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概论课件
2013-7-20
8
案
例:
9
例1:甲为某市市长,乙为甲的秘书。某日,甲乙一起外
出在商场购物。乙的钱包丢失,遂向甲借钱1000元用于购物。
问:甲乙之间的借钱是否受民法调整?
2013-7-20
9
第一节 民法概述
10
(二)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
人身关系是指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发生的以人格关系和 身份关系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义务关系。这种人身关系具有如 下特征: 1.人身关系包括人格关系和身份关系两种。
2013-7-20
11
第二节
民法的基本原则
12
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民法及其经济基础的本质和特征的集 中体现,是高度抽象的、最一般的民事行为规范和价值判断准 则。 在我国现行的民事立法上,承认了平等原则、意思自治原 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守法原则以及公序良俗原则。
2013-7-20
12
第二节
民法的基本原则
30
(1)正当防卫
(2)紧急避险 (3)自助行为
2013-7-20
案
例
31
例5:甲在乙经营的酒店进餐时饮酒过度,离去时拒付餐
费,乙不知甲的身份和去向。甲酒醒后回酒店欲取回遗忘的 外衣,乙以甲未付餐费为由拒绝交还。 问:对乙的行为应如何定性?
2013-7利能力与行为能力
2013-7-20
23
第三节 三、法律事实
民事法律关系
24
民事法律关系的变动,即民事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 消灭,总是存在一定的原因。这个导致民事法律关系变动的 原因,称为法律事实。 1.事件
事件是指与当事人意志无关,但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 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也可以表述为,这些事实的 出现与否,是个人无法预见或者控制的 。 2.人的行为 人的行为指人有意识的活动,包括自然人和法人的活动。
旧厂房时,因房梁折落,造成张国胜左踝关节挫伤,引起局部
组织感染坏死,导致因脓毒性败血症而死亡。张国胜生前为治 伤用去医疗费14 151.15元。为此,张国胜的父母张连起、焦容
兰向雇主张学珍等索赔,张等则以“工伤概不负责”为由拒绝
承担民事责任。张连起、焦容兰遂向法院起诉。 分析该案中的做法是否符合民法的基本原则?并说明理由。
律上一般均设有特殊规定,以保护胎儿的利益。 国内外立法例
2013-7-20
34
案例
35
例1:甲、乙是夫妻,甲有父母。后甲因病去世,去世时 遗留个人财产6万元。当时乙已怀孕,小孩在出生后2个小时 因呼吸衰竭死亡。问:遗产如何分配?
析:首先应当保留小孩的继承份额,即1、5万元。由于 小孩是在出生后去世,故小孩可以取得为其保留的遗产份额, 该财产最后由其母亲乙继承。
和人身关系。”
该调整对象的局限?
2013-7-20
7
第一节 民法概述
8
三、民法的调整对象
(一)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 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是指平等的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 活动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以财产支配和财产流转为主要内容的 权利和义务关系。这种财产关系具有以下特点:
1.主体法律地位平等;
2.当事人意思表示自由; 3.等价有偿。
2.从人身关系与财产关系的相互联系来看,人身关系与
财产关系是密切相关的。
2013-7-20
10
第一节 民法概述
11
四、我国的民事立法
我国的民事立法道路曲折,但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取得巨 大进展。以1986年颁布的《民法通则》为龙头,大量的民事 立法。 在司法实践中,除了以民事法律作为法律依据以外,还 可以将一些民事法规、行政法律法规中的民事规范、民法性 质的规范性文件、司法解释、国际条约等作为法律适用的依 据。
2013-7-20
27
(3)配偶权
是指在合法有效的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基于夫妻 身份所互享的民事权利。 2.财产权 3.社员权 社员对社团享有的各种权利的总体,称为社员权 。
2013-7-20
28
第四节
权利及权利的行使
29
(三)以权利的作用为划分标准
以权利的作用划分,可以将权利划分为以下四类: 1.支配权 是指主体对权利客体可直接加以支配并享受其利益,同 时排斥他人干涉的权利。 2.请求权 3.形成权
2013-7-20
15
第二节
民法的基本原则
16
法律对意思自治原则的限制
(1)对于合同的内容,设一定法律上的限制,以缩小当事 人自由约定的范围。即任意法规强行化。
(2)已成立的合同的内容,可依法律原则的要求而变更。
(3)对于格式条款的限制。
(4)合同的强制订立。 强制缔约:邮政,电信,供用电、水、气、热力,交通 运输,医疗等领域; 定式合同:在保险、运输等许多领域盛行。
第二十二章 合同权利义务的终止
第二十三章 违约责任 第四编 知识产权法 第五编 婚姻法与继承法
第十一章 物权变动 第十二章 所有权 第十三章 用益物权 第十四章 担保物权
2013-7-20
2
第一章 民法概论
3
2013-7-20 3
本 章 结 构
第一节 民法概述
第二节 民法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民事法律关系
绝对权与相对权。
2013-7-20
26
第四节
权利及权利的行使
27
(二)以权利内容为划分标准 以权利内容即被保护的利益为标准,可以把民事权利划 分为以下五类: 1.人身权 是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与其自身不可分离亦不可转 让的没有直接财产内容的法定民事权利。 (1)亲权 是指父母对其未成年子女所行使的权利。 (2)亲属权 是指民事主体因血缘、收养等关系产生的特定身份而享 有的民事权利。
民法概论
任课教师:张庆华
2013-7-20
1
目
第一编 民法通则 第一章 民法概述 第二章 自然人 第三章 法人 第四章 民事法律行为 第五章 代理 第六章 诉讼时效与期限 第七章 人身权 第八章 债权概述 第九章 民事责任 第二编 物权法 第十章 物权概述
录
第十五章 占有 第三编 合同法 第十六章 合同法概述 第十七章 合同的成立 第十八章 合同的效力 第十九章 合同的履行 第二十章 合同的担保 第二十一章 合同的变更和转让
第四节 权利及权利的行使
4
2013-7-20 4
本 章 结 构
阅读完本章,你将概括了解下列内容:
★民法概述 ★民法的基本原则
★民事法律关系
★权利及权利的行使
5
2013-7-20 5
第一节 民法概述
6
一、民法的历史发展
民法发端于罗马法,特别是起源于罗马私法。罗马人将 法律分为公法和私法,即政治国家的法和市民社会的法。
2013-7-20
22
第三节
民事法律关系
23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民事法律关系由主体、客体和内容三部分构成。 (一)主体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亦称民事主体,指参加民事法律 关系,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义务的人。 (二)客体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民事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三)内容 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指民事法律关系的权利主体所享 有的权利和义务主体所负担的义务,即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
2013-7-20
24
第四节
权利及权利的行使
25
一、权利的概念
民事权利指民法规范赋予当事人为实现其利益而可实施 的行为范围。民事权利受国家强制力保护。
2013-7-20
25
第四节
权利及权利的行使
26
二、民事权利分类
民事权利,可以根据其效力所及范围、内容、作用、性 质的不同,作如下分类: (一)以权利效力所及的范围为划分标准 根据权利效力所及的范围,可以将民事权利划分为
政治国家的法以权力为核心,主要是服从与命令的关系, 体现政治、公共秩序及国家利益;
市民社会的法以权利为核心,主要以平等和自治为基本 理念,称为“市民法”。日本学者将其翻译成“民法”,后 来为我国借用。
2013-7-20
6
第一节 民法概述
7
二、民法的概念
民法是指调整平等的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中发生的 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民法通则》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 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
32
一、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一)民事权利能力的概念 民事权利能力,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 事义务的资格。 (二)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开始 《民法通则》第9条规定,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 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故 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
2013-7-20
(二)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的种类
《民法通则》根据行为人年龄与智力状况,将自然人的 民事行为能力分为三类:
问:支持该法谚正当性的理由是什么?
2013-7-20
14
第二节
民法的基本原则
15
(二)意思自治原则
意思自治原则,是指法律确认民事主体得自由地基于其
意志进行民事活动的基本准则。其基本理念是保障和鼓励人
们依照自己的意志参与市场交易,强调在经济行为中尊重当
事人的自由选择,让当事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形成合理的预期。
2013-7-20
17
第二节 民法的基本原则 (四)诚实信用原则
18
诚实信用原则指从事民事活动的民事主体在行使权利和 履行义务时必须意图诚实、善意,行使权利不得侵害他人与 社会的利益,履行义务信守承诺和法律规定,最终使当事人 之间的利益、当事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得到平衡的基本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常被奉为“帝王条款”。 我国《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实信 用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是市场伦理道德准则在民法上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