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庄子四则

庄子四则


1、“相濡以沫”的意思?
泉水涸竭,鱼就吐沫以相互沾湿。比喻人同
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延续生命 。
近义词:
同舟共济、风雨同舟、以沫相濡 反义词: 自私自利
2、你怎么理解“不如相忘于江湖” ?

泉水干涸了,鱼都暴露在干泥里,只能吐出一 点水泡来相互湿润,延续生命。虽然很感动人, 但是对鱼来说,最好的情况却不是用死亡来相互 表达忠诚和友爱。鱼最希望的是遨游在水中,即 使彼此谁都不认识。 (也就是说:如此苦苦相守,苟延残喘,不如 在江湖中畅游,互不相识的好。)
乎?”曰:“未也,方虚骄而恃气。”十日又问,
动词,做出反应
曰:“未也,犹应响影。”十日又问,曰:“未 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
怒目而视 即使 别的 气势汹汹 没有反应 动词,应战 好像 转身逃跑 几乎,差不多 响,声响,这里指鸡的啼叫 影,影子,指别的鸡走近来
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
庄周梦蝶
《庄子· 齐物论》
庄周梦蝶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
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
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 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庄周梦蝶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
xǔ xǔ
通“愉”,愉快
yú 通“欤”
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
学习目标
1、了解庄子;
2、读准字音,熟能成诵;
3、掌握重点字词句的意思;
4、理解故事寓意。
作者简介:
庄子,名周,战国时哲学家、 散文家、文学家,宋国蒙人。他继 承并发扬了老子思想,和老子同是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庄周一生贫困,他身居陋巷, 常向人借粮,自织草鞋,穿粗布衣 和破鞋子,甘愿闲居独处。庄子认 为世间一切事物并无本质区别,无 论大小、贵贱、寿夭、生死、善恶、 得失、荣辱都是相对的。

相濡以沫
《庄子· 大宗师》
相濡以沫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
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 而化其道 。
相濡以沫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 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 而化其道 。
yáo上古贤君jié夏朝暴君
xǔ 张口呼吸;嘘气 沾湿
“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
3、斗鸡能使“异鸡无敢应者,反走” 主要得益于什么?

没有骄傲自满之气,没有盛气凌人之势, 把浮躁和妄动收敛起来,把力量和气度凝 聚于内,貌似木鸡,看似呆气,其实是精 神内敛,修炼到家,具有大智若愚的灵气、 游刃有余的大气。
4、文中的“德全”你如何理解?
德才兼备
“德全”
示一个道理。
屠龙之技
《庄子· 列御寇》
屠龙之技

朱评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
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屠龙之技
宰杀

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
学到的技巧、技术
dān 通“殚”,耗尽
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寓意:学习必须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如果脱 离了实际,再打的本领也没有用。
呆 若 木 鸡
精神凝寂
修炼到家
聚精会神
5、你认为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意在提醒人们,做人要注重内在气质, 不威自怒;治理国家要增强实力,不战而 屈人之兵。只要精神内敛,修炼到家,就 能百战不殆。

只有真正沉着冷静的人,才能处变不 惊,取得胜利。经过严格的训练和生活磨 难的人,其具有的气质,确实让人望而生 畏。
《庄周梦蝶》这则故事,到底是庄周梦蝶,还是蝶梦 庄周,抑或是庄周与蝴蝶都在这个虚幻的梦里?你如 何看待这种“梦”?
"庄周梦蝶"提供了一种沟通生死的独特方 式——"梦"。 对"死"的未知,带来对死亡的极度恐惧与对 生命的极度热爱以及二者之间的深重矛盾; 通过"忘"生进入"死"的状态——"梦"死,则 沟通了生死,由此解除了对死亡的未知以及对 死亡的恐惧; 生死相互为梦,不辨梦里梦外,不知是梦是 醒,最后等同了生死,达到了"齐物"的最高境 界。
shì
shěng
曰:“未也,方虚骄而恃气。”十日又问,曰:
“未也,犹应向景。”十日又问,曰:“未也, 犹鸡矣,其德全矣,
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呆若木鸡

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
介词,替,给 正 骄傲 停止,这里解释为训练完毕 凭着 血气
生死物化

在庄子看来,死亡完全是一种相对的幻灭现象。 看透了也就没有什么可悲,只不过是你从大地上来 ,重新又回到泥土里去而已。
庄子立足于宇宙看人生,将人的生命现象看作是宇 宙自然中的一种物质现象,生命现象中的生死之变 也被仅仅视做一种物质之变。 生命形态从生到死或从死到生,都不过是物质形态的 转化而已。
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
动词,区分,区别 事物自身的变化
jué 醒来
qúqú 惊动的样子
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思维存在
哲学课题

生死物化
思维存在

在一般人看来,一个人在醒时的所见所感是真实的, 梦境是幻觉,是不真实的。庄子却以为不然。虽然, 醒是一种境界,梦是另一种境界,二者是不相同的; 庄周是庄周,蝴蝶是蝴蝶,二者也是不相同的。但庄 周看来,他们都只是一种现象,是道运动中的一种形 态,一个阶段而已。
精神 备全
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合作探究课文
1、纪渻子驯的斗鸡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从课文中找出原句)
第一阶段:方虚骄而恃气。 第二阶段:犹应响影。 第三阶段:犹疾视而盛气。 第四阶段: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 经历了四个阶段: 恃气——犹应——疾视——无变
2、纪渻子通过对斗鸡的观察训练,认 为“几矣”,文中反映出“几矣”原因 的句子应是哪句?
《 庄 子 外 篇 达 生 》
· ·
呆若木鸡

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
曰:“未也,方虚骄而恃气。”十日又问,曰:
“未也,犹应响景。”十日又问,曰:“未也, 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
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
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呆若木鸡

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

3、庄子认为对于鱼来说“相濡以沫 ”与“相忘于江湖”哪个好?你们怎 么认为?
相濡以沫,有时是为了生存的必要或是无奈
。 “相濡以沫”,或许令人感动;而“相忘 于江湖”则是一种境界,或许更需要坦荡、 淡泊的心境吧。 能够忘记,能够放弃,也是 一种幸福。
作 业
1、搜集《庄子》中的小故事。
2、从生活中任选一个事物,写一个故事来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