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整理)2农田主要杂草知识一览.

(整理)2农田主要杂草知识一览.

农田主要杂草知识一览一、杂草的发生特点1、生长快:利用光、水、肥的能力较作物强,进行无性繁殖的杂草生长速度相当快,较作物成熟偏早。

2、多实性,连续结实性、落地性:可产生1-3代,几万-几十万种子,种子成熟后一般很容易造成脱落,造成土壤感染。

杂草能在短期内占据空间,覆盖地面,就是因为有较大的单株结实量。

由于杂草成千上万倍地产生种子,即便除草措施十分有效,如果每亩农田当年留下几千株杂草,便能产生几千万乃至上亿粒种子,到来年仍能严重发生。

3、苗成熟期参差不齐:杂草种子的成熟期比栽培作物早,成熟期也不一致,通常是边开花、边结实、边成熟,随成熟随脱落散落田间,一年可繁殖数代。

例如小藜在黄淮海流域每年4月下旬至5月初开花,5月下旬果实成熟,一直到10月份仍能开花结实。

因此,这些杂草在麦田、秋田、菜田和果园等不同田间或不同季节都有发生。

4、杂草的种子多有后熟特性:一些正在开花的杂草被拔除后,受精的胚珠就可发育成为种子。

一些专性杂草,如稻田中的稗草,果实成熟期一般比水稻提前10~20天。

麦田中的野燕麦、看麦娘、播娘蒿等杂草通常在小麦成熟前果实已成熟脱落。

大部分杂草的出苗期也不整齐,如荠菜、藜、繁缕等杂草除了1月份最冷和7~8月份最热时不发生外,一年四季都能出苗开花。

马唐、狗尾草、牛筋草、画眉草、铁苋菜和龙葵等4~8月份均能出苗生长,是玉米、棉花、大豆、花生等秋作物和菜田、果园的主要杂草。

大田内每浇一次水或降一次雨后就有一次杂草出苗高峰,这是农田杂草容易形成草荒和不易清除的主要原因,也给防除带来不便。

5、寿命长(休眠):独行菜种子寿命40年以上,田旋花可存活50年。

6、可塑性和抗逆性强:在环境不良情况下生存能力及适应性更突出,较作物有较大优式。

7、多种繁殖方式及授粉途径:可通过种子或无性繁殖的根、茎、芽繁殖,既能异花也能自花授粉,通过风、昆虫、动物、人均可受粉。

8、多种传播方式:种子通过风、昆虫、动物、人畜、水流、农业机械、灌溉、农家肥混在作物种子、商品粮。

9、拟态性:如稗和稻,狗尾草和谷子形态及生理习性相近,人工和机械草除难度很大。

二、杂草的危害1、与作物争夺肥、光、水分、空间:杂草有发达的根系,匍匐地面的茎节也能生根,吸收能力强,幼苗阶段生长速度快,光合效率高,光合作用产物迅速向新叶传导分配,而且营养生长快速向生殖生长过渡,具有干扰作物的特殊性能,夺取水分、养分和日光的能力比作物大得多。

有其优越的生长特点和突出的环境适应性。

2、降低作物产量和品质:毒麦混入小麦后,磨成的面粉对人有毒害作用,人若吃了就会引起头晕、昏迷、恶心、呕吐、腹泻、痉挛,严重时可引起死亡。

家畜食用了含有一定量毒麦的饲料时,同样能引起中毒或死亡。

稻谷中含有稗草会降低米质,出米率下降。

果园内杂草丛生也影响果实着色和品质。

3、妨碍农事操作:若麦田内猪殃殃、播娘蒿、刺儿菜丛生,稻田内稗草、鸭舌草和水苋菜较多时,作物容易倒伏,影响千粒重,降低产量。

稻麦倒伏后,收割机无法收割。

大豆、玉米田内苘麻量大,草害严重时,收割机易被青草阻塞而发生故障。

另外,收割时若混有较多青草则不易晒干,容易发生霉烂,造成损失。

4、滋生病虫害(中间寄主):如传毒寄主,一些杂草由昆虫传毒而感染病毒后,再由昆虫把杂草上的病毒传到农作物上,因而成为病毒病发生的重要病源之一;棉蚜在刺菜、荠菜等杂草上越冬;稗草是稻飞虱、叶蝉的中间寄主。

5、影响人、畜健康:含毒麦4%以上的面粉导致人中毒甚至死亡;家畜食用了含有一定量毒麦的饲料时,同样能引起中毒或死亡。

因此,麦毒被列为国家检疫对象。

牲畜吃了带有野燕麦种子的饲料,常引起口腔、食道和胃粘膜发炎;豚草的花粉可使敏感者引起变态反应症。

6、影响水利设施和河道航行:使河渠水流速度减缓、泥沙淤积并且为鼠类筑巢栖息提供了条件,使堤坝受损。

三、杂草的分类杂草:是指农田中非栽培的植物、害大于益的农田植物。

世界杂草有5万种,其中农田杂草有5000种,我国有农田杂草580种。

根据繁殖和发生特点一年生杂草(278种):种子萌发、营养生长、开花结果、死亡在一年内完成,以种子繁殖,如野燕麦和反枝苋。

两年生又可称越年生(59种)杂草:第一年营养生长越冬第二年开花结实以种子繁殖。

如荠菜、独行菜。

多年生杂草(243种):多次开花结实,如车前、问荆、空心莲子草。

营养繁殖器官:种子、直根、根状茎、块茎、匍匐茎、球茎、鳞茎、茎叶段块。

根据形态特征:阔叶杂草(77科):一般指双子叶杂草,也有部分单子叶杂草,两片叶子,叶面宽大,叶子着生角度大,叶片平展,叶脉网状,少数叶脉平行有叶柄;茎圆形或四棱形,茎内维管束作环状排列,有形成层,次生组织发达;根为直根。

1)菊科(77种):头状花序,花两类,内部为管状花,外部为舌状花。

2)十字花科(25种):常有根生叶,花两性,总状花序,萼片4枚,雄蕊6 片,对称生。

3)藜科:叶互生,无托叶,花不显著,密集,小坚果。

4)蓼科(27种):茎节膨胀,单叶互生,叶柄基部的托叶常膨大成膜质托叶鞘,花小,花簇由鞘发出,瘦果。

5)苋科:营养体含红色素,叶对生或互生,无托叶,花小,不显著,族生或穗状花序,小坚果。

6)唇形科(28种):茎四棱,单叶对生,轮状聚伞花序,不整齐两性花,小坚果。

7)旋花科:缠绕草本,有的有乳液,腋生聚伞花序,花大形,花冠漏斗状,子房上位,蒴果。

禾本科杂草(66种):单子叶杂草,一片子叶,叶面狭长,叶脉平行,叶子竖立,无叶柄,叶鞘在侧纵裂开;茎圆形或扁形,茎内维管束全面散布,无形成层,根系为须根。

莎草科杂草(35种):单子叶,叶片窄而大,叶脉平行,叶子竖立生长,无叶柄,叶鞘闭合成管状;茎三棱或扁三棱,个别为圆柱形,无节,茎实心,不具中空节间,根系为须根。

根据生态习性:A、耕地杂草:(略)B、林地杂草:(略)C、草地杂草:(略)D、水生杂草:沉水杂草:如矮慈姑;浮水杂草:如眼子菜、青萍;藻类:如水绵;挺水杂草:如水莎草、芦苇等。

E、环境杂草:F、寄生杂草(异养型杂草):如菟丝子,此类杂草已部分或全部失去以光合作用自我合成有机养料的能力,而寄生或半寄生地生活。

四、主要禾本科杂草(66种):看麦娘(棒槌草)识别要点:株高15-40CM。

杆丛生,基部膝曲,叶鞘短于节间,叶舌薄膜质,圆锥花序,灰绿色,花为橙黄色。

特点:种子繁殖,越年生或一年生草本。

11月—2月为苗期,4—6月为花果期。

分布与危害:适生于潮湿土壤,主要分布于中南各省。

主要危害稻茬小麦、油菜等作物。

野燕麦(燕麦草)识别要点:株高30-120CM,单生或丛生,叶鞘长于节间,叶鞘松弛,叶舌膜质透明。

圆锥花序,长25MM,生2—3朵花。

特点:种子繁殖,越年生或一年生草本。

秋、春季出苗,4月抽穗,5月成熟,生长快。

分布与危害:分布全国,以西北地区危害最为严重,适生于旱作物田,危害麦田最为严重。

硬草识别要点:秆直立或基部卧地,高15—40CM,节较肿胀。

叶鞘平滑,有脊,下部闭合,长于节间;叶舌干膜质。

圆锥花序较密集而紧缩,小穗粗壮,直立或平展。

特点:种子繁殖,一年或二年生草本。

秋冬季或春季萌发出苗,花果期4—5月。

分布与危害:分布于安徽、江苏、河南等省区。

在盐碱性土地发生数量大。

马唐(秧子草)识别要点:秆丛生,基部展开或倾斜,总状花序3—10个,长5—8CM,上部互生,下部近于轮生。

特点:种子繁殖,一年生草本,苗期4—6月,花果期6—11月,种子边成熟边脱落,繁殖能力很强。

分布与危害:以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发生面积最大,为秋熟作物田恶性杂草。

发生数量与分布范围在旱地杂草中均具首位。

狗尾草识别要点:高20—60CM,丛生,直立或倾斜,基部偶有分枝,圆锥花序紧密,呈圆柱状。

特点:种子繁殖,一年生草本,比较耐寒耐贫瘠。

4—5月出苗,5月中下旬形成高峰,7—9月陆续成熟,种子经冬眠后萌发。

分布与危害:秋熟旱作物农田重要杂草。

牛筋草识别要点:又名蟋蟀草,根密而深,难拔。

秆丛生。

特点:种子繁殖,一年生草本。

5月初出苗出现第一次高峰,而后9月出现第二次高峰,7—10月成熟。

分布与危害: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机器以南地区发生为多,为秋熟旱作物田危害较重的恶性杂草。

千金子识别要点:高30—90CM,秆丛生,直立,基部膝曲或倾斜。

叶鞘无毛,多短于叶间;叶片扁平,先端尖,圆锥花序,主轴和分枝粗糙;小穗多带紫色。

特点:种子繁殖,一年生草本。

5—6月出苗,8—11月陆续开花、成熟、结果。

分布与危害:分布中南各地。

为湿润的秋熟旱作物田和水稻田恶性杂草。

稗草识别要点:高50—130CM,叶条形,秆直立,无叶舌。

圆锥花序,分枝为穗形总状花序,并生或对生与主轴。

特点:种子繁殖,一年生草本。

属晚春型杂草,正常出苗的杂草大致在7月上旬抽穗、开花,8月果实逐渐成熟。

分布与危害:生于水田,在条件好的旱地发生较多,适应性强,为农田危害最严重的恶性杂草。

狗牙根识别要点:有地下根茎。

茎匍匐地面,叶鞘有脊,鞘口有柔毛,叶舌短,有纤维毛。

叶片线形互生,穗状花序。

特点:多年生草本,种子量少、细小发芽率低,以匍匐茎为主。

喜光不耐阴,喜湿较耐旱,4月从根茎长出新芽,4—5月份迅速扩展蔓延,交织成网状而覆盖地面;6月开始陆续抽穗、开花、结果,10月成熟脱落。

分布与危害:分布在黄河流域及以南各省区。

为果园、农田的主要杂草。

植株的茎着土即生根复活,难以防除。

罔草识别要点:秆丛生,不分枝,高15—90CM,叶鞘无毛,多长于节间,叶片阔条形。

圆锥花序,狭窄,分枝稀疏,直立或斜生。

特点:种子繁殖,一年或二年生草本。

冬前出苗,4—5月开花,5—6月成熟。

分布与危害: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

为稻茬麦田重要杂草。

局部地区已成为恶性杂草。

五、主要阔叶杂草鸭跖草:俗名兰花菜,一年生晚春杂草,草本,适应性很强,既喜湿又耐旱。

种子寿命在5年左右,分布全国,在东北5月上、中旬发芽出苗,是大豆田的恶性杂草,因十年九春旱,故土壤处理防除效果很难保证,抗药性强,东北大豆田特效药剂:广灭灵(异恶草酮),排草丹(灭草松),虎威(氟磺胺草醚),宝收(阔叶散、土壤处理),阔草清等。

苣荬菜:多年生根茎杂草,根茎发达,在东北5月上旬发芽出苗,是大豆田的恶性杂草,7月下旬开花,8-9月种子成熟,地下根茎繁殖为主。

危害大豆、玉米、小麦等旱田作物分布全国各地。

刺蓟:俗称刺儿菜,多年生根茎杂草,有细长的根状茎。

在东北5月初出苗,是大豆田恶性杂草,7月中、下旬开花,8-9月种子成熟,根茎发达,深入土壤中2-3米,并在不同深度长出一些横走根茎,上生多数根芽,根芽繁殖。

分布于各地,危害大豆、小麦、棉花等。

问荆:俗称节骨草,木贼科,多年生草本。

根茎繁殖为主,孢子也能繁殖,4~5月生孢子茎,不久孢子成熟散出,孢子枯死,5月中下旬生营养茎,九月营养茎死亡;蕨类杂草,酸性土壤偏重发生,叶退化,下部联合成鞘,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北,危害小麦、大豆、玉米、果园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