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46七年级的《世界文化之旅》一课的重点内容是要学生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学生对于这样的内容非常感兴趣,在课前搜集了很多资料,针对这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生的预习情况,我在展示环节设计了一个评选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代表人物的环节,学生对于这样的内容都积极参与,常常为了一个内容争辩的面红耳赤。
案例分析:杜郎口教学模式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真正成为了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
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他们求知的欲望是无法阻挡的。
案例47在六年级的《拒绝身边的诱惑》一课时,我设置了如下的故事:传说中古希腊有一个海峡女巫,她用自己的歌声诱惑所有经过这里的船只,使他们触礁沉没。
智勇双全的奥德修斯勇敢地接受了航海任务,想出一个办法:让船员把自己紧紧地绑在桅杆上,这样,即使他听到歌声也无法指挥水手;让所有的船员把耳朵堵上,使他们听不到女巫的歌声,结果,船只顺利的度过了海峡。
学生通过讨论明白了寓言故事所说明的道理:勇敢的人敢于战胜不了诱惑,聪明的人能想出各种办法抗拒不良诱惑。
案例分析:寓言故事和漫画等材料,不仅生动、形象、幽默,而且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道理,发人深思,回味无穷。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恰当运用这些材料会使学生情趣盎然,学习兴趣倍增,课堂气氛活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48八年级《财产留给谁》一课,我设计了很多问题在导学案中,例如:作为遗产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遗嘱继承的最大优点。
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错误,我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类处理,并仔细分析,对症下药,解决了这些错误。
案例分析:对学生的错误信息,教师要分清哪些是主要的,反映了学生思维的偏差(解题方法),哪些是次要的,只是形式上(格式上)的失误。
思维上的错误较难医治但必须医治,还要彻底治好,方法错误说明在知识迁移上,只注意了相同点,忽视了不同点,这些情况往往发生在中偏下学生身上,让这些出错的学生说一说,教师帮助分析原因。
形式上的错误可以让学生对照课本比一比、同桌互相指一指就可以纠正过来。
案例49在英语课上,突然,从窗外传来一阵急促的“的嘟”——“的嘟”——声,这声音犹如一块巨石落入平静的水面,教室里顿时喧闹起来。
紧接着,像有谁下了一道命令:“向左看齐”,所有的学生都向左边看去。
这是怎么回事,还没等老师喊出话来,坐在靠窗边的同学已经站起来,趴在窗台上向外张望,其他的同学更是着急,他们有的站在椅子上,有的一蹦一跳,脖子伸得老长,平时上课就坐不住的索性冲出座位,涌到窗前。
他们你扒我,我推他,争先恐后地向外张望——原来是两辆红色的消防车由南向北从窗前驶过……教室里恢复平静后,一班的A老师灵机一动,便放弃了原来的教学内容,而让同学把刚才的所见、所闻、所想说出来,写下来。
结果,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说得头头是道,写得也很精彩,乐得老师满脸堆笑。
二班的B老师面对以上的情境板起面孔,维持纪律,让学生回到座位上,继续原来的教学。
而学生却余兴末止,沉浸在刚才的氛围中…… B老师不愿意放弃原来的教学内容,否则他认为自己“没有完成教学任务”。
请问:A、B两位老师的做法有何不同?你赞同哪位老师的做法?[分析]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之一就是“变课程的预定性和封闭性为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
A老师突破预定计划而“创造性地教学”,凸现了课程的多元创新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的兴趣、情感,培养和爱护学生的求知欲。
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选择来拓深、拓宽课程的内涵和外延。
捕捉了这一偶发事件,把它转变成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活教材,引导学生看、听、说、写;指导他们学会了正确、全面、有条理地观察事物,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而B老师的教学是一种“插秧式”的教学,这种教学其实就是试图维护严格的甚至苛刻的课堂秩序,即极端的课堂纪律,通过这种方式来确立所谓的教师权威。
B老师“以知识、学科为本位”,把学生当作“学科人”,而不是真正的“生命、成长中的完整的人”。
他力图完成教学内容和任务,剥夺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和权利,忽略了学生的兴趣、需求、情感,不重视学生的生心发展特点,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活动。
案例50在校公开课上,展示多媒体课件画面:打太极和打徒手功夫的动画。
(课前已要求学生进行了资料的收集、筛选和整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七嘴八舌话运动”的游戏。
游戏规则:尽可能多的说出你所了解的关于打太极和打徒手功夫内容,为使更多的同学有机会参与游戏,请不要说重复的内容。
课堂上学生们兴趣盎然、七嘴八舌、踊跃发言,叙述了许多太极和徒手功夫的不同方面。
最后,展示辩论赛题:正方——太极是能够帮助我们保持健康的更好的方式;反方——徒手功夫能够帮助我们保持健康的更好的方式。
要求学生自行组成两大组进行辩论。
在这过程中,正反方唇枪舌剑展开辩论,老师担任主持并适时进行点评和表扬。
思考:请你阐述该案例中所体现的新课程思想?结合你的教学实践,谈谈你是怎样实施这一课程理念的?[分析]该案例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设计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基本教学理念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谢老师注重学生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进行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通过相互合作、交流、辩论,最终形成学生自己对知识的理解。
所有的情境设计,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和“主体性学习”的理念,体现了新课程的预设性和生成性的理念。
案例51案例:一次,上课铃响了,同学们都进了教室,上了大约五分钟的时间,忽然外面有个学生喊:报告!我立即打开门一看,原来是我们班的同学,这下我可生气了,就严厉地批评了他一顿:你干什么去了?马上就要期中考试了?你还上课迟到?还是准备考二三十分吗?平时大大咧咧的他这下可急了,眼泪分明在眼圈里打转。
“你冤枉,我不是迟到,我是给语文老师交作业本去了,这才来晚的。
”我的脑中“轰”的一下,是呀,我和语文老师商量了的,为了调动他的学习积极性,让他当语文科代表的嘛,我知道错怪了他,连忙给他道歉,他却气乎乎地走了,几天都不理我。
分析:都说“眼见为实”,可我亲眼所见,还是错怪了学生,这是深刻的教训,因孩子的心是稚嫩的,一旦你伤害了他,就不容易愈合,我们作为教师在批评学生之前一定要好好想想,事情弄明白了吗?千万不能草率去判断、处理。
如果学生和你产生了对立情绪,那么我们的教学就更难进行了。
教师看待事情的时候受定势思维的影响,在老师眼里,顽皮的男同学迟到就是因为贪玩,这已经成为一种必然,仿佛不需要任何根据就可以判断的。
因此班主任在没有调查清楚事情就主观武断的下结论,是造成了这起本可以避免的“冤案”。
如果再遇到这样的事件,我想这样处理会更好:(在我已经判下“冤案”的前提下)首先,我会真诚地向男孩子道歉。
然后可以利用晨会时间就这件事情做自我反省,并由此推广开来,对全班学生进行教育。
一是在没有弄明白事情发生的缘由时不要武断下结论,以免给别人造成伤害;二是不要总带着有色眼镜看人,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闪光点,善于向别人学习。
其次,如果男孩子还是不理我,我会给他送一张精致的卡片,写上我最真诚的祝福,表达我的歉意,同时还可以写上鼓励的话语,相信此举可以感动男孩子,也可以激励他向好的方向发展。
案例52班级里有一名成绩极差的学生,我虽然也想鼓励他,但是实在苦于没有机会。
我曾经想过,他身上怎么一个优点都没有,真是让人苦恼。
有一天的课间,我看见他在擦黑板,先是换了一盆水,才开始认真擦起来,擦好才出去玩。
等到上课时候,黑板特别的干净,让人觉得很舒服。
于是我就说:大家看今天的黑板干净吗?大家一看都说很干净。
我就说:今天的黑板是某某擦的,大家知道吗?他下了课就赶紧擦黑板,并且非常的负责任,丝毫不马虎,擦完才出去的。
同学们看着这干净的黑板也觉得很舒心,对吧?这和有些同学不一样,轮到自己值日擦黑板,先出去玩,快上课时候再回来,时间常常来不及,所以擦的就不彻底。
通过今天这件小事,我看见了某某身上的闪光点,让我很感动。
后来的日子,我能感受到某某在我的课堂上的变化,我觉得很高兴。
案例分析:对于后进生而言,发现其身上的闪光点很重要,有时教师的一句认可,就能使学生对学习,或这个学科感兴趣。
从人性关怀出发,以尊重学生为前提,善于发现学生的细小变化,放大他的优点,让学生在学校充满自信。
案例53今天是堂展示课,班级里有名女同学,数学学的特别不好,但是她还想展示,在小组交流过程中,我看她让一号组长给她讲题。
可以看出来,她并没有听懂,这时交流的时间到了。
轮到她去展示了,她就照葫芦画瓢的把组长说的又讲理一遍,讲的生搬硬套,同学们也有些质疑,她有些招架不住了,这时我适时的说,你们组要发挥组内团结作用,谁能解决刚才的问题,快点补充。
后来课堂又正常的进行了。
下课后我单独找到了这名女同学,鼓励她说有进步。
又问她是不是没有怎么理解透彻,她点了点头。
我又鼓励她说从不懂到懂总是有一个过程,能迈出今天这一步就是在进步,真好。
后来在我的课堂,她总着争先恐后的讲题,渐渐的脱离了学困生。
案例分析:学生们都有展示的积极性,对于想展示的学困生,不应该冷嘲热讽,而是应该鼓励加保护,因为他们的内心更加的脆弱,也更需要我们的关怀,平时的工作中我常常把自己的热心给那些所谓的好学生,更多的关注给了他们,其实学困生也想好好学,也想在学习上有所突破,所以多帮助学困生是我们每一位老师应该负的责任。
案例54今天上午第一节课是数学课,班级里的一名成绩优秀的男同学基本睡了一节课,第一次我示意同学叫醒他,没有几分钟,他又睡着了。
我没有再次叫他,因为我知道,他平时上课是认真学习的。
今天一定是有什么事情困扰了他。
课下我找到他,和他谈心。
开始他并没有说,我就和他说,是不是病了,晚上学习太累了,应该注意身体。
知道老师后来为什么就没有叫你吗?因为老师看你太累了,不忍心叫你。
学生听后觉得不好意思,就说,老师因为我家里的一些事情,昨晚我没有睡好觉,爸妈昨晚吵架了,吵得特别厉害,我特别害怕,晚上就没有睡好,总想这事,今天早上就迷迷糊糊的睡着了,老师,对不起!我说是这样啊,调整好自己,爸爸妈妈吵架也是一种爱的体现,你不要放在心上。
大人们有大人们做的事情,我们有我们要做的事情,你回去看看书,把今天学的知识自己学一学,不会的不理解的问题可以问问我。
案例分析: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教书,还有育人。
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有生活上的温暖。
学习并不是学生们的全部,家庭也在他们的心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有些孩子生活在不算和睦的家庭里,心里就会多少产生一些不愉快的因素,做为老师就不应该在孩子不开心的时候让他更难过,而是应该关注孩子的变化,给他们更多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