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创新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陈园园(天津财经大学,天津30000)摘要:创新是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科技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
这几年来,中国高度重视创新,提出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
企业创新作为创新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相关研究已经成为了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点。
本文通过总 结国内有关企业创新的研究成果,从影响企业创新的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两个角度总结了现有文献。
关键词:企业创新;宏观因素;微观因素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 - 1602 (2018) 10 -0051 -02创新是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科技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国 民经济发展的核心。
这几年来,中国高度重视创新,提出创新驱动 的发展战略。
企业创新作为创新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相关研究 已经成为了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点。
1宏观因素蔡竞和董艳(2016)使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各 城市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的数据,结合中国工业企业在2005年- 2007年的数据,对区域银行竞争程度对企业创新行为是否会产生影 响进行了实证检验。
结果显示,银行业的竞争性市场结构对企业的 研发创新具有促进作用,而且这种影响在中小企业更为明显。
同时,与国有商业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相比,股份制商业银行可以 更好地推动企业进行研发创新。
史宇鹏和顾全林(2013)在建立理论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国 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情况对微观企业中创新投入的影响。
结果发 现,公司中存在的知识产权侵权的程度会对公司的研发活动产生较 强的抑制作用,而且通过调查与查处并不能完全消除这种负面影 响。
另外,知识产权保护的程度对不同公司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与 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受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会更大;高竞争 行业的企业也是。
王文春和荣昭(2014)利用1999 -2007年间35个大中型城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数据,研究了房价上涨对新产品的产量和X&D 投入的影响。
结果发现:如果房价上涨越快,那么本土企业创新的 趋势就越弱。
吴超鹏和唐莳(2016)对中国各省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 的不同对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是否会产生影响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 表明:如果政府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大,那么可以提高企业的创 新能力,具体表现为企业专利研究的产出和研发投入增加;同时,加强知识产权执法是通过降低研发溢出损失以及减轻外部融资约束 着两种方式来促进企业创新的。
倪骁然和朱玉杰(2016)发现,加强劳动保护可以使企业的创 新创新活动增加。
他们以2008年《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为基准,建立了双重差异模型。
结果显示,在《劳动合同法》实施以后,劳 动密集型企业的创新投入大幅增加。
同时,企业的创新产出也显著 增加。
另外,本文的结论在创新需求和竞争程度较高的行业,以及 在民营企业中更为突出。
苏依依和周长辉(2008)吸收和整合了企业行为论与组织生态 学这两个理论,深入探讨了产业集群是否会对企业创新产生促进作 用。
首先,从企业行为理论这个角度来看,集群预期为集群公司提 供了绩效评估的基准,这反过来影响了公司的创新决策。
其次,从 组织生态学的角度看,集群生态系统的动态演化将影响集群企业对外部环境的感知,从而影响企业的创新决策。
同时,他们实证分析 了基于2002 -2003年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的数据。
结果表明,企业绩效低于集群预期,集群企业采用高强度研发的可能性较大。
林炜(2013)运用内生增长模型以及知识生产函数来分析了劳 动力成本上升是否会对公司创新能力产生影响。
他利用1998 -2007 年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进行研究,计算了制造企业的创新能力对 于劳动力成本的激励弹性系数。
结果发现,公司的创新能力与劳动 力成本呈现出正向变动的关系。
张峰等(2016)根据2012年世界银行对中国民营制造企业的 调查数据,研究了非正规部门的灰色竞争是否会对企业创新决策产 生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非正规部门的存在以及其灰色竞争行为确 实会阻碍正规企业的自主创新,促使正规企业转向模仿。
但与此同 时,企业间的合作创新并没有受到影响。
同时,非正规竞争的抑制 作用在监管较严的地区更为严重,而在资源丰富或知识产权保护较 强的地区并不是很严重。
江轩宇(2016)结合实施创新驱动型发展战略和深化我国政府 分权改革的现实背景,讨论了地方国有企业金字塔结构对企业创新 的影响。
结果发现,地方国有企业的金字塔结构与企业创新呈现出 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表明政府分权能够有效提高公司的创新能 力。
另外,减轻政策负担,增加创新资源,放宽工资控制,增加创 新意愿等措施也是促进企业创新的有效方法。
2&观因王姝勋等(2017)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以及双重查分法,检验 了2006 -2011年中国上市公司采用期权激励是否会对企业创新产生 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期权激励这一措施增加了公司的专利产量,而且增幅高达30/。
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一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以及 期权行权期较长的公司中更加显著。
余琰和李怡宗(2016)分析了以高息委托贷款为代表的影子银 行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年内从事高息委托贷款 使公司未来的专利产出水平和投资水平降低了,同时,未来营业利 润资产收益率较以前更低,而营业外利润资产收益率变得更高。
周黎安和罗凯(2005)运用1985年至1997年的中国省级面板 数据,研究了中国企业规模和创新的地域差别问题。
结果发现,在 中国,企业规模能够对创新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但这种关系在非 国有 业更显著。
这表明 业 与 业 的关系 立在一定的公司治理结构上。
简单的规模化和集团化并不能保证公司 能够 。
鞠晓生等(2013)利用1998年至2008年的数据进行研究,发 现,由于存在较高的调整成本和比较 (下转第53页)作者简介:陈园园(1994-),女,汉族,江苏盐城人,管理学硕士在读,天津财经大学会计学专业,研究方向:会计理论与方法。
通过对中小企业员工招聘现状的分析,以及招聘中各种风险,现从以下三个方面对中小企业员工招聘的风险进行防范$4.1社会环境方面在招聘的过程中,能够影响招聘工作的社会因素,主要是一些 环境方面的因素,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招聘工作,降低或消除招聘 风险,要完善社会环境方面的相关措施。
首先,企业应完善相关的 法律法规,保证招聘工作的顺利进行,降低招聘风险。
其次,企业 在选址的时候,尽量确保地理位置的优势,确保交通的便利,这样 有助于吸引求职者,提高招聘工作的有效性。
第三,企业在招聘之 前,对劳动力市场人才的供求状况要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和掌握,这 样有助于企业制定相关的招聘计划,更好的完成招聘工作。
4. 2 企业方面(1)提高招聘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招聘技巧在招聘的过程中,企业招聘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水平直接影响到 企业招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也决定着应聘者的命运。
在招 聘的过程中,招聘人员就好比是伯乐,他们只有通过提高自身的综 合素质,增强自身的技能,才能更好的发掘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千 里马,所以,企业要想提高招聘工作的有效性,一定要加强对招聘 人员的专业培训,不断提升他们各方面的专业素养。
具体做法如 下:首先企业在招聘的过程中,要对招聘人员进行严格的选拔;其 次企业应当把招聘工作纳入到日常的管理活动当中去;第三要重点 加强对招聘人员素质的提升,加强对招聘人员的培训,同时也要注 重扩展他们在其他方面的技能,真正地成为一名专业的招聘人员。
(2)熟悉相关法律,严格依法办事中小企业在进行招聘之前,要熟悉相关的法律知识。
首先,企 业要有在招聘的各个环节中的法律风险意识,增强法制观念。
其 次,企业的招聘人员也要了解和掌握相关劳动法的规定及政策,提 高招聘工作的准确性。
此外,在招聘工作完成以后,企业要按照相 关的劳动法规为应聘者提供相关的保障。
比如,履行企业对应聘者(上接第51瓦)不稳定的资金来源,企业的创新活动正在受到制 约。
他们还考察了营运资本在打破创新约束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结果发现,营运资本对缓解企业创新投资波动十分重要。
而且,这 种缓解作用和融资约束程度有紧密的关系。
任红军和梁巧转(2005)基于川东深井钻探公司的数据进行了 实证分析,研究了公司的创新能力与行业地位是否会影响员工的离 职意向。
同时,他们还考察了其他一些因素对离职意向的影响。
研 究结果显示,公司的行业地位和上司的有力支持对员工的离职意图 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良好的工作机会对离职意图有显著的正向影 响;公司的创新能力、组织承诺和同事的支持并没有显示出显著的 影响。
潘越等(2016)以2006 -2014年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一些诉讼细节对原被告企业的创新活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结果 发现:专利侵权诉讼对原告和被告这两方的企业创新均有有利的影 响。
然而,在细分了原告的样本之后,发现,诉讼将会促进处于行 业领导者低位的企业的研发决策,但这对处于行业追随者低位的企 业产生了抑制的作用'同时,判决结果不会影响行业领导者的研发 活动,但却会影响行业追随者的活动,使他们调整研发投入。
秦雪征等(2012)利用2009年四川德阳地震后中小企业的调 查数据,研究了参与国家科技计划是否会对中小企业创新产生影 响。
在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控制内生性后,他们发现,参与科技计划会使产品创新的可能性平均提高20/,同时,方法创 新的可能性平均会提高24/。
对于研发投资密度较高的公司来说,这种政策的效应更加明显。
李文贵和余明桂(2015)在混合所有制的广泛讨论中分析了私 有化企业的所有制结构是否会对企业创新产生影响。
经过研究,他的承诺,签订相关的劳动合同。
最后,也是比较重要的,企业在与 应聘者建立劳动关系之前,要对应聘者的劳动关系情况进行一个详 细的调查,以免事后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要充分借助法律这 个工具,严格的依法办事。
4. 3 应聘者方面为了更好的防范招聘风险,在招聘的过程中,应聘者也应该对 自己进行一个全面的总结和提升:首先,应聘者在找工作之前,应 该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职业规划,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对自己未来 的发展有一个明确的方向,这样才不至于在求职的道路上迷失方 向,也避免方向不清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其次,在求职的过 程中,应聘者要实事求是,合理地估计自己的能力,不要眼高手 低,不能不懂装懂,保持一个良好的态度,认真学习。
第三,应聘 者要有一个良好的求职道德,诚实守信,不弄虚作假、提供虚假材 料,欺骗企业,减少招聘中的信息不对称性,提高招聘工作的有 效。
参考文献:[1] 孙润.我国中小企业在人员招聘与配置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8 (03): 274 -275.[2] 秦艾华.中小企业人才招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贸实践,2018 (04): 51 -52.[3] 林惠珠.中小企业招聘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劳动保障世界,2018 (03): 4.[4] 蒋宁华.中小企业招聘问题及相关对策分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7 (10): 130 - 131.[5] 张蕊.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招聘管理的实践问题分析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 20 (18): 89 -90.[6] 越金钺.我国中小企业人才招聘现状分析[J].商业经济,2017 (06): 118 - 120们得出了以下结论:首先,非国有股比例与企业的创新活动表现出 显著的正向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