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俯卧位通气护理ppt课件

俯卧位通气护理ppt课件

20
俯卧位通气后观察指标
有效指标
PaO2或SpO2改善
无法耐受俯卧位
SpO2下降 HR上升 心律失常
21
俯卧位通气治疗效果与以下因素相关
肺部受伤面积 胸廓顺应性的好坏 ARDS的诱因 肺部的形状(三角锥状体) 肺纤维化
22
俯卧位通气禁忌症
绝对禁忌症
结果:237例入俯卧位通气组,229例入仰 卧位通气组,28天死亡率分别16.0%、 32.8%,90天死亡率分别23.6%和41.0% , P<0.001,并发症无明显差异。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June 6,2013
7
8
俯卧位通气的应用指征
面部水肿 镇静剂的用量增加
24
小结
一个训练有素、配合默契的团队 选对合适的患者 尽早实施俯卧位通气 延长俯卧位通气时间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小潮气,合适的PEEP)
25
Thank You
26
中重度ARDS
PaO2/FiO2<150mmHg, FiO2>60%和PEEP≥5cmH2O 尤其是PaO2/FIO2≤ 100 mm Hg的ARDS患者
轻度ARDS不推荐应用俯卧位通气
9
俯卧位通气应用时机
中重度ARDS早期应用
符合ARDS标准后12-24小时内开始
10
俯卧位通气前准备
脊柱不稳定 未检测的颅内压升高
相对禁忌症
开放性腹损伤 多发创伤伴不稳定骨折 妊娠 严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气道与血管通路高依赖
23
俯卧位通气的并发症
意外脱管 暂时缺氧、低血压 压疮-前额、眼、面颊、鼻及下颌、双侧耳廓、双侧肩部、
双侧髂前上棘、双肘关节、膝关节髌骨面及足趾
ARDS的柏林定义
(1)时程:一周内已知的病因导致的新发/恶化 的呼吸衰竭 (2)影像学:斑片影累计>3/4肺 (3)水肿来源:不能完全由心力衰竭或者液体 负荷来解释的呼吸衰竭; (4)低氧血症: 轻度:200 < PaO2/FIO2 ≤300mm Hg 中度:100 < PaO2/FIO2≤ 200 mm Hg 重度: PaO2/FIO2≤ 100 mm Hg 均伴PEEP or CPAP ≥5 cm H2O
将所有的管道置于床的对侧
11
俯卧位通气的临床实施
12
俯卧位通气的临床实施
13
俯卧位通气的临床实施
14
俯卧位通气的临床实施
15
16
俯卧位通气的临床实施
17
俯卧位通气的临床实施
18
俯卧位通气的临床实施
19
俯卧位通气注意事项
避免呼吸机管路、深静脉置管、监护线、 胃管、尿管脱落;
有经验的团队协作,5分钟内完成; 经常改变患者俯卧位的姿势,防压疮。
ARDS与俯卧位通气
1
不同体位时的呼吸生理
跨肺压(Ptp)=肺泡压(PA)-胸膜腔内压(Ppl)
直立位:Ppl按重力作用自上而下负值逐渐 减小,跨肺压随之逐渐减小,因此肺泡直 径亦逐渐减小。
仰卧位:肺通气主要集中在胸腹侧。 俯卧位:不同区域的通气较仰卧位时均匀,
肺通气主要集中在背侧。
2
3
ARDS的病理生理
肺泡水肿肺-容积明显缩小 肺不张-肺顺应性明显降低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肺内分流:仰卧位通气时,背侧不张的肺组织更 多而血流灌注则在背侧肺组织占优势,因此背侧 肺组织只有灌注而无通气
死腔样通气:胸侧部分肺泡过度通气,血流灌注 不足
4
俯卧位通气可改善氧合
1976年Piehl予5例ARDS病人施行俯卧位通 气,显著地改善了病人的氧合状况;
准备好软垫或枕头,充分吸净口鼻腔和气管内分泌物 通气前停止鼻饲约30 min,夹闭胃管,防止误吸; 检查并固定中心静脉管或外周静脉置管; 必要时更换胸腹部伤口敷料,气管插管固定带或气管切开
口的敷料; 评估病人的镇静指数,可予适当肌松剂及镇静剂,稳定10
min。 分离心电图导线和电极,决定好翻身的方向,夹闭引流管,
改善通气的过程
↓胸膜腔压力梯度 ↑跨肺压
促进分泌物的排出
减少心脏、腹部对肺的压迫,促进重力依赖
区肺复张
Crit Care Clin 27 (2011) 511–523
6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早期俯卧位通气可显著减少严重急 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死亡率
多中心、前瞻、随机对照:466例严重 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至少16小时或左仰 卧位通气。
Chatte报道32例急性呼吸衰竭病人,仰卧 位、转俯位1h、4h及复转为仰位1h时的 PaO2/FiO2值分别为103±28、158±62、 159±59和128±52;
5
俯卧位通气改善氧合的机制
通气血流比改善,分流减少
血流更多分布于通气较好的区域? 通气更多分布于血流较好的区域? 两者都存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