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乙丙橡胶的化工工艺
一线技术
三元乙丙橡胶的化工工艺
文⊙ 王强(大庆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摘要: 随着目前经济的极大发展,橡 胶 工 业 的 发 展 和 市 场 需 求 加 速 扩 大 ,本文 就当前使用广泛的三元乙丙橡胶的工艺进 行说明。 关键词: 乙丙橡胶;二元乙丙橡胶;三 元乙丙橡胶 乙丙橡胶(EPR)是继 Zieg1er 一 Natta 催 化 剂 的 发 明 、聚 乙 烯 和 聚 丙 烯 的 出 现 后 问 世 的 一 种 以 乙 烯 ,丙 烯 为 基 本 单 体 的 共 聚橡胶,分为二元乙丙橡胶(E P M )和三 元乙丙橡胶(E P D M )两大类。前者是乙 烯 和 丙 烯 的 共 聚 物;后 者 是 乙 烯 、丙 烯 和 少量非共轭二烯烃的共聚物。 一、目前市场上不同硬度的三元乙丙 橡胶 (一)硬度 5 7 三元乙丙橡胶配方: 三元乙丙胶, 1 0 0 ; 拉伸强度(M p a ) , 1 3 ; 硫磺, 0 . 5 ; 扯断伸长率(% ) 5 2 0 ; 过氧 , 化二异丙苯(D C P ) 6 . 5 ; 永久变形(% ) , , 7 ; 硬脂酸, 1 . 5 ; 硬度(邵氏) 5 7 ;高耐磨 , 碳黑, 2 0 ; 撕裂强度(K N / m ) , 半补强碳黑, 2 0 ; 脆性温度, 凡士林 / 防老剂, D 5 / 1 . 5 ; 合 计 1 5 5 , 硫化条件:1 5 8 ℃× 4 0 ′; 混炼工 艺:生胶→碳黑→软化剂→硫磺→防老 剂。用 途 和 性 能:该 胶 料 制 成 胶 管 、密封 件、垫片。耐中等浓酸、有机酸、无机酸、 80%H2SO4. (二)硬度 7 0 三元乙丙橡胶配方: 三元乙丙胶, 1 0 0 ; 拉伸强度(M p a ) , 1 3 . 5 ; 氧化锌, 5 ; 扯断伸长率(% ) 3 5 0 ; 硬 , 脂酸, 1 ; 永久变形(% ) 8 ; 高耐磨碳黑, 5 0 ; , 硬度(邵氏) 7 0 ; 聚苯硫醚, 1 0 ; 撕裂强度 , (K N / m ) , 2 8 ; 硫磺, 0 . 3 ; 脆性温度, - 6 5 ; D C P , 3 . 5 ; 合计 1 6 9 . 8 , 硫化条件:1 6 0℃ × 3 0 ′混炼工艺:生胶→碳黑→聚苯硫醚 → 氧 化 锌 → D C P → 硬 脂 酸 ,薄 通 十 次 下 片。用途和性能:耐辐射剂量为 1 × 1 0 7 耐 热 、 耐 各 种 介 质 : 耐 乙 酸 。 工 作 温 度 :- 5 5  ̄ 1 5 0 ℃,生产各种密封件、垫片。 (三)硬度 8 0 三元乙丙橡胶配方: 三元乙丙胶; 1 0 0 ; 拉伸强度(M p a ) , 1 8 . 5 ; 氧化锌, 5 ; 扯断伸长率(% ) 1 5 0 ; 硬 , 脂酸, 1 ; 永久变形(% ) 7 ; 硫磺, 0 . 5 ; 硬度 , (邵氏) 8 0 ; 高耐磨碳黑, 7 0 ; 撕裂强度 , (K N / m ) , 促进剂 T T , 1 . 5 , 促进剂, D M ; 2 , 合计 1 8 0 , 硫化条件:1 6 0 ℃× 3 0 ′混炼工 艺:生 胶 → 碳 黑 → 氧 化 锌 、促 进 剂 → 硫 磺 → 硬 脂 酸 → 混 炼 后 经 十 次 薄 通 下 片 。用途 和性能:温度:- 3 5  ̄ + 1 3 0 ℃,压力:1 0 K g / c m 2 介质:耐 H 2 S 腐蚀。用于生产密封圈、 垫片,耐酸、耐盐、耐辐射。 (四)硬度 8 2 三元乙丙橡胶配方: 三元乙丙胶, 1 0 0 ; 拉伸强度(M p a ) , 2 0 . 4 ; 高耐磨碳黑, 8 0 ; 扯断伸长率(% ) , 205;硬脂酸,0.5; 永久变形(% ) 3 ; 氧化锌, , 5 ; 硬度(邵氏) 8 2 ; 氧化镁, 5 ; 撕裂强度 , (K N / m ) 促进剂, T M T D 1 . 5 ; 脆性温度, - 6 2 ; 促进剂 D M , 0 . 5 , 1 0 0 % 顶伸强度, M P a 8 5 , 硫磺, 1 . 5 , 合计 1 9 4 , 硫化条件:1 6 0 ℃ × 3 0 ′ 骨 架 经 过 喷 砂 处 理 后 ,用 并 酮 洗 净,凉 干 ,涂 一 薄 层 γ - 氨 基 丙 基 三 氧 基 硅烷,3 0 分钟后在涂一遍,1 0 分钟后包胶 即可硫化。混炼工艺:生胶→碳黑→硫磺 →硬脂酸→氧化锌→氧化镁→薄通下片。 用途和性能:该胶料耐特种介质密封材 料,胶辊静密封用“O ”型圈,工作介质: 耐 N 2 0 4 无水肼。耐辐射、耐磨,与铝及不 锈钢在介质中的结合强力> 3 0 K G / c m 2 。工 作温度: - 4 0 ℃ ̄ 1 2 0 ℃范围工作. 二、制备工艺:目前 E P D M 工业生产工 艺路线有溶液聚合法、悬浮聚合法和气相 聚合法三种。 (一)溶液聚合工艺 1 、技术状况 该工艺是在既可以溶解产品、又可以 溶解单体和催化剂体系的溶剂中进行的均 相反应,通常以直链烷烃如正己烷为溶 剂,采用 V 一 A 1 催化剂体系,聚合温度 为 30 ~5 0 C ,聚合压力为 0.4 ~0 .8 MPa, 反应产物中聚合物的质量分数一般为 8 %~1 0 %。工艺过程基本上由原材料准 备、化学品配制、聚合、催化剂脱除、单 体和溶剂回收精制以及凝聚、干燥和包装 等工序组成, 但由于各公司在某部分或控 制方面有自己的专利技术,因而各具独特 的工艺实施方法。 2 、技术特点 技术比较成熟,操作稳定,是工业生 产 E P D M 的 主 要 方 法;产 品 品 种 牌 号 较 多,质量均匀,灰分含量较少,应用范围 广泛;产品电绝缘性能好。但是由于聚合 是在溶剂中进行,传质传热受到限制,聚 合物的质过分数一般控制在 6 %~9 %,最 高仅达 1 1 %~1 4 %,聚合效率低。同时, 由于溶剂需回收精制,生产流程长,设备 多,建设投资及操作成本较高。 (二)悬浮聚合工艺 1 、技术状况 一般悬浮聚合工艺:以乙酰丙酮钒和 A l E t 2 C l 为催化剂,二氯丙二酸二乙酯为 活化剂,H N B 或 D C P D 为第三单体,二乙 基锌和氢气为分子量调节剂。视所生产产 品牌号的不同,将乙烯、丙烯、第三单体 以及催化剂加入具有多桨式搅拌器的夹套 式 聚 合 釜 中 ,反 应 条 件 为:温 度 一 2 0 ~ 2 0 o C ,压力 0 .3 5 ~1 .0 5 M P a 。反应热借 反应相的单体蒸发移除。反应相中悬浮聚 合物的质量分数控制在 3 0 %~3 5 %,整个 聚合反应在高度自动控制下进行,生成的 聚合物丙烯淤浆间歇地(1 0 ~1 5 次/ h )送 入洗涤器,用聚丙二醇使催化剂失活,再 用 N a O H 水溶液洗涤。悬浮液送入汽提塔 汽提,未反应的乙烯、丙烯和 E N B 分别经 回收系统精制后循环使用。胶粒一水浆液 经 振 动 筛 脱 水 、挤 压 干 燥 、压 块 和 包 装 即 得 成 品 胶 。该 工 艺 特 点 是 聚 合 精 制 不 使 用 溶 剂 ,聚 合 物 浓 度 高 ,强 化 了 设 备 生 产 能 力,同 时 省 略 了 溶 剂 循 环 和 回 收 ,节 省 了 能量。 2 、技术特点 E P D M 悬浮聚合工艺的特点是:聚合 产物不溶于反应介质丙烯,体系粘度较 低,提 高 了 转 化 率 ,聚 合 物 的 质 量 分 数 高 达 3 0 %~3 5 %,因而其生产能力是溶液法 的 4 ~5 倍;无 溶 剂 回 收 精 制 和 凝 聚 等 工 序,工 艺 流 程 简 化 ,基 建 投 资 少;可 生 产 很高分子量的品种;产品成本比溶液法 低。而 其 不 足 之 处 是:由 于 不 用 溶 剂 ,从 聚 合 物 中 脱 离 残 留 催 化 剂 比 较 困 难;产品 (三)气相聚合工艺 1 、技术状况: 为聚合、分离净化和包 装三个工序。质量分数为 6 0 %的乙烯、3 5 . 5 %的丙烯、4 .5 %的 E N B 同催化剂、氢 气、氮气和炭黑一起加入流比床反应器, 在 5 0 ~6 5 C 和绝对压力 2 .0 7 k P a 下进行气相聚合反应。乙烯、丙 烯和 E N B 的单程转化率分别为 5 .2 %。0 . 5 8 %和 0 . 4 %。来自反应器的未反应单体 经循环气压缩机压缩后进入循环气冷却器 除 去 反 应 热 ,与 新 鲜 原 料 气 一 起 循 环 回 反 应器。从反应器排出的 E P R 粉未经脱气降 压后进入净化塔,用氮气脱除残留烃类。 来自净化塔顶部的气体经冷凝回收 E N B 后 用 泵 送 回 流 比 床 反 应 器 。生 成 的 微 粒 状 产品进入包装工序。 2 、技术特点: 工艺流程简短,仅三道 工 序 ,而 传 统 工 艺 有 七 道 工 序;不 需 要 溶 剂 或 稀 释 剂 ,毋需溶剂回收和精制工序; 几乎无三暖排放,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三、各种生产工艺的技术经济比较 在 E P D M 的各种生产工艺路线中,溶 液 聚 合 工 艺 投 资 和 成 本 最 高 。投 资 高 是 因 为 流 程 长 ,高 粘 度 散 热 难 ,设 备 生 产 强 度 低,反应后聚合物流浓度太稀(仅为 6 %~ 1 4 %,悬浮聚合工艺为 3 3 % ) ,单体、溶剂 回 收 需 较 高 的 费 用;成 本 高 主 要 是 因 为 公 用 工 程 费 、折 旧 费 、固 定 成 本 费 用 高 。这 是由于生产过程中消耗较高的电和蒸汽所 致。悬 浮 聚 合 工 艺 的 投 资 与 成 本 工 艺 分 别 相 当 于 相 同 规 模 溶 液 聚 合 工 艺 的 7 7 %和 8 8 %,具有投资少、原料消耗和能耗低、 生产成本低、三废处理费用少等特点。 四、结论 综上所述,虽然 E P D M 溶液聚合工艺 的投资和成本最高,但其产品综合性能 好,硫 化 速 度 快 ,产 品 应 用 范 围 广 ,是目 前 国 外 最 广 泛 使 用 的 方 法 。橡 胶 制 品 行 业 正 在 飞 速 发 展 中 ,其 良 好 的 市 场 资 源 及 整 合,为未来的橡胶化工业提供方向。Fra bibliotek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