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艺术特长生招生培养论文

高校艺术特长生招生培养论文

浅谈高校艺术特长生的招生与培养摘要:高等院校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艺术不可或缺。

我国高校的艺术特长生招生与培养工作已走过了初步探索的阶段,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经验,也暴露了一些不足,如何在已有工作基础上,做到既能科学选材,又促进入校艺术生特长生的培养,这是备受关注的高校工作重要课题之一。

关键词:艺术特长生艺术教育招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自我国高校开展艺术特长生招生工作以来,数千名学生由此获益走进了大学校园,步入了新的培养阶段。

截至2012年,在全国范围招收艺术特长生的高校已达60所,另有限行政区域招收艺术特长生的高校33所,含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江苏、湖北、湖南七个省市。

整体来看,一方面大部分院校的特长生在校园里发挥了增强学生艺术修养、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部分院校在招生和培养过程中也产生了很多疑惑甚至遇到瓶颈。

因此,如何在现有成绩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不同类型艺术人才的招生和培养规律,促进艺术特长生招生对学校推进互质教育的引导作用,加强艺术特长生招生与培养的科学化研究和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

基于此,本文着重分析当前艺术特长生招生与培养工作所面临的问题。

1.高校招生引领作用不充分,应加强与中学等各学段沟通互动
教育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大学、中学、小学应该一脉相承,
大学的教育工作对于其他学段教育发挥的引领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但是客观地说,当今艺术特长生招生和培养工作中,各学段还未实现有序衔接。

中小学生对发展艺术特长缺少培养的计划和方向,所以出现“学一月特长,为一时考分”的现象,艺术教育与艺术修养并没有真正意义为中小学理解和付诸实践,学生的培养也出现了畸形化态势,这与高校艺术特长生的招生方式有重要引导关系。

具体表现在:
1.1现行的招生考察体系过于单一。

考生的评判集中在考场上
5-8分钟极短的时间内,单从这一点上,就无法系统化的客观评判一个考生,随之而来的就是浓重的应试氛围。

思考高校招生程序上一方面,测试中可考虑除“规定动作”外,增加“自选动作”,让考生有更多展示空间。

如:小提琴特长可自选钢琴、指挥、打击乐;相声特长可自选大鼓、快板、主持等。

另一方面,可建设长周期的测试考评机制,在中学阶段尝试采取“学分制”管理,实现多科目测评和实现大样本采集,“学分制”按部分权重计入总成绩。

1.2高校作为艺术特长工作的先行者应增加与中小学的互动沟通。

不仅要引导推动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开展,告知高校艺术特长测试的环节和内容,更要鼓励中小学对艺术特长培养做好长期设计和整体建设。

工作目标是使艺术教育保持良好的连续性与连通性,而不是仅仅做一个考官或考生。

2.招生院校与招生门类覆盖不均衡
目前的现状是并非全国所有的高校都招收艺术特长生,并且各
高校招收艺术特长生测试的门类从内容上和数目上存在较大差异。

形成的结果是,一方面艺术特长相关工作的影响没有得到最大化;另一方面,优惠政策无法覆盖全口径具有特长的生源,产生一定的不公平性。

未来较为理想的局面是尽量让不同文化课水平、不同地域的考生都有机会参考;同时创造条件和机会,尽量让具备不同艺术特长的考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参考的高校。

3.高校艺术教育延伸效果不明显原因分析及对策
艺术特长生的重要意义体现在对高校艺术教育的延伸性上,这一群体通过特长表现,提升学校格调和品位,能够把艺术修为对学生群体起到熏陶、感染、传播、甚至辅助教学的积极效果,推进高雅艺术传播,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但目前实施效果不甚理想,需要认真思考和在工作中做出对应调整。

3.1招用标准差异。

目前很多高校艺术特长生由招生部门负责测试,但学生入学后转团委或艺术团等相关部门管理,出现“想招的进不来,进来的没法用”的现象,“生产”与“应用”出现不一致甚至矛盾,需要进一步加强高校内部的沟通协调。

3.2有效组织不够。

一方面针对艺术特长生活动机制不规律、活动圈子范围小的特点,[1]应该按照“制度化、多样化、活动化、群体化”的原则加强学校艺术团、各类学生文艺社团运行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另一方面,由于客观需要,许多高校艺术特长生的绝大部分精力放在参赛和官方演出上,不足以让艺术特长生的作用大面
积、多层次地发挥,艺术特长生随之也就缺乏提高特长水平的条件和有针对性锻炼自己的机会。

3.3特长水平停滞。

大部分高校艺术特长生在入校后特长水平进步不明显,甚至下降,需要高校相关部门加强统筹和个性化培养。

4.教务安排与特殊生源不匹配
由于文化课基础相对薄弱,加上入校后演出和艺术宣介占去相当比例的时间,一些艺术特长生在大学课业要求的情况下表现出吃力,甚至出现学业危机。

在艺术特长生的入学后培养过程中,涉及到几方面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实践的。

一是动态监控。

时时掌握他们的学习现状。

二是思想教育。

对艺术特长生采取引导、鼓励、帮助、批评相结合的督促工作模式。

三是灵活机制。

可在教务上对艺术特长生的学分数、学制要求做部分调整,将参与的艺术活动做为课程并将分数列入总成绩的计算等等。

我国高校艺术特长生招生和培养还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而且各高校层次和水平发展不一,各高校遇见的实际问题未必完全一致,发展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是正常的,这就必须需要坚持以育人为本,加强宏观规划与微观推动,促进高等院校和中学教育的联系沟通,以高校招生做引导,加强入校后的指导和培养,让艺术特长生真正发挥在高校文化当中的作用,实现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芳.试论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7年,6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