省、青岛市多项科研项目,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科研经验。

田琳,1958年1月出生,教授。

研究方向为纺织新材料的结构性能及应用、功能材料性能与产品开发等。

主持及参加课题10余项,主要有山东省基金项目《基于非均匀特性的纤维集合体力学行为模拟及设计》,课题《棉、丝及其它新型纺织材料生态纺织品开发的研究》、山东省高等学校省级精品课程《纺织材料学》、青岛大学教学研究项目《“纺织服装专业“实践和创新性”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等。

取得专利《在线纱线张力仪传感器》等2项。

在纺织学报、棉纺织技术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主要有:《双层毛巾织物的设计》、《The effect of alkali treatment to the properties of banana fibers》、《Study on Properties about Bamboo Yarns》等,其中8篇被EI收录。

主编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纹织物设计》、“十二五”部委级规划教材《服用纺织品性能与应用》等,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织物结构与设计》等5部。

论文《花式纱线在家用纺织品中的应用》,获山东省纺织学会优秀论文三等奖。

教学研究项目《织物设计基础》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与实践,获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

教材《纹织物设计》省部级教材优秀奖。

教学研究项目“《织物设计基础》多媒体教学软件”获教育部大学组优秀奖。

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

谭磊,1963年1月出生,湖南省湘潭市人,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

现为青岛大学纺织工程系副教授。

研究方向为纺织材料、针织工程与针织服装等。

参加科研课题4项,主要有《VILOFT纤维针织面料的研究与开发》、《纺织印染业废水生化处理技术研究》、等,参加山东省精品课程《针织学》、省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纺织材料学》等。

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主要有:《Study on the Production and Properties of Mulberry Fiber》、《Study on Preparation for Super Absorbent Polymer Using Cotton Waste》、《study on sewing properties of knitted fabrics with piping and blocking》、《高支纯苎麻针织产品的开发》等。

主编“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针织服装设计》、“十二五”部委级规划教材《针织服装设计与工艺》及参编《针织英语》等教材4部。

教材《针织服装设计》获第二届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和“十一五”部委级优秀教材奖。

李显波,1964年9月出生,山东省莱阳市人,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

现任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副教授。

研究方向为纺织材料结构性能研究与功能制品。

任教至今先后教授过《针织学》、《针织成形产品设计》、《服装材料学》、《针织生产组织与管理》等专业课程。

主持及参加课题10项,主要有省科委的《纳米阻燃粘胶纤维及多功能纺织品关键加工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市科委的《多重功能协效纺织技术研究》和《新型海藻纤维医用安全性及其应用研究》等。

与青岛三秀新科技复合面料有限公司共建成立研发中心,每年提供15万元的科研经费。

近几年发表论文10篇。

主编及参编国家规划教材《针织学》等教材2部,专著《防水透湿织物生产技术》一部。

《纳米阻燃粘胶纤维及多功能纺织品关键加工技术的研究开发》获青岛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针织学》获中国纺织联合总会二等奖。

胡心怡,女,1963年5月出生;硕士,副教授;2004年起任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色彩分析与应用;现代针织服装设计、工艺与技术;纺织材料的结构、性能与功能制品。

主持或参加省科委、省教委、青岛大学等各类纵横向项目7项。

出版国家级教材1部、著作1部。

获国家专利2项。

发表科研论文50余篇,其中被EI收录及核心期刊近40篇;获省、市、校级科研奖励奖20余项,其中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青岛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2项、青岛市纺织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1项。

多年来一直从事“针织学”、“针织成形产品设计”、“针织服装设计”、“色彩学”和“色彩与基础图案”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近年来的主要研究课题:芳香微胶囊的留香效果;桑皮纤维产品的开发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