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园区应用场景解决方案目录背景及需求 (1)应用背景 (1)业务现状 (2)需求分析 (4)业务需求分析 (4)系统需求分析 (5)总体目标 (6)智慧园区应用场景简介 (10)园区可视化管理 (10)员工班车管理 (10)单兵在线巡查 (11)食堂消费管理 (12)访客管理 (13)生产可视化管理 (14)可视化远程巡岗 (14)标准化作业可视化巡查 (15)仓储可视化管理 (16)可视化快速巡仓 (16)仓库人员权限管理 (17)生产环境及仓库环境可视化动态监测 (18)生产及仓库热成像防火 (19)静态读码称重系统 (19)动态读码系统 (20)厂内仓储管理 (21)物流可视化管理 (22)装卸码头监管可视化 (22)物流可视化管理 (23)厂内物流管理 (24)营销可视化管理 (25)工业旅游 (25)背景及需求本方案介绍了智慧园区综合解决方案,集成了视频监控子系统、智能一脸通通子系统(含门禁、考勤、梯控、巡查、人员通道、消费、访客等)、停车场子系统、入侵报警子系统系统、动环子系统等,基于制造类企业园区内人、车、物管理需求提供综合管理流程优化思路,挖掘制造企业日常业务管理中的生产、仓储、物流等流程中对安防系统的应用需求,提升企业管理的有效性,让园区更安全、让园区内的人员工作生活更便捷、让生产仓储物流中的管理成本更低、让企业整体管理更加科学高效。
应用背景近年来,国家和企业对安全生产越来越重视,“人防与技防相结合”、“预防为主”的安全文明生产指导方针深入贯彻到工厂企业,安全文明的生产环境是工厂企业的基本要求。
同时,当下全世界范围正在掀起一股制造业回归浪潮。
实体经济作为国民经济基础,未来将成为众多制造大国的经济命脉。
从德国的工业4.0战略,美国的工业互联网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等众多口号可以看出,制造业升级陆续被各国提升至国家级战略。
中国制造2025明确指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中国制造2025”跟工业4.0相比有异曲同工之处。
创新驱动、质量优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以人为本构成了我们中国制造2025的一个全景,主线是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
中国制造2025的实现,需要继续加强两化的深入融合。
在当前环境下,两化深度融合是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
为了减少工作流程中的冗余环节、规范技术工人操作标准、提高企业处置生产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能力,以最大限度减少员工人数需要,提升员工工作效率,提升企业产品质量,众多的制造型企业纷纷采取了一系列的信息化措施,“智慧园区”、“智慧生产”、“智能制造”等建设也相继展开。
借助以视频监控为代表的各种安防系统提升制造(生产、仓储、物流)管理水平是智慧生产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智慧园区管理可视化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
海康威视根据制造业企业的实际需求,本着因地制宜、科学合理、注重实效、严格要求及保密的原则,着眼于实际并考虑未来业务接入,从园区可视化管理、生产可视化管理、物流可视化管理、仓储可视化管理、营销可视化管理等五大环节入手,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帮助企业实现工厂全面透明化管控,深入实施智慧园区的数字化工程。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使管理层明确了解企业业务进展的每一步情况,将管理做到“看得见,管得着”。
业务现状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制造大国,但是以劳动密集型、牺牲环境以及低附加值等特征的工业化标志着我们还不是制造强国。
随着企业信息技术运用的不断深入,ERP、MES、WMS等系统被运用在包括生产、供应链等企业的管理工作中,可是这些系统并未带给管理者直观的体验和方便的管理方式,是看不见、难于管的系统;同时企业应用的安全防范系统涵盖的子系统也越来越多,企业对不同系统间的数据融合利用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不同业务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与利用。
传统安防系统建设包括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系统、考勤管理系统、访客系统、消费系统、车辆管理系统、保安巡查系统、报警系统等,这些系统大部分在功能上各自分工,系统资源具备单一属性,在资源共享、业务整合上存在诸如以下问题:1)系统硬件资源零散、同类功能没有在硬件上进行整合利用;2)无法对监控设备进行无缝接入,实现视频资源调用与共享;3)多层网络结构的传统控制网络,存在多种通讯协议及联网设备,无法相互联通,不利于系统间的信息传递;4)系统联动多数局限于硬件联动,增加实施与维护的复杂度;5)软件结构采用封闭模型,不利于系统扩展与升级;6)缺乏更多的标准接口,影响系统接入实现业务整合;7)无法实现智能网管方式下的设备统一监测,增加了系统运维成本及安全隐患;8)没有统一的数据库,无法在内部实现信息共享,以及系统数据的统一管理与维护;9)系统产品繁杂导致后续的维护升级困难;10)无法配置全局预案,实现统一平台下的业务优化;11)各系统一般情况下均需要安装配置软件及操作软件,造成机房软硬件的冗余;12)系统管理员需熟悉多种不同风格、不同控制逻辑的管理客户端,容易造成业务不精或工作疏漏;13)无法实现远程查看整个系统的运行数据,大部分系统信息不离管理机房,不利于上层管理;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等系统管理不直观不方便,众多安防子系统人工化、分散化的安全管理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日渐形成的“信息孤岛”问题日益明显,严重的阻碍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进程,使企业在日常管理中难于决断,而解决“信息孤岛”问题的关键不仅仅是在软硬件的技术改造,更重要的是结合企业管理需求对管理流程进行整合优化。
从业务上分析,以上问题的存在或部分存在使企业安防管理无法在管理流程上进行优化。
在企业日常业务管理中不利于改进下述各项管理(举例说明):1)不利于高效生产管理传统管理方式,管理者无法快速及时了解各生产线、各仓储、物流的实时情况,从而无法做出快速有效的判断和指挥。
ERP、MES等系统无法监管员工标准化作业;传统的质量追溯只能查到时间、班组、供应商供货批次,但是不知道各环节流转关键点的实际情形,只能是粗略追溯;对仓库、装卸货码头、过磅的管理也还是看不见、管不着。
2)不利于防止不正当行为访客、门禁、通道闸、梯控设备及视频监控等设备未进行统一配置管理,出入记录不完善,存在人员进出管理漏洞,进入企业园区后的进出情况无法把控;各安防子系统权限配置不统一的前提下,与HR、供应商等业务系统对接后,无法将人员数据信息及时同步至所有权限系统,可能导致离职人员/临时授权人员权限卡未及时注销违法进入、消费系统账户数据更新不及时重复消费、车辆出入权限未禁止导致未登记人员随车进入等安全隐患;3)不利于机密信息管理门禁与电梯层控、人员通道闸机、人脸识别系统等无法关联,在机密等级较高且分区管理的情况下无法更好的优化权限路径,并对人员进出路径进行记录查询,有信息窃取意图的人员进出相关区域存在信息安全管理漏洞;企业园区活动区域大,固定安装的安防设备无法全面保障园区内的日常巡视管理,需结合保安实时在线巡查管理,发现违法违章事件及时进行视音频记录以及工作调度,往往需要将在线巡查门禁点、RFID采集器与视频监控等进行联动;4)不利于减少无效工时涉及权限的子系统需要多次授权,导致IC卡权限设置周期长;无法根据企业受访人员属性提供访客卡厂内通行权限,增加受访人每次接待访客的无效工时;员工数据、访客数据、通道权限数据等无法进行统一管理;访客预约管理流程,采用人工登记辅助,导致排队时间长;厂内巡查人员未能通过车牌采集等手段从后台统一数据库采集物流车相关信息对可疑车辆、人员进行信息核对与询查,往往需要通过对讲机呼叫相关部门或管理中心人员核对信息,效率不高;鉴于以上分析,现行企业综合管理迫切需要一套综合安防方案,基于统一的管理平台,对各系统资源进行整合,优化业务管理,辅助提升整体效率。
需求分析业务需求分析随着企业信息化进程的演进,以及物联网等系统产品与技术的逐渐成熟,企业安全防范管理逐渐由传统粗放型向现代集约型转变,提升安全工作管理水平,并逐步成为管理部门决策分析、生产调度指挥的主要平台之一。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的业务需求:1)实现对整个企业园区(包括周界、人车出入口、公共区域、道路、厂房、办公楼、研发楼等)的人、车、物的安全防范管理。
2)实现企业园区内人、车运行的有序、可靠、可管理。
3)实现园区内各地的人员进出权限管控、工作秩序有条理可管理。
4)员工管理科学高效,考勤、进出权限、食堂消费等智能便捷。
5)访客管理科学高效,可控可查可管。
访客来访后可自助登记,并且可自助达到等待区域,进入非授权区域报警。
6)对车间、仓库等高价值区域、易燃区域有较高的防火需求,需提前预警火灾隐患。
并且可以对环境的温湿度、粉尘、噪音进行监测与超阈值报警。
7)需要增强用户参观企业的效果,还需要为营销末端提供有说服力的企业实力展示工具。
8)需要对制造过程的的关键环境进行质量追溯。
9)需要对企业物流车辆进行管理。
10)建立监控中心,通过监控中心大屏等形式,监控管理企业运行并可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出现异常状况和突发事件时,可以及时报警,提醒管理人员及时处理。
11)对分散的车间、仓库进行远程统一管理,避免使用人力频繁的去现场监管、检查,减少人员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12)实现总部与各分厂的统一视频管理。
系统需求分析1)系统设计应贯彻国家关于智能建筑设计的方针政策,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实用可靠。
2)系统设计以增强其科技功能和提升应用价值为目标,以其功能类别、管理需求及建设投资为依据,以结构化、模块化和集成化的方式实现组合,应集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为用户提供安全、高效、便捷、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
3)系统可由若干个相关子系统组成,子系统主要包括视频监控、报警、停车场管理、智能一脸通及其它特殊要求安防系统等。
整个系统应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和可靠、适用的设备,能适应技术发展的需要。
4)系统可通过一套统一的综合管理平台,将不同功能的子系统进行系统集成,可实现对各类系统监控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优化管理,具有对各子系统进行数据通信、信息采集和综合处理的能力,可生成优化管理所需的相关信息分析和统计报表。
5)系统应采用基于地理信息的分析决策支持系统,结合大屏幕显示系统可为指挥调度、紧急疏散与逃生、事故现场紧急处置提供可视化导引,并全面地展示各生产/仓储/物流中各类现场视频及相关数据,可增强组织、协调安全生产能力,增强全面掌握安全生产情况的能力。
6)集成的通信协议,接口应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系统具有容错性、易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系统具有良好统一的人机交互界面,在提供高效、便利工作生活环境的同时,适应人们舒适度的要求。
7)为维护公共安全,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为应对火灾、非法侵入、自然灾害、重大安全事故等危害生命财产安全的各种突发事件,提供长效的应急辅助机制。