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六年级下册《人自然社会》全册教案
六年级下册《人自然社会》全册教案
2、五四运动
(1)课前同学们做了很多资料调查,相信对“五四运动”已经有了一定了解,现在就让我们共同交流一下吧:
A、五四运动暴发的背景及原因
B、五四运动的经过
C、五四运动的结果
小结:(板书)
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先锋:学生
主力:工人阶级
领导者:接受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结局:初步胜利
标志: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2.让学生代表宣读倡议书。
3.稀有选择搭档,推选组长,出谋划策,商讨措施。比一比,哪个小组的点子多,有创意,比赛评选出最佳创意小组、最佳策划小组。组内合作,教师相机点拨。
4.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合作成果。
(五)课堂小结,结束活动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位浙江人行动起来,那么,我们美丽的家乡一定能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2)交流、评价、点拨。
(在这个过程中,采取各小组比赛的形式,由生评、师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整理、筛选资料,制作手抄报。
各小组将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然后进行归类。然后在组内进行分工,确定一个子课题编写一份手抄报。
(4)交流、展览。
(三)创意策划,研讨措施
1.在这片仅占全国1%的国土面积上,汇聚了占全国总人口5.92%的人口和8.3%的城市,创造了占全国17.14%的国民经济收入和15.6%的地方财政收入,2002年底人均年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2.98倍。作为浙江人,我们要为在“长三角”有一席之地而自豪!作为浙江人,我们都有责任出一份力呀!(各小组畅所欲言,从环保、学习、健体、各方面交流了自己的看法。)
2、小结
二、“一大”的召开
1、阅读课本
(1)“一大”的召开地点
(2)“一大”的召开到会的代表
(3)“一大”的召开过程中出现了什么意外?
(4)后来怎么办?
(5)“一大”召开的内容有哪些?
2、学生汇报
(1)党的名称,党的纲领,奋斗目标,中心任务,中央领导结构。
(2)我们党的纲领:1.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2.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3.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场运动前后期在思想宣传方面有什么重大变化?
…… ……
小结: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
在思想宣传方面,新文化运动前期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李大钊等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把新文化运动推向新阶段,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五、全课总结,升华敬意
今天,我们再次缅怀周总理的业绩,使我们对他老人家更加崇敬和怀念,对我们伟大的党更加热爱和信赖。将激励我们拼搏向上,不断前进。、
第18课:海陆兼备的多山省份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关注浙江,了解在各方面的资源,帮助学生树立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根据主题收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分析运用所得资料的基本方法。
四、联系实际,导行明理
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建设祖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你们身上。周总理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民族的振兴腾飞,为了人民安居乐业,他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你们现在怎样做,才能笑慰已故总理的英灵?无愧于党的好孩子?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进行讨论、畅谈。以周总理为榜样,忠于党、忠于人民,努力学习,掌握本领,将来做一个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全课小结
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四、课后延伸
1、搜集歌颂中国共产党的歌曲、诗词。
2、出一期回顾中国共产党光辉历程为主的历史手抄报。
17、人民的好总理
教学目标
1.通过周恩来少年时期“为中华之崛起”而发愤读书的故事,体会少年周恩来的爱国之情。
2.了解周恩来同志卓越的政治、思想和军事才能,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怀和大无畏精神。
教学过程设计
一、“一大”的召开的背景简介
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的条件
无产阶级政党建立的基本规律。无产阶级政党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两者缺一不可。(1)无产阶级是伴随着大工业作为资产阶级的掘墓人而出现的,它是当前与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真正的革命阶级。(2)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由有产阶级中学识丰富的人,即知识分子创造的哲学、历史和经济的理论中成长起来的,在艰巨的阶级斗争的实践中和科学研究中创造出来的。(3)马克思主义必须到工人运动中寻找自己的物质武器,才能使自己有所依托并形成强大的物质力量,否则会在书斋中枯萎下去;工人运动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才能形成自觉的共产主义运动
(2)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学生要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利用适当的工具和技术(包括计算机)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并恰当地利用信息。
(3)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探究活动的体验。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自主参与,亲历实践过程,加深体验,促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人生问题的思考与感悟,激发起探索、创新的兴趣和欲望,并且逐步形成喜爱质疑、勤于思考、乐于探究中获取新知的心理素质。在收集与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学习黄河有关的知识,并通过小报、交
(3)生活链结
在民族危亡的时刻,学生发生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是爱国的具体表现,那么在和平发展的今天,我们作为学生应该怎样体现我们的爱国思想?
16、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摇篮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的经过。
2.了解中共“一大”在嘉兴南胡游船上举行的原因和会议内容。
3.了解中共“一大”召开的伟大意义。
3、指导学生按照选定的活动主题收集整理资料并进行筛选。
三、活动过程设计
(一)视频导入,引发探究欲望
1.浙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素称"文物之邦".历史悠久,积储深厚。浙江拥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更有“文化之邦”、“旅游之乡”的盛名,历史悠久,经济发达,交通便利,文化昌盛,自从东晋南朝以来就后来居上,千百年来遥遥领先,在21世纪的现代化赛跑中理当再接再厉,更上新台阶。久远而光荣的历史,在中华民族史册上留下浓重一笔。在解说中间插入图片,并配上音乐。
B、“五四运动”的爆发及其经过
2、投影片及教学图片
教学流程:
一、导入
(投影出示图片:“康有为、梁启超像”、“义和团旗帜”、“孙中山像”)
提问:大家还熟悉这三幅图片吗?相信关于他们的故事同学们一定还记得,哪位同学能分别用一两句话概述一下。
…… ……
辛亥革命后,许多人都为推翻两千年的帝制而欢呼,幻想在此基础上建立民主的共和国,以实现中国人的强国之梦。但是,现实却是袁世凯和张勋复辟帝制、军阀割据混战、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专横。从西方移植过来的民主共和体制显得羸弱无力,民主共和制并没有发挥其制衡作用,反而成为军阀、政客争权夺利的遮羞布。
那么,挽救中国到底应该走怎样的一条道路,中国革命的曙光究竟在哪里?带着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一起走进本节课的学习——五四运动。(板书)
二、交流探究
1、新文化运动
(1)简介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2)阅读教材,知识归纳:
A、新文化运动的领袖
B、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刊物
C、新文化运动的口号
(3)资料交流:
A、了解陈独秀、李大钊、《新青年》(投影图片)
(5)在我国新文化运动深入发展之时,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阅读教材,了解十月革命)
…… ……
小结: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他们逐步从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开始用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人民,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的时期。
(6)探究、讨论:
B、你还了解新文化运动中的其他一些人物吗?
(4)通过以上资料的交流,请同学们结合教材概括一下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方法:在自主概括的基础上与同桌或在组内交流,互相补充学习。)
小结:(投影)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斗争矛头直指封建制度的孔教。
3.通过了解周总理在领导人民战胜艰难险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过程中的丰功伟绩,感受人民的好总理为民谋福利的高尚的人格风范。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新课
1.挂出周总理的画像,激情引题,引导学生仔细看看周总理的外貌,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会感到周总理英竣端正、慈祥、可亲。强化了周总理的形象。
2.过渡句: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一生的动人事迹是写不完,说不尽的,他和人民心连心。(同时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周总理在邢台地震时为党为人民忘我工作的生活片段。
第19课:错落有致的地形
活动目标
1、热爱祖国河山,家乡的魅力,体会浙江作为一个沿海城市在地理、气候、经济、政治、文化方面是如何蓬勃发展的。
第四项活动则是在前面三个环节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调查报告或活动小结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想和认识,总结自己参加活动的收获,作为自我评价。
在这次活动中,学生还从各个角度,不拘形式地记录了这次活动过程,有的还就整个活动撰写了调查报告。
我们的收获
(1)共同营造了一个和谐的学习过程。
这项综合实践活动得到了社会、科学、语文、美术等学科老师的支持,也得到了社会家长的支持。通过活动,促进了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融合,共同营造了一个和谐的学习过程,师生共同分享了综合实践活动带来的快乐。
15当五四浪潮袭来的时候
教学目标
1.了解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暴发的背景、原因、经过和结果。
2、能对五四运动和“辛亥革命”进行比较:性质、领导者、革命的主力、运动的背景),体会在民族危亡的时刻,我们要起来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