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师范大学“十三五”信息化发展
规划纲要
前言--学校十三五规划中关信息化工作目标
提升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
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步伐,以新一代校园网为核心,
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
逐步推动大数据在学校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全面、深入、多层次推进综合信息服务,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各项业务的支撑和推动作用,打造教学、
科研、学科建设、人事管理、就业等各项工作于一体的信息化
网络化体系,
完善信息服务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
加强校园无线网络建设和现有校园网的改造升级,不断增加带
宽,大力改善上网速度和上网体验,实现两校区宽带网络和无
线网络全覆盖,
进一步拓展“一卡通”系统的功能和应用。
使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
能力显著提升。
CONTENTS
目录
“十二五”主要成就1未来五年的形势与挑战2
指导思想3信息化工作目标4主要任务5条件与保障
6
“十二五”期间信息化工作的主要成就
一网通
实现了两个校区之间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三条运营商链路的直连,保证了两个校区网络通信的安全和互为备份。
校园网的出口带宽由2010年的1.1G 达到了现在的4G 提供统一的信息与资源服务,管
理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
建成涵
盖主要管理业务的信息系统,教
学管理信息化支撑条件不断加强。
实现机房、存储等IT基础设施的
统筹建设、管理与运维,面向师
生提供“按需获取、集中管理”
的服务。
一个门户一卡通
“十二五”期间信息化工作的主要成就之一完成“四个一工程
”
信息标准确保信息在采集、处理、
交换、传输的过程中有统一、科
学、规范的分类和描述,最大限
度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一部“标准”
校园
数字
化
数字化环境
校园网、无线网、数据中心、数据标准、
安全保护
数字化管理
三大平台、办公、宣传、考勤、决
策支持
数字化学习
网络教学平台、教务管理、精品课程、选课、电
子图书
数字化生活
迎新、一卡通、乘车、
购物、
数字校园建设成果概述
1、2007年开始实施了数字校园建设并开始了智慧校园建设
2、实现从录取数字迎新到离校就业的全程数字化
3、建成了数据容灾备份中心和虚拟化平台
4、建立了统一数据库
5、拥有最多ip地址数(340c)
6、网络教学蓬勃开展,学校建设了能够同时服务于4万用户的网络教学平台,同时开设了5门课程
7、网站访问量平均每天5万人次(学校主站总访问量达到1.8亿人次)
8、数字迎新形成体系,2014年新生注册率达99%,社会反响强烈
9、建设了功能最全、系统最完善的一卡通系统
10、建设了高性能计算平台。
学校建设了32个计算节点的较先进的高性能并行计算平台为学校的教学科
研提供服务。
11、积累了600亿条有价值的数据
12、各部门信息化的意识不断加强,由向校领导要经费和设备转向要数据
13、最早颁布了学校的信息标准
14、2014年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召开建网20年总结大会,我校被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高校”,
全国2000多所高校除了节点院校,只有20个高校获此殊荣。
未来五年学校信息化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从技术的角度看: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技术,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大学管理带来了全新的变革机遇,学习、工作与生活趋向协同化、智能化、移动化与个性化,智慧校园成为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
高等教育信息化面临的形势
从国家层面看:信息化的基础性、全局性作用日益增强,“互联网+”成为国家战略。
信息化对于高等教育的重要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方。
信息化意识有待提高对信息化支撑与牵引学校综合改革和协同创新、提升国际国内影响力与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信息化体制机制不够完善
管理水平有待增强,一方面尚
未建立业务统一归口管理机制,
另一方面信息化部门与业务部
门职责分工不够明确,统筹与
协调能力不足;
信息化服务能力不足
学校信息化人员严重匮乏,信
息化经费投入结构不合理,运
维与服务经费较少,IT基础设
施资源与服务整合力度不够,
远不能满足师生日益增长的信
息化需求;
重“建设”轻“应用”
信息技术推动教育教学方式转
变的成效不足,管理信息互联
互通不完全,校务数据标准与
管理办法落实不到位,数据共
享不充分,网络信息安全系统、
数据与服务的整合不够。
学校信息化面临的问题
指导思想
深化信息化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管理服务中的应用,
一
推动学校教与学方式的深刻变革
二
推动学校管理方式与治理结构的重大转变
三
推动学校师生工作学习的智能化
四
面向服务“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学校综合改革”
实现信息化从面向校内服务到面向校内外服务转变
转变一
实现从建设分立业务系统向建设公共服务大平台转变
转变二
实现从提供技术和平台服务向提供数据信息服务转变
转变三
实现从面向管理需要到面向师生教与学需要转变
转变四
实现四个转变
信息化工作目标
4
5
6
1
2
3实现IT 基础设施与服务的全面升级
实现无线网的全覆盖,实现基于云服务的IT 资源按需分配
建成统一的网络信息安全防护体系
建成学校网络信息安全监控、预警平台,学校网络文化传播支撑平台
建成大数据服务平台
建成学校教与学、校园服务大数据平台,能有效支撑大学智能化管理与服务
提升科研信息化公共
服务能力
建成科研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数据
和信息共建共享机制
实现管理全面信息化
全面实现校务数据共享,教师基本
实现无纸化办公、无表格填写
信息化教学方式和服
务方式全面普及
建成统一的在线学习平台,教师教育平台,应用多种信息化教学模式
信息化工作目标
主要任务
建设统一的校内在线学习平台(初步建成)
全面深化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建设优质数字课程资源
建设混合所有制的教师教
育MOOCs 平台
实施教师教学信息化能力
提升工程
1、教学信息化
加强教学与学术场所的信息化环境建设
实现教学评价体系的信息化
全面推进“新信息门户”的建设与应用
实施面向师生的信息化管理与服务“一体化”工程
实施“一张表”工程
全面推进院系管理和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2、管理信息化
建设档案管理数字化系统
建设财务管理一体化系统
01
02
03
0405
06
01 02 031
2
3
进一步加强科研信息共
享服务平台建设
建设基于“云存储”的
科研数字资源共享库
完善学校科研信息化管
理制度
3、科研信息化
01020304
建设校区高速互联网络。
实现两校区之间万兆光纤直连,校园网出口带宽达到20G 建设学校信息技术
大厅---融合互联网
数据中心、高性能
计算中心、用户服
务中心、信息安全
中心等四大功能的
信息技术服务大厅
建设全覆盖的校
园无线专网—已
经覆盖了三分之
一,年底覆盖全
部教学办公区
建设新一代智
能校园一卡通
系统
4、IT基础设施与服务(1)
05060708
建设智慧校园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综合运维
管理系统和可
视化服务体系
全面提升信息
化服务质量
逐步实现从网络
运维到数据服务
的外包服务
4、IT基础设施与服务(2)
建立多层次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防护体系健全网络信息安
全协作体系
建设学校丰富多彩的网
络文化传播支撑平台
5、网络信息安全
and
大数据大数据
建设学校大数据综合分析与服务平台。
对学校教与学、校园生活中的场所环境与师生行为数据进行采集与分析,支撑对教学过程、校园生活的精细管理、科学预测与合理干预,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助力学生成长。
建设学校环境管理与资源管理大数据平台。
实施大型仪器设备智慧管理、美丽校园智慧管理、智能车辆管理试点工程,采集与分析学校大型设备仪器、环境场所的使用和运行数据,为学校开展精细化、智能化管理与服务提供支撑,提升科学服务与主动服务水平,促进智慧校园建设。
6、学校大数据建设与应用
条件与保障
加大信息化经费的投入建立学校、院系、
学生“三位一体”
信息化工作队伍
创新运行保障
机制
条件与保障
完善统一领导
决策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