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心理疏导培训
(1)心理特点 震惊与否认:开始不愿接受得病现实 急躁与焦虑:情绪不稳定,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
一个极端 失望与悲观 寂寞与孤独
(2)心理护理措施
实施认知调整和心理疏导: 理解青年病人的情绪波动,给予病人宣泄的机会
(三)意志活动变化
1.意志行为主动性降低:盲从、被动、缺乏主见 2.自我控制能力下降:缺乏自制力,情感脆弱, 易受激惹 3.意志的坚韧性下降:稍遇困难动摇、妥协,失 去治疗信心,过度依赖,失去参与疾病治疗的主 观能动性,对治疗过程和疾病康复不利;应发挥 病人在疾病转归中的积极主动性
(四)人格行为变 化
(一)患儿的特点 年龄小,对疾病缺乏深刻认识 注意力转移快 情感表露外露、直率、单纯 心理状态易伴随情境而变化
(二)患儿家属的特点 独生子女—易紧张、焦虑 过分照顾,夸大病情 对护理人员要求高
(三)与患儿沟通的技巧
高度的责任感 尽量使用与儿童年龄相称的语言 吐字清楚,音调柔和,声音平静
恐惧
1.定义:企图摆脱某种不良后果或危险而又无能为力时产生的 紧张情绪,常导致回避或逃避行为。(个体由于某种明确、 具有威胁的刺激源所引起的负性情绪)
2.易发生的情景:非常规的检查和治疗 ,新入院病人,儿童、 手术病人等
愤怒
1.定义:人在追求某一目标的道路上遇到障碍,受到挫折时所 产生的一种紧张情绪
3.易发生的情景:等待诊断和检查结果,等待医生或护士的处 置,等待手术,等待治疗效果等。
抑郁
1.定义:一组以情绪低落为特征的情绪状态。 2.临床表现:消极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下降,自信心丧失,有自
卑感及无用感;行为方面,活动下降,言语减少,兴趣减退, 回避他人等 3.易发生的情景:重危疾病,病情加重,严重器官功能丧失,预后 不良,疗效不佳,疾病对工作生活有较大影响等。
(五)自我概念变化与紊乱:
对自我及自我能力的评价处于紊乱状态, 出现情景性自我贬低。表现为自尊心 和自信心下降,自我价值感丧失。
四、患者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以良好的人际 关系为基础,运用心理学的方法,通过语言和非 语言的沟通,改变护理对象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 为,促进康复或保持健康的护理过程。 心理护理程序: 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
依赖心理
主要表现在没主 见,生活自信心 不足,自己能做 的事也向别人帮 忙
孤独感
又称社会的隔离,伴 有不安全感。
不愿与人接触,只盼 早来亲友探视。
否认心理
指一个人拒不承认现实的某些方面,借以减 轻焦虑和痛苦的心理机制。 被否认的东西是令自己过分难堪而不愿正视 的事实,或在心理上有威胁或会引起冲突 的事物,一个人不仅不承认事实,而且以 为它根本不存在。患者心理疏导来自、患者角色(一)病人?
躯体或心理患有疾病的人 包括两个方面: 疾病---机体生理或心理的一种非正常状态 人---是社会关系(扮演的各种角色)的总和
(二)病人角色?
又称病人身份,为一特殊角色。患病时,人们将面临角色转 换----病人的行为及社会对其行为期待发生改变
第一:有生理或心理的异常或出现有医学意义的阳性体征 第二:应得到社会承认 第三:处于病人角色的个体有其特殊的权利义务和行为模式
(二)需要特点
1.需要内容的错综复杂性 2.主导需要的不稳定性 3.心理需要的特异性
在共性护理的同时,注重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措施。
三、患者常见的心理变化
(一)病人认知活动变化
1.感知:感知的指向性、选择性、理解性发生改变 躯体感受性变化;时空知觉异常;错觉或幻觉。 2.记忆:记忆异常——减退,近期记忆障碍 3.思维:思维判断力下降,依赖性提高,猜疑、怀 疑等
(一)需要内容
1.安全的需要: 需要良好的医疗条件以确保病人的安全 医护人员技术、护士的言行举止等
2.舒适的需要:希望获得身体和心理的舒适 3.归属的需要:需要被关怀、被接纳,保持感情交流 4.尊重的需要:需要尊重和受到平等的对待 5.信息的需要:自身疾病的相关信息 6.刺激的需要:适度刺激对机体健康有积极影响。
进入病人角色意味着三方面的改变:
脱去原有社会角色,免除原有社会责任或义务、权利 改变原有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 重新学会病人角色所应具备的行为模式
(三)患者角色的转化
角色行为冲突 角色行为缺如 角色行为减退 角色行为强化 角色行为异常
二、患者的心理需要
解决病人心理问题的根本途径:了解并满足病人需要
2.临床表现:自我惩罚,产生攻击行为
3.易发生的情景:各种原因引起的治疗受阻或病情严重或医患 冲突。
退化心理
又称退化状态,病人患病后,出现幼稚, 与身份不相符的现象。
主要表现在: 高度的自我中心 兴趣狭窄 依赖别人 对自己身体关注过多
猜疑和怀疑
久病不愈的病人易盲目猜疑,对他人 的表情、神态、行为等特别敏感、多 疑。甚至对诊断、治疗、护理也会产 生怀疑、不信任,对检查、治疗均要 追根寻底详细问询;若亲人探视不及 时或次数减少亦会怀疑对他冷淡或另 有新欢等。
不急促 要有耐心 鼓励表扬
案例
护士: 乖妹妹,现在阿姨要给你输液了,阿姨会轻 轻地给你扎针,别怕,阿姨知道你是一个勇敢的孩 子,我会让幼儿园老师给你戴大红花的哟
• 护士:小朋友,你看那位小妹妹都没哭,阿姨知 道你是一个优秀的小学生,输液可以使你早日康复, 就不会影响你学习啦
2.青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二)患者的情绪活动变化 (负性情绪主导)
1.情绪不稳定 2.焦虑与恐惧 3 悲观与孤独
焦虑
1.定义:个体面临一种模糊的、非特异性威胁而不知所措的不愉 快体验,表现对未来的莫名担忧,包含烦躁不安、担心、忧虑 和害怕的成分等。
2.临床表现: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呼吸加深加快、坐立不安、 来回走动等。
(一)不同年龄阶段患者的心理护理
1.儿童患者的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产生“分离性焦虑”:冷漠、哭闹不止、拒食等 恐惧:看到医务人员惶恐不安,甚至逃离医院 皮肤饥饿 行为异常:发怒、吵闹、拒绝执行医务人员要求等 思念亲人:迫切要求出院
(2)心理护理措施
病房环境适应儿童特点 保护患儿的自尊 解除或缓解患儿的恐惧情绪 对患儿父母进行心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