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6部编教材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0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2016部编教材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0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小组讨论】 1、哪些朝代结束了分裂,实现统一? (1)秦朝,结束春秋战国实现第一次统一 (3)隋朝结束南北朝,实现统一 (2)西晋结束三国 (4)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元再次统一
2、结合课文小字,思考隋朝为什么能够完成统一大业? (1)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发展 (2)长期分裂割据,人们渴望统一 (3)陈朝统治腐朽 (4)隋朝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 (5)隋朝为灭陈作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4、618年,隋炀帝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
1.古人评论说“隋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 可谓不仁而有功”。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功”是( A.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B.解决了北方缺水问题 C.巩固了隋朝的统一 D.方便了帝王的游玩
含嘉仓粮窖示意图
在隋朝统一后,隋文帝采取 了哪些措施巩固统一成果? (1)经济:发展经济,编订 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 度。 (2)政治:加强中央集权, 提高行政效率。 (3)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 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 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 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根据所学,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预习所学,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小组讨论】 1、科举制产生前的如何从地方选官的?这种选官方式有哪些弊端?
(1)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有机会做官。出身低微、有真才实学的人,却 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老百姓更没有机会做官。
(2)这种制度选拔上来的人没有才能,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2、隋朝为什么要采用科举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科举制创立前,做高官必须同时具备: 本人要出自高门权贵家庭;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七年级下册
制作者:天津市辛庄中学--杨庆松
一:隋朝的统一
(隋文帝杨坚)
576年北周灭掉北齐,统一北方。成为北朝最后一个王朝 581年,北周的外戚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 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公元589年,隋朝大军南下,渡过长
江,进改南方陈国。陈朝后主陈叔宝奢侈
A
)
学以致用
2.隋文帝是隋朝的开国皇帝,被美国《时代周刊》称为天才政治家、一生用兵 如神的军事家、一位举世无双、无与伦比的战略家。下列关于隋文帝的表述中, 有一个是错误的,它是( A.指挥大军灭掉陈朝 B.加强中央集权 C.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D.征发大量民工开凿大运河
D
)
认真学习《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 通过学习了这一课,同学们对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历史作用有了较深刻的 理解。请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1:对比今日大运河与隋朝大运河在路线上有何区别?
必须有地方官员和高门权贵的推荐。隋朝统一全国后,隋文帝为了适应
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 求,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废除九品中正制, 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他令"诸州岁贡三人"参加考试,合 格者可以做官。
科举制创立的影响
①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 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 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②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
隋朝统一的意义
1、结束了长期战乱的局势,为后来唐帝国的繁盛打下了基础; 2、隋朝的统一为经济的稳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人口逐渐 增多,生产力得到提高,商业开始繁荣; 3、结束了地方割据,为中华民族的统一做出了贡献。
二:隋朝大运河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 隋朝统治。从605年开始, 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修建 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以洛 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 北京),南至余杭(今杭 州)连接了海河,黄河、 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 系。全场2000多千米,大 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政 治、经济、文化的交流
腐化,宴游无度,当他听说建康城已陷落 时,慌忙带着他的两个嫔妃,躲入宫廷内
的一口枯井里。隋军呼喊他们不出来,扬
言要往井里投石头,陈后主才和两个妃嫔 出来投降。陈后主携二妃躲入的枯井,被
后人嘲笑为“胭脂井”。据说这口井就在
今天南京鸡鸣寺的山坡下。
隋朝全盛时的疆域图
隋朝强大国力的象征——含嘉仓
1969年,考古工作者对含嘉 仓城进行发掘 ,现已探出粮窖 287座,其中最大的窖,窖口18 米左右,深12米左右,最小的窖, 窖口也有8米左右,深6米左右。 该仓建于隋朝。
三:隋朝科举制度
进士科考试主要是三场,其后各代基本沿用下来。 第一场是贴经,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填空。主考官从诸子经书中选取一行,然后把 其中的三个字贴盖住,让考生读出被贴的字是哪几个,其用意不过是考考生的背 功,测试一下考生对经书的熟练程度。 第二场考诗赋,每个考生作诗一首、赋一首,这一场极为重要。(唐诗) 第三 场考试策,就时务出个题目,让考生回答自己的见解。目的是想看看考生 对治国方略的独到见解,以为国家选择治国平天下的英才。这三场考试都实行淘 汰制,每场皆定去留。只要一场考不好,状元梦随之破灭。
7.隋炀帝大败契丹,横征高丽,战争频繁,引起国内人民对隋炀帝的强烈不满。
1、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开凿大运河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融会贯通和大一统。实现了中华 文化的多元化、互补化和共繁化。几大水系的串通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和与交流以及 中外的国际交流。隋炀帝大运河迎来了唐代的贞观盛世,奠定了唐文化在世界上崛起 的基础。 3、科举制的创立,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开凿大运河所用民力
时间 605年 605年 608年 610年 河段 通济渠 邗沟 永济渠 江南河 征发民夫 100余万 10余万 100余万 10余万
千里长河一旦开,
亡隋波浪九天来。 银帆未落干戈起, 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
根据所学,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小组讨论】 古人评论大运河说: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这句话是什么意 思?水运粮食在古代为什么这么重要?
国古代哪一个王朝最相似? 2、隋朝为什么短命而亡?有哪些深刻的教训值得后人借鉴?
1、秦朝 2、隋炀帝暴政,贪图享受,徭役赋役繁重。
隋朝灭亡的原因
1.隋朝成立之前,国家四分五裂已经有了三四百年,民众们都已经形成了一些固定
的乡土情结,隋朝国家根基不稳。 2.国家统一后,隋朝大运河的开凿,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让百姓们不满。 3.隋炀帝横征暴敛,极度奢侈,朝廷腐败。 4.隋炀帝限制、削弱官员大权,加强中央集权,让朝廷官员不满。 5.各地人民起义的打击。 6.原来南朝通知地区大规模武装反抗隋朝的叛乱。
国家水上运粮食全靠大运河;在古代,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水运
粮食比起陆运,装载量的大,速度快。
开凿大运河的历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义
第一、沟通了中国大地的东西南北,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融会贯
通和大一统。 “南北混一”。 第二、把中原文化带到了北方,带到了南方,也把北方文化、南方鱼米桑茶 水乡文化带到了中原,实现了中华文化的多元化、互补化和共繁化。 第三、几大水系的串通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和与交流以及中外的国际交流。 第四、隋炀帝大运河迎来了唐代的贞观盛世,奠定了唐文化在世界上崛起的 基础。
四:隋朝灭亡
隋末农民起义
领导人 李密 窦建德 杜伏威 起义军 瓦岗军 河北起义军 江淮起义军 控制地区 河南地区 河北地区 江淮流域
隋末农民起义形势图
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
618年,隋炀帝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
隋炀帝陵
根据所学,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小组讨论】
1、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隋王朝“二世而亡”历时38年。这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