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4单元《古诗三首》优质课件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4单元《古诗三首》优质课件

31
课文精讲
朗读指导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品读第三句,要读出低深、忧抑的语气。 第三句与下句形成鲜明对照,“不破”声调 上扬,“终”需强调,有停顿感,体现出战 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读出将士铿锵有力, 掷地有声的豪壮誓言。
32
课文精讲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一、 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教材于2020年春期正式使用。全册教材共有课文23篇,其中精读课文16篇, 略读课文7篇。共设计为八个专题,依次为:童年往事、古典名著之旅、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家 国情怀、描写人物、思维的火花、异域风情、幽默和风趣。这些课文从精读到略读,按两个层次编排,体 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 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18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 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为了便于复习检测,词语表统一安 排在全册书的末尾,以每课一组的形式呈现。生字表1是要求认识的字,200个;生字表2是要求会写的字, 180个,以供复习、检测之用。 二、 教材的主要特点 本册是在前九册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有一定的继承性,体现整套教材的延续性, 同时又有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专题组元的角度更加灵活多样。 2、加强整合的编写目的更加明确。 3、课文既保留传统的优秀篇目,又增加了富有时代感的新课文。 4、强化导学功能,引导学生思考。 5、增加了古诗文和传统文化相应的文章选录,也增加了语文要素培养的文章选录,加强对学生学习和 传承传统文化的教育。 6、拓展学习资源,加强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
46
课文精讲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注释
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的汉族人民。 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 痛苦。 胡尘:指金人入侵中原,胡,中国古 代对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南望:远眺南方。
47
课文精讲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大好河山,沃土千里,人民渴望(和 平安定的生活)。然而,他们的愿望却 一次次落空,这是多么令人心碎啊!
9
字词揭秘
yuè

结构:上下 部首:山 组词:五岳 岳父 造句:我的岳父是一位教师。
书写指导:“丘”字一横要长,这是 这个字的主笔。
10
字词揭秘


结构:半包围 部首:广 组词:摩天轮 摩托车 造句:我最喜欢坐摩天轮。
书写指导:注意“麻”的撇要写的 长一些。
11
字词揭秘


结构:半包围 部首: 辶 组词:遗民 遗产 遗留 造句:他的爷爷给他留下很多遗产。
1.《从军行》诗的前两句概括了戍边将士的酷烈战争生活。 ×
(
)

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表现了世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
)
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写的。
(
)
57
课堂练习
四、读古诗,回答问题。
“不破楼兰终不还”一句,抒发了戍边将士什么样的思想 感情?前三句景物描写对这种情感的表达起什么作用?
《从军行》唐朝诗人王昌龄采用乐府旧 题写的边塞诗,共有七首。此为第四首,全 诗写了守边战士戍边的凄苦孤独与悲凉,但 是将士们有着奋勇杀敌的决心以及誓死报国 的壮志豪情。
18
整体感知
听读诗歌《秋夜将晓出篱门》,说说这首 诗的主要内容。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一篇描写祖国大 好河山及沦陷区百姓疾苦的诗歌,表 现了作者的悲愤与感慨。
19
整体感知
朗读诗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说说这 首诗的主要内容。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描写了诗人 杜甫写听到战争胜利消息后,全家人欣 喜若狂,准备还乡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兴 奋的心情。
20
整体感知
同学们,你们知道学习古诗的三大步骤是 什么吗?
1.知诗人,解诗题。 2.品诗句,明诗意。 3.多诵读,悟诗情。
“不破楼兰终不还”是一句豪情壮语,抒发了戍边 将士誓扫胡尘,以身许国的壮志豪情和崇高的爱国主义 精神。前三句所写的艰苦的环境、频繁残酷的战争和思 乡之情对表现这种情怀起到了反衬作用。
58
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 有哪些收获 呢?
59
谢谢观看 !
2020/12/9
60
最新2021春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26
知识梳理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 穿:磨破的意思。
【诗意】历经百战黄沙磨穿了铁铠甲, 不攻破楼兰始终坚决不回乡。
27
课文精讲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第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 直接抒情。
这句话有 什么作用?
28
课文精讲
金甲
楼兰古城
29
课文精讲
多诵读,悟诗情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一是失地收复;二是再也不要过这种滇沛流离 的生活了,他可以回到自己的家乡了。
诗人这样欣喜若狂其中也包含着浓浓的爱国之情!
42
课文精讲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43
课文精讲
知诗人,解诗题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 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南宋著名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 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 等。
cháng(裳裳)
茄子也成熟了,穿上了紫色的衣裳。
6
字词揭秘
huán(还给)
还 hái(还有)
我还(hái)有一本书要还 给( huán )图书馆。
7
字词揭秘
我会写
8
字词揭秘
rèn

结构:左右 部首:亻 组词:万仞 九仞 充仞 门仞 造句:学海无涯勤可渡,书山万仞志能攀。
书写指导:注意右边是“刃”,一点不 能丢。
书写指导:注意走之旁里面是“贵”, 不要多写一点。
12
字词揭秘


结构:左右 部首:氵 组词:痛哭流涕 涕泪
造句:小弟弟的玩具被妈妈没收 了,他痛哭流涕。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右边“弟” 的撇要舒展。
13
字词揭秘


结构:独体字 部首:工 组词:巫婆 巫峡 造句:我们在巫峡上游乘船玩。
书写指导:下面的一横要长。
背诵指导:先熟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抓住重点词语背诵。 “河——岳——遗民——南望”。
50
拓展延伸
出塞 王昌龄(唐)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51
拓展延伸
示儿 陆游(宋代)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52
杜甫
3
课前导读
边塞诗: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 高适、岑参、王昌龄、李益等, 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 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 了所谓的“边塞诗派”,边塞诗 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
4
字词揭秘
我会认 rèn
五千仞
yuè
山岳

蓟北

涕泪
shāng
衣裳
xiāng
襄阳
5
字词揭秘
shang (衣裳) 裳
21
知识梳理
知诗人,解诗题
王昌龄:盛唐边塞诗人,字少伯,江宁人。其诗 含蓄、深婉、浑厚、明快,有“诗家天子王江宁” 的称号。其七绝与李白齐名,被世人誉为“七绝 圣手”。现存诗一百八十余首,明人辑有《王昌 龄集》。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 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22
整体感知
从军行 唐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23
知识梳理
品诗句,明诗意
大家知道“从军行”是什么意思吗?
从军:就是参军,标题中加上 “歌”“引”“吟”“歌行”等都属 于乐府诗。
24
知识梳理
大家找一找在“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 玉门关”出现了哪几个景物?
青海湖、长云、雪山、孤城、玉门关。
25
知识梳理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诗意】青海湖上的绵延云彩使 雪山暗淡,一座孤单的城镇遥望 着玉门关。
( 洛阳)
lóu lán
( 楼 兰)
wū xiá
( 巫峡)
gū chéng
( 孤 城)
tì lèi
( 涕泪)
55
课堂练习
二、下列读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C )。
A.篱门(mén ) 故人
B.遗民(yí )
洛阳
C.王师(shī) 塞外
楼蓝 清海 衣裳
雪山 黄沙 涕泪
56
课堂练习
三、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从哪个词 可以看出人 民的伤心欲 绝?
48
课文精讲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的意思,从中你能体会到诗人的什么感情呢?
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 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 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 失望与埋怨。
49
课 文 精 讲 朗读、背诵指导
朗读指导:课题朗读的时候,要注意停顿,“出”声音可延长。 这首诗要注意整首诗的基调是悲凉低沉,要读出诗人陆游又恨 又怜的情感。
35
课文精讲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思考:这里的泪 有什么含义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