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总则与民法通则比较之归纳汇总
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史烨凯
民法总则于3月15颁布,10月1日起正式生效。
总则生效后,通则并未自动失效,而是按照新法由于旧法的原则,优先适用总则。
但是,民法总则里面有一些概念性的改变不同于上学期所学的通则,需要加以记忆区分。
不过令人欣喜的是,总则中除了一些概念的改变和我们的原有观点冲突以外,其他方面,尤其是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两章,相比较通则而言,无疑是更贴近我们的教材的。
这可以为我们节省大量时间而不必去建构新的体系,下面讲述二者之间的概念性差别。
当然,碍于作者水平有限,难免存在纰漏或者不当之处,请多多理解。
此外,本文仅代表作者自己的观点,文责由我本人承担。
一、基本规定(原通则第一章基本原则)
1.总则将原通则中关于民事基本原则的条文拆分,形成了一个基本原则一条的局面。
2.总则第十条规定,处理民事纠纷应当按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改变了原通则第六条之法律没有规定的适用政策的规定。
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民法的影响,总则对习惯可以成为法源的一般性规定,也标志着习惯正式成为我国民法的非正式渊源。
(教材P16页观点过时)
二、自然人(原通则第二章公民(自然人))
1.总则第16条将胎儿的利益规定为列举保护,在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方面将胎儿视为已出生。
通则中无胎儿权益保护的相关规定,继承法第28条关于为胎儿保留适当份额遗产的规定与之冲突,适用新规定。
(教材P54页观点过时)
2.总则第12条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界定在8岁,原通则规定的是10岁。
3.总则第27、28条中,将“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列为可以担任监护人的人选,改变了通则中“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的规定,解决了关于孤儿院中孤儿的监护人是谁等在法律中界定不明确的问题。
4.总则第31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改变了民通意见中关于未经指定机关指定监护人而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不予受理的规定。
5.总则第33条新规定了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成年人可以事先通过协商的方式确定自己在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以后的监护人,可以应对日益高
发的老年痴呆等疾病。
6.原认为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判决作出之日视为自然人死亡的日期,但是,总则第48条第2段规定,因意外事件下落不明宣告死亡的,意外事件发生之日视为死亡的日期。
7.总则第51条新增加了关于死亡撤销以后,原配偶向登记机关书面声明不愿意恢复关系的,婚姻关系不自动恢复。
三、法人
1.通则将法人分为企业法人、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社会团体法人,总则将法人分为营利法人、非营利法人和特别法人,其中特别法人包括了国家机关、村委会、集体经济组织等
四、民事法律行为
1.重大误解的除斥期间为3个月,其他撤销权的行使期限为1年
五、民事责任
1.总则第184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即郑根成所谓之好撒马利亚人法。
六、诉讼时效
1.诉讼时效由二年改为三年
2.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诉讼时效自其成年之日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