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专题.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专题.


(二)交叉口及其分类
1、城市中道路与道路相交的部位称为城市道路的交叉口。

由于城市内的车辆是通过由不同等级和不同方向的道路 所组成的网络系统运行并达到目的地。 道路交叉口就成为城市交通能否快速畅通的关键部位。

2、分类: (1)平面交叉
平面交叉是指各相交道路中心线在同一高程相交的道口。

平面交叉的形式决定于道路系统规划、交通量、交通性质和交通组织, 以及交叉口用地及其周围建筑的布局。常见的形式有:十字形、X字 形、T字形Y字形、错位交叉和复合交叉等几种。 进入交叉口的车辆,由于行驶方向不同,车辆从不同方向驶向同一方 向或成锐角相交时可能产生碰撞的地点称为交织点。
第二节 道路交通标志、标线
一、道路交通标志
道路交通标志是一种以图形符号和文字传递特定交通信息,用以 管理道路交通的安全设施。

一般设置在路侧或道路上方(跨路式)。

我国道路上已开始实施国家标准 GB5768-86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 线》。按《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规定,道路交通标志分为主标志 和辅助标志。
4、指路标志;传递道路方向、地点、距离信息的标志。其形状为 长方形或正方形,颜色为蓝底白图案或绿底白图案。

二、道路交通标线

道路交通标线是由各种路面标线、箭头、文字、立面标记、突起 路标和路边线轮廓标志等构成的交通安全设施。 作用是管制和引导交通,可以和标志配合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 标线颜色除少数注明可用黄色外,大多用白色。
B.
C.
(2)立体交叉 立体交叉是指交叉道路的中心线在不同标高相交时的道路交叉口。其特点 是各相交道路上的车流互相不干扰,可以各自保持原有的行车速度通过交 叉口。立体交叉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跨路桥、匝道、出入口、变速车道。

跨路桥:高速或快速路从桥上通过,相交道路从桥下通过, 称为上跨式,反之,称为下穿式。 匝道:为连接两相交道路而设置的互通式交换道。匝道又 分为单向匝道、双向匝道和设分隔带的双向匝道。
主标志又分为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和指路标志4类。


1、警告标志;警告车辆、行人交通行为的标志。形状为顶角向上 的等边三角形。颜色为黄底、黑边、黑图案。
2、禁令标志;禁止或限制车辆、行人交通行为的标志。形状为顶 角向下的等边三角形或圆形,颜色为白底、红圈、红杠、黑图案。


3、指示标志;指示车辆、行人行进的标志。其形状采用圆形、长 方形和正方形、颜色为蓝底、白图案。
∆ ∆
分离式立体交叉 互通式立体交叉
互通式立体交叉
(三)停车场
城市中供机动车使用的停车场按服务对象不同分为专用 停车场和公用停车场两类:
A.
B.
专用停车场专为机关或单位使用;
公用停车场为社会各种车辆停车服务,如分布在城市出 入口为外地来城的车辆,或为过境车辆停放的停车场, 或设置地商场、影剧院、体育场馆等公共建筑附近的停 车场,以及城市道路路段上的停车场等称为公用停车场。
5、减速让行线:采用两条平行的白色虚线。设有 “减速让行”交通标志的路面,应设减速让行标 线。

∆ ∆
6 、人行横道线:它是准许行人横穿车行道的白色标线。 7 、导流线:采用 45角斜向的平行白线。它表示车辆需 按规定的路线行驶,不得压线或越线行驶。 8 、车行道宽度渐变段标线:表示车行道宽度变化及车 道数增减。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
第一节 道路交通设施
(一)道路及其分类
1、城市道路
2、分类

确定分类的基本因素: 交通性质、交通量和行车速度。

我国城市道路的分类,根据国家,<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的规定,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类。
(1)快速路:快速路完全为交通功能服务 ,是解决城市长距离快速交通的 主要道路。快速路进出口应采用全控制或部分控制;快速路与快速路相 交或高速公路相交,必须采用立体交叉。

消除冲突点的交通组织有以下几种方式:
A.
环形交叉。在交叉口中央设置圆形或椭圆形交通岛,使进入交 叉口车辆一律绕岛单向逆时针方向行驶。 渠化交通。在交叉口合理地布置交通岛,组织车流分道行驶, 减少车辆行驶时的相互干扰。 交通管制。在交叉口设置信号灯或由交通警手势指挥,使通过 交叉口的直行、左转弯和右转弯的车辆的通行时间错开,即在 同一时间内只允许某一方向的车流通过交叉口。


出入口:由快速道路驶出,进入匝道的道口称为出口;由 匝道驶出,进入快速道路的道口称为入口。“出”和“入” 均是针对快速道路本身而言。 变速车道:由匝道驶入快速道的车辆需要加速,由快速道 驶入匝道的的车辆需要减速。设置在快速道右侧,用于出 入匝道车辆加速或减速使用的附加车道称为变速车道。

根据相交道路上行驶的车辆是否能相互转换,立体交叉又可分为分离式 和互通式两种:
(2)主干路:主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主干路上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应分 道行驶;平面交叉口间距以 800-1200m为宜,主干路不宜设置公共建筑 物出入口。
(3)次干路:次干路是城市区域性的交通干道 ,为区域交通集散服务,配合 主干路组成道路网,起到广泛连接城市各部分与集散作用。
( 4)支路:支路为联系各居住小区的道路 ,解决地区交通、直接与两侧建 筑物出入口相接,以服务功能为主。支路应满足公共交通线路行驶的要求。

道路交通标线按其不同的功能分为以下几类:

1 、车行道中心线;用来分隔对向行驶的交通流。 一般设在车行道中线上。颜色可采用黄色或白色。 2、车道分界线:用来分隔同向行驶的交通流。 3 、车行道边缘线;车行道边缘线表示车行道的 边线,颜色为白色。
∆ ∆

4 、停止线;表示车辆等候交通信号,或停车让辆的停放方式按其与通道的关系可分为平行式、 垂直式、斜放式三种类型。

城市公共停车场用地面积可按规划城市人口每人0.8-1.0平方米计算。 在市中心地区,停车场的服务半径不大于 200m ;一般地区不大于 300m。 公共停车场的停车面积根据规划的停车位数计算,每个停车 位占地25-30平方米。

∆ ∆
9 、接近路面障碍物标线:表示车辆需绕过路面障碍物。
10、停车位标线:表示车辆停放的位置。设置时应和停 车场标志配合使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